阿弥陀经要解(第6集)

 

【并诸菩萨摩诃萨。文殊师利法王子。阿逸多菩萨。干陀诃提菩萨。常精进菩萨。与如是等诸大菩萨。】

 

这段是说的菩萨众,通序里面这是说到与会,当时佛讲经、听经这些大众,先介绍的是小乘的声闻,其次介绍大乘的菩萨,这个意思在前面已经交代过。这个地方菩萨上首列了四位,这四位菩萨,先要简单的把『菩萨』两个字含义略为介绍一下。「菩萨」是菩提萨埵的略称,翻成中国的意思,古译作「大道心众生」;新译为「觉有情」,就是觉悟的有情众生。古译与新译是从玄奘大师这个地方来分的,那就是玄奘大师以前,我们称为旧译,或者称为古译;玄奘大师所翻的这些经论,我们称之为新译。就是玄奘大师所译的,是觉悟的有情众生;在玄奘大师以前,都翻成为大道心众生。这译法都译得非常之好。

 

什么叫大道心?什么叫觉?它的标准又是什么?这在经论里面讲得很清楚,必须要发菩提心,才能称之为大道心众生,才能称之为觉有情。在这个地方我们要把什么叫做「菩提心」,跟诸位说明一下。大道心众生是觉有情,这是有智慧慈悲,智慧是上求佛法,慈悲是下化众生,最重要的是菩提心。菩提是印度话,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,菩提心就是觉心。菩提心里面包括三个意思,第一个是「直心」,第二个是「深心」,第三个是「大悲心」,这是一切经里头差不多都是这样说的。佛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里面讲三心,他的名词稍微变了一点,他讲的是「至诚心、深心与回向发愿心」,这是菩提心。两者我们一比较,这个意思就更明显了,所谓直就是没有一丝毫的委屈,也就是我们讲的真心。真心,真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真?那我们看至诚,这个意思就能够体会到一些。

 

可是诚究竟是什么境界?过去曾国藩先生曾经说过,他解释什么是诚,说诚的定义,「一念不生」叫做诚,这种解释相当的正确。正如六祖大师所说「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」,这个心就是至诚心,这个心就是直心。菩提心里面虽然讲三条,是以这一条为体,另外两条那是受用。深心是自受用,大悲心是他受用,就是对待一切众生的心;深心是什么?是对待自己的心。深是什么意思?我们一般的解释,「好德、好善」,真正的喜欢道德、喜欢善行。这是属于自己的,自己自受用的,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是精神生活。大悲心就是慈悲心,怜悯一切众生的心,同情一切众生,帮助一切众生,这是大悲心,这是对待别人的心。

 

我们晓得就以人道来说,知道自爱的人不少,知道帮助别人的也不少,他能不能叫菩萨?不能。为什么不能?因为他这种好德好善与慈悲,不是建立在直心的基础上,那不是真正的觉心。必须是要有至诚心的基础,与深心、大悲心是从至诚心里面发出来的,这叫做菩提心。菩提心是真心,所以那个大慈大悲是真的,那种自爱、好德、好善也是真的,决定不妄。所谓不妄就是他永远不变,他永远能够保持住,他没有分别,他没有执着,他没有偏爱。这是我们学佛,尤其是修学大乘佛法,一定要把它搞得清清楚楚,一定要发菩提心才能够修菩萨道。在净土法门里面来说,净土法门属于大乘法,没有菩提心怎么能够成就大乘法里面的往生?所以我们看看世间人,念佛的人多,真正得生净土的人少,原因在哪里?心不相应,这是特别要注意到的。

 

前面虽然讲的小乘阿罗汉,但是诸位晓得人家称为大阿罗汉,称为大比丘,那就不是真正的小乘。是装成小乘的样子,实际上都是菩萨,没有一个不是大乘;乃至后面所讲的人天,也都是发了菩提心的人。所以学佛要从哪里学起?从至诚学起。可是讲到至诚,至是什么?到了极处。说到这个地方,儒、佛之道相去不远,我们在儒书里面,平常我们念四书,在四书里面我们读到,「格物致知,诚意正心」。虽然儒家所讲的,没有佛法讲得这么清楚,讲得这么明白,可是意思都到了。诚意就是直心,就是至诚心;正心就是深心、大悲心。你们想想对不对?儒家把深心、大悲心合成一个叫正心。佛法把它分开两个,一个是自利之心,一个是利他之心,分作两个来说。如果你要想真正修菩提心,在儒家诚意正心,就是佛门的菩提心,的确没有两样。

 

在这个前面要「格物致知」,格物,物是什么?物是说的物欲,就是欲望,七情五欲。格是什么?格是格杀,就像前面阿罗汉杀贼的意思一样。由此可知,格物就是断烦恼,就是阿罗汉里面所讲的杀贼的意思,把烦恼贼给它杀尽,这就是格物的意思。格除一切物欲,致知就是破所知障,你看看格物破烦恼障,致知破所知障,二障破尽了,直心才现前,至诚心才现前。至诚心现前,也就是根本智现前,根本智就是直心,就是至诚心。世俗间也常说「诚则灵」,诚到了极处心就灵了,所以心灵就是讲智慧现前。这种智慧是你本性本来具有的智慧,不是从外面学得来的。所谓是一切智、无师智,这个时候豁然获得了。

 

「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」,就是在什么?这个三心之用,菩提心的德用,没有一桩事情做得不圆满,没有一桩事情不究竟。所以真正美满幸福的人生,确实建立在菩提心的基础上;也就是建立在格物致知、诚意正心的基础上。这是学问的大根大本,也是大乘佛法的根本,具足这样的根本,这才称之为菩萨,真正发菩提心。

 

我在讲席当中,因为常常讲到这个问题,许多初学的同修对于名相(就是名词术语)往往感到困惑。所以我把名词改变,但是意思是一样的,这样说法大家就更容易明白。我把它称作「平等心」,直心是平等心,诚到极处一念不生。像六祖所说的「本来无一物」,本来无一物这是真平等,有了一物就有比较,就不会平等;所以直心、至诚心那是平等心。深心则是清净心,无论在什么境界,心得到清净,不为一切境界所染污。在顺境,不为顺境所染;在逆境,不为逆境所染,总得清净;慈悲心就是大悲心。所以我们学佛学什么?学平等、学清净、学慈悲,这就是修学大乘佛法,这是大乘佛法的根基。在《圆觉经》里面讲「净圆觉心」,经上讲圆觉性,实际上心性是一个意思,清净圆满觉悟之心,一切境界里决定不迷,不迷就是觉,迷则不觉,不迷就是觉。所以这三种心就是清净圆满觉悟之心,是我们人人本来具足的。但是现在被烦恼所障碍住了,我们必须要好好的来修学,恢复我们自己原有的净圆觉心。这是菩萨两个字的意思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4月20日18:38:58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21212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