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书研习报告—论语 钟茂森博士(第118集 文字)香港佛陀教育协会

四书研习报告—论语  锺茂森博士主讲  (第一一八集)  2011/1/18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57-007-0118

 

尊敬的诸位仁者,大家好!大家请坐。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《论语》。今天是我们在二O一一年第一堂课。《论语》已经讲了十五篇,总共二十篇,已经完成四分之三,还剩四分之一。今天是第一百一十八集,已经完成了二百三十四个小时。今天我们从第十六篇开始看起,「季氏第十六」。我们先看第一章,第一章比较长,我们先把它通读一遍:

 

【季氏将伐颛臾。冉有。季路。见于孔子曰。季氏将有事于颛臾。孔子曰。求。无乃尔是过与。夫颛臾。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。且在邦域之中矣。是社稷之臣也。何以伐为。冉有曰。夫子欲之。吾二臣者。皆不欲也。孔子曰。求。周任有言曰。陈力就列,不能者止。危而不持。颠而不扶。则将焉用彼相矣。且尔言过矣。虎兕出于柙。龟玉毁于椟中。是谁之过与。冉有曰。今夫颛臾。固而近于费。今不取。后世必为子孙忧。孔子曰。求。君子疾夫。舍曰欲之。而必为之辞。丘也闻。有国有家者。不患寡。而患不均。不患贫。而患不安。盖均无贫。和无寡。安无倾。夫如是。故远人不服。则修文德以来之。既来之。则安之。今由与求也。相夫子。远人不服。而不能来也。邦分崩离析。而不能守也。而谋动干戈于邦内。吾恐季孙之忧。不在颛臾。而在萧牆之内也。】

 

这章裡面有很多层的意思,我们一句一句来学习。我们还是主要依据李炳南老先生的《论语讲要》和蕅益大师的《四书解》做为我们的主要参考依据。第一句『季氏将伐颛(音砖)臾』,季氏就是鲁国的大夫季孙氏。这是鲁君没有实质的权力,是三家专权,季孙氏是三家当中权力最大的,这个家族它的力量最强。季氏要出兵去攻伐颛臾这个地方,颛臾按照孔安国的注解是说伏羲的后裔。伏羲氏我们知道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,他创造了文字。这是他后裔,姓风,颳风的风。颛臾这个小国本来是属于鲁国的附庸,当时是属于鲁君的臣子。季氏当时,就是鲁国当时是季康子,季康子贪心,想要把它的这块地盘据为己有,所以要出兵攻伐颛臾这个地方,要灭这个小国,把它据为己有。这是这章的历史背景。当时冉有和季路,他们都是孔子的学生,冉有也叫冉求,季路就是子路,这两位都是孔老夫子的大弟子,他们俩当时是季氏家的家臣,服务于季氏。因为季氏要准备出兵攻打颛臾,所以这两个弟子就来见老师。『冉有、季路见于孔子曰』,这个见就是来求见于孔子,把这个事情报告给老师。他们就说,『季氏将有事于颛臾』。这个有事就是攻伐之事,要打仗了,这一打仗当然难免要死人,老百姓也会遭殃。

 

孔老夫子非常反对战争,因为战争是不仁道的,除非是真正替天行道,仁义之战,否则是不可以随便去动干戈的。当时季氏要出兵去攻打颛臾,这个不是仁义之战,这是季氏自己要贪图颛臾这块肥地,所以当然孔子就非常反对。当冉求、季路两个人来见孔子的时候,孔子就说了,『孔子曰:求,无乃尔是过与』。这个求就是冉有的名字,老师叫弟子直呼其名,这是符合礼的,师徒如父子。在过去只有两种人能够直呼其名,就直呼别人的名字,一个是他的父母,一个是他的老师。所以老师跟父母的地位是平等的,这是古人尊师重道。更有古话说,「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」,这是把老师推崇到极高的地位。所以中国人非常重视师道、重视教育,因此这个民族可以延绵五千年长盛不衰。这是因为这个民族它有根,它有圣贤的文化,而圣贤的文化扎根于孝亲尊师。所以孔老夫子对弟子就好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,教导他们,这裡告诉他们说,「求(就是冉求),无乃尔是过与」。这个无乃是疑问词,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,恐怕是你的过失!你看说话很委婉,但是也很厉害。你的主人现在要出兵打别人,谁的过失?恐怕是你的过失!君子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,你是圣贤人的弟子,你的主人现在不仁不义,是你自己没有劝谏好他,是谁的过?自己要反省。

 

底下孔子说明理由,『夫颛臾,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』,孔子在这裡说,为什麽不能够攻伐颛臾这个地方。颛臾是周朝先王所封的,先王那是指周朝,因为春秋是在东周,东周之前还有西周,是武王建立周朝。武王建立周朝之后,他就分封诸侯,给每个诸侯封地。颛臾是先王所封的,是东蒙山的祭主。东蒙就是蒙山,在鲁国的东面,所以叫东蒙。现在这个蒙山就是蒙阴县南部四十里的地方,它的西南边就跟费县交界接壤,底下又谈到费。这个费就是我们写的浪费的费字,古音读必。这是颛臾这个地方。『且在邦域之中矣,是社稷之臣也』,不仅它是先王封的祭主,而且这个地方又在鲁国封域之内,又是鲁国的社稷之臣。因为现在的颛臾是附庸国,附属于鲁国,所以对鲁君来讲它是属于臣。这是在一国之中,你怎麽能够在国内打内仗?所以『何以伐为』,你怎麽还要攻伐它?这个不符合道义。

 

底下冉有就说话了,『冉有曰:夫子欲之,吾二臣者,皆不欲也』,冉有推脱责任了。孔老夫子说,这恐怕是你的过失吧,冉有这时候竟然推脱责任,他不敢承当。这都是给我们表演,引出夫子后面的教诲。一个人,你的主人有错误,你不能够直下承当,还要推脱责任,这就不对了。你看冉有这裡说,夫子欲之(这个夫子是指季康子,他的主人),是他想干,不是我们俩想干的。吾二臣就是冉有和子路,他们俩是家臣,他们不愿意去讨伐颛臾,但是季氏他愿意,我们没法子。这种推脱责任的说法,没有办法逃脱孔老夫子的批评,孔老夫子对学生真的是非常的严厉。

 

孔子说,『孔子曰:求』,这个求,这回叫的声音比较大了。然后底下就教训他,『周任有言曰』,这个周任,根据马融的注解,他是古时候的一个良史,一个史官,很有品格的,他有说过这样的话。这是孔老夫子述而不作,他引用先贤的话说到,『陈力就列,不能者止』,这是周任的话。陈力就是陈其才力,意思就是说为人辅相者,做人的臣子,为人服务,你自己要量力而行,你自己量度一下自己的能力,能够做到就尽量去做。就列是就任的意思,在跟着主人排班出列,就有就位的意思。所以量度自己的能力能不能够胜任这项工作,不能者止,你要是不能胜任就应该告退。这是先贤说的话。

 

底下是孔老夫子讲的,『危而不持,颠而不扶,则将焉用彼相矣』。这是针对冉求和子路两个人。危而不持,这是指谁?指季康子,他的主人。这个主人如果行不义之事,兴兵来攻伐一国之内的另外一个臣子,这种动作本身很危险。《尚书》上有说,「作善降之百祥,作不善降之百殃」。如果一个人行善,天都降下吉祥;如果一个人不善,不仁不义,自私自利,损人利己,上天就降下灾殃,他就危险了。你看孔老夫子非常明白这个因果道理。《左传》上面讲,「多行不义必自毙」,一个人常常做不义的事情,自己招来祸端,让自己最后家破人亡。一个忠诚的臣子见到主人要是做错事情,有危险了,怎麽能够不去扶持他?好比一根旗杆快要倒下来了,你应该去扶一扶它,这叫持,把它维持住,让它不要倒下来。颠而不扶,也是一样,颠倒了,你怎们能够不扶起它?譬如说一根旗杆倒下来了,你都要把它扶起来,对人更要如此,否则还要你这两个人来辅助吗?则将焉用彼相矣,这个彼,专门指冉求和子路两个人,相就是帮助,焉用就是何须要、何用,何用你们俩来帮助?换句话说,你们俩失职了,没有尽到为人臣的本分。见到主人行不义,你们不能够劝阻,还推脱责任,还说什麽「这是季夫子欲之,吾二臣者皆不欲也」,这话你还能说出来?你看孔老夫子看问题看得很深刻,你逃不过他的眼睛。

 

底下又进一步说,『且尔言过矣』,你的话错了。『虎兕(音四)出于柙(音霞),龟玉毁于椟(音读)中,是谁之过与?』虎就是老虎,老虎很凶勐,出来会吃人的。兕是指犀牛,这也是很凶勐的动物,这种动物要把牠关在笼子裡才行。这个柙是属于笼子,柙槛(音箭)。那现在这些动物跑出来了,那是谁的过?看守人的过错。龟玉毁于椟中,这个椟是装玉的椟箧(音妾),那种盒子。这个龟玉叫神龟宝玉,很名贵的宝物,结果在所藏的那个椟匮(音贵)当中、那个盒子裡头被毁掉了,你说这是谁的过失?这明明就是看守人失职。这个话也很明显,冉有、子路两个人是季氏的家臣,你有责任辅助主人行仁义,不能够祸害人民。他这个主人现在想这麽做,谁的责任?所以孔老夫子讲这道理,逼得人没有办法再为自己开脱了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5日10:07:51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3610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