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书研习报告—论语 钟茂森博士(第49集 视频 文字)香港佛陀教育协会

 

尊师重道,总结两个字,就是听话。我成长的历程中,我在三十岁那年过生日,我舅父给我一个生日贺卡,我记得他裡面说到,「茂森,我看你从小到大成长起来,看你也没什麽别的优点,只有一个优点,两个字,听话」。过去在家裡面都听父母的话,尤其是我母亲,她对我也有不少的希望。譬如说我在小学的时候,她就希望我能够考上广东省的重点中学,华师附中(这是她的母校),我就考那个中学,考上了;上了中学,希望我能够上重点大学,后来也上了;上了大学,希望我出国留学,也去了;出国以后,希望我读博士,也读了;读博士,希望我将来做教授,也做了。都听母亲话,要我做什麽就做什麽。现在母亲把我送来拜师了,我就老老实实跟着老师。母亲说以后我的将来全部由恩师来安排,我也听母亲话,现在一切放下,跟着恩师。真的没有别的其他的优点,就这一条已经获益无穷,就这两个字,听话这两个字,获益无穷。

 

虽然自己根性很差,没有什麽智慧,说老实话是比较笨的那种类型。我的姥姥在我小的时候,看到我学习,我母亲教我念诗,教得很耐心,一遍又一遍。结果姥姥在旁边看得都不耐烦说,「这孩子怎麽这麽笨!」笨点没关係,只要肯听话,能依教奉行,还是将来能有个成就的。所以,尊师重道是成就的关键。现在我们听恩师也这麽讲,他说「我没有别的,跟着老师学就是两个字,听话。今天有一点这样的成就,也是听话」。我这时候明白,原来学习圣贤之道,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听话。你能听话,你才能真干,这是诚敬心。所以对于诚敬的学生,老师必定是认真的去教他,一丝不苟的教;不好好的教,那是对不起他。

 

《雪公讲要》裡面有提到,对「束脩」这两个字,古注裡面有多种的解释。除了刚才讲到的束脩是给老师的礼品以外,也有的是讲人到了十五岁以上就能够「自行束带修饰之礼」,就是自己能够装束自己了,这是东汉郑玄的注解当中这麽讲。还有其他的种种不同的说法,有的说「束脩其心」,就是自己把自己的心整饬好,最重要的是拿出诚敬的心,束脩是讲对心地;有的是说能够「束脩至行」,检点自己的行为,有不正确的行为把它改正过来。这些讲法都可行,可以并存。我们这裡主要以做为礼品来解释,束脩之礼,为什麽?体现尊师重道,恭敬之心,这是成就的关键。

 

蕅益大师对这段没有解释,我们来看江谦有一段注解,「礼闻来学,不闻往教。《易》曰:童蒙求我,匪我求童蒙。故必其能自行束身修礼,而后可施教诲也」。按照礼来讲,这是「周礼」,只听说来学的人,学生到老师那裡求学,没有听说老师亲身去学生那边给他教。如果是老师去教学生,师道尊严就没有。所以老师,古代的老师,所谓知识分子、士人、君子,都有一分清高的品德,他不求名、不求利,有学问,他是等人来求学,绝对不会出去外面主动找别人,说「我来教你」。那就得有人荐,学问怎麽能自荐?如果没有人,他宁愿躲到深山老林裡面闭关,等学生来。

 

就像佛法也是这种教学,真正开悟见性的人,他往往在深山老林裡闭关,他就不出去,等求道的人,有时候可能一生只等到一个、二个。像达摩祖师从印度来,只等到一个慧可,二祖。禅宗从初祖到六祖都是单传,都是一对一而已。到六祖他才把禅宗发扬光大,那时候他有四十三个学生,都是开悟的。所以师道的尊严重要,古代人不讲求招生,招生显示太傲慢,好像我很有学问,「你们赶快来跟我学」,招生也是不对。都是什麽?安静、自守、等待,绝不攀缘。正如「学而篇」第一章就说到,「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」,别人不知道我的学问、道德,他不来学,我也不觉得难过,我也不会觉得好像怀才不遇,没有,还是不断的提升自己。如果这一生没有这个缘分遇到传人,他就着书以传后世,希望后世有人读到他的书就能够将来传他的法。

 

像孔子就是这样,很典型,他自己说弟子们当中,只有颜回一个人够资格传承他的法,他讲唯有颜回好学,「不幸短命死矣,今也则亡」。颜回死了以后,没有人可以传夫子之道,这是夫子不幸,颜回比他早死。他的道传不下来,怎麽办?他着书,所以「删诗书,定礼乐,修《春秋》,写《孝经》」;教这些门人,《论语》就是他教学的问答记录。这些着作留下来,以后看他着作的,会有人能够得到夫子的真传。夫子的真传,我们想后世一定会有人得到了,譬如说蕅益大师那是真正得到。但是得到夫子的真传难,因为夫子留下的着作毕竟是少,他真正全职的教学只有五年,他周游列国之后回到家乡,教了五年,他七十三岁就过世。幸好佛法传到中国来,大乘佛法跟儒是相通的,所以我们学了佛法之后,对于儒就有更深入的体会。正如先儒,特别是清朝很多大儒都有这个同感,「吾学佛然后知儒」,我学了佛法我才能真正知儒,要不然不知儒。

 

蕅益大师通儒、通佛,通到哪?通到自性,明心见性,他早就入境界,所以他得夫子之妙。记载当中讲,他根性很利,二十岁就已经得孔颜心法,二十四岁已经是大悟。他是原来学儒,后来参禅,然后一心学律、学教,最后弘扬淨土,念佛往生极乐世界。他老人家也是着了很多着作,包括《四书解》,唯恐后世的人也是,可能看到众多的注解,就会觉得不知所从了,往往对孔颜心法很难契入,所以他老人家慈悲,给我们写了《四书解》,把孔颜心法真正揭示出来。所以我们这次讲四书,依他老人家点睛之注,在文字训诂上我们依先儒的没问题,文字我们要通,但是光在文字上通不行,还要在义理上通,那就要藉助蕅益大师的点化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15:53:52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3452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