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书研习报告—论语 钟茂森博士(第45集 视频 文字)香港佛陀教育协会

 

学,要注意不能学杂,要精进,精是一门,一门叫精,同时学两门就杂,杂就很难进,进是进步。像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也是,学一部经典的时候,不能同时学第二部,这是精进。像我们学《论语》,不能够同时学《孟子》、学《道德经》,不可以,学完一部再学一部,这部学通了,再换第二部,每个时间点只有一门,这叫精。专精你才能进步,你能够信,你就专精,你的念就定在这一门上,自然就有定力,念、定、慧。念集中了,你不分散,你学一门心力集中、不分散,你自然就定了,定根、定力,定就能够产生智慧。就像《大学》裡讲的,「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」,这就是修行的次第。知止是你的心定在一门上,为什麽?你信它,信它,你在这一门上用功,这就是定;定了心有静,安静;安静了他没有那麽多妄念,到空这就安了;心安了就有虑,虑就是智虑;智慧现前了,待人处事接物你就有智慧,你不会做错误的决定,这个智虑帮助我们入圣贤境界,就是得。

 

你看最关键是你得「信得及」,信得及之后你自然好古,好古是什麽?效法古人,这个古人是古圣先贤,看看古圣先贤是怎麽做的,我们也学着怎麽做。但是学要懂得,不能够生搬硬套,一定是契合我们现前的时代,所谓与时俱进,不能够学呆了。看看孔老夫子、老子、释迦牟尼佛,在那个时代环境下他怎麽做,再看看这以后他们的学生在不同的时代、不同的背景下,他们怎麽去运用,我们就懂得怎样把这个圣贤之理运用到我们现前的生活当中,这是好古。所以学习圣贤之道活活泼泼,不是死呆板的。朱熹(朱子)说《论语》是给我们奠定圣贤的根基,《孟子》是观古人之发越,发越就是发挥,看他怎样把圣贤之道用出来,这是从《孟子》当中我们就可以学,这都是好古的内容。

 

「此夫子真道脉」,孔老夫子这夫子之道,他这个道脉是承传古圣先贤的。一般我们讲家庭,它的血脉是有承传的;道法也是有道脉,必是承先贤之教诲,启后人的修学,承先启后,继往开来。夫子在这当中可以说是集大成,如果没有夫子来做述而不作这个功夫,我们古圣先贤的教诲也说不定就断了。夫子的贡献正在于他述而不作,如果他搞创作,我们现在读不到真正古圣先贤的东西了,为什麽?他能开个创作的头,后面人也跟着创作,每个人创作一点,每个人改一点,每个人发挥一点,完了,最后面目全非了,这道脉就没有了。所以夫子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他不创作,他只是转述圣贤之教,而成为后世万古之明灯,这是真学问。

 

为什麽叫「真学问」?因为他通达自性,自性裡流露出来的学问才是真学问,他真心中流露出来的。有创作是妄心,妄心怎麽能是真?学问也就不真了。「卓吾云」,蕅益大师引用李卓吾先生的话,「都是实话,何云谦词?」夫子讲的真的是实话,这个实话很多人、先儒把它做为一个谦词,说夫子应该是有创作的,其实夫子真的没有创作,而他伟大之处就是因为他没有创作,就是述而不作,创作了就不那麽伟大了。

 

我们看《朱子集注》当中,朱子也确实以为夫子有创作,我们提出来对比一下,我们就能够了解哪种讲法更契合事实真相。《朱子集注》当中说,「故作非圣人不能,而述则贤者可及」。他这裡讲到,所谓的「作」,创作,「非圣人不能」,只有圣人才能,他认为圣人是有创作。「而述则贤者可及」,贤人比圣人要低一等,所以只能述、不能作,他这麽理解。「盖不惟不敢当作者之圣,而亦不敢显然自附于古之贤人;盖其德愈盛而心愈下,不自知其辞之谦也」。他这样解释当然容易懂,但不是事实真相。这裡讲到这个「盖」是语气助词,没有意思的。说「不惟不敢当作者之圣」,是讲孔子很谦虚,不惟是不仅,不仅自己不敢去当圣人,因为圣人是能创作,所以作者之圣他不敢当;「亦不敢显然自附于古之贤人」,他说「窃比于我老彭」,这裡用个窃字,他也不是很敢,不敢显然自附于贤者,连述而不作这个述,他都比较谦虚的讲。这样讲,一般人容易理解,但不是孔子真实义。

 

他讲到「盖其德愈盛而心愈下」,这是真的,一个人德行愈高,他心愈谦下,所谓「学问深时意气平」;一个人要是傲慢、看不起人的,你就知道他没什麽学问,肯定的。他「不自知其辞之谦也」,他讲的话非常谦虚。朱子以为夫子是讲谦虚的话,其实谦虚不是故意在那裡作谦虚,是事实。夫子确实是谦虚,但是他也不是无缘无故才谦虚,他是真正了解事实真相,自己真的没办法创作,他只能转述,有什麽好傲慢的?如果他不了解这个真相,他在这裡谦虚,叫故作谦虚,那个不是夫子境界。夫子心是真诚的,没有任何虚妄,不会故作谦虚,真的是「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」。他说到述而不作,那是实话,不是谦辞,蕅益大师在这裡给我们澄清了。所以真的,学习古注得货比三家,「不怕不识货,就怕货比货」,你看哪个人见地高,从这一比较就了解,我们就知道应该怎样去学。

 

江谦先生有一个补注,「十方三世佛,所说无异法,诸佛与圣人,皆述而不作。何况于凡夫?愚人不知此,纷纷而妄作,厌故而喜新,不知妄语罪,死堕拔舌狱,可不戒哉!」这段发明就很明显了,不仅是孔子、老子述而不作,十方三世佛都是述而不作,每个佛出现在世间,所说的法都是古佛所说。所以你看每部经,佛教他的弟子阿难,结集经典裡面第一句话必须要这样说,「如是我闻」。「如是」一般怎麽解?如是,是如古佛所说。深一层意思,这个如是,是讲真如自性所流露出来的真相,真的没有创作,所以所说的是无异法。「如来」的意思,其中有一个讲法说,如来是今佛如古佛再来。释迦牟尼佛跟古佛一样的,古佛再来所说的是同样的法,无异法,没有差异,这真的是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09:28:45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3291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