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书研习报告—论语 钟茂森博士(第3集 视频 文字)中国云南晚晴轩

 

在《论语》裡面就有一段话讲到,孔老夫子也曾经有过失。曾经有一个人叫陈司败,向夫子问到说,鲁昭公懂不懂礼?鲁国的国君鲁昭公。孔子说,懂礼。其实是说错了。结果孔子出去以后,这个问话的人陈司败便向孔子的弟子巫马期作揖,然后就说到:「我听说君子无所偏袒,难道孔子还有偏袒吗?」鲁君(鲁国国君)曾经娶过吴国的女子做夫人。吴跟鲁是同姓的国家,诸侯国裡面吴国和鲁国都姓姬,因为他们都是周公的后代,姓姬。周公姬旦,姓姬。《周礼》裡头,同姓是不能通婚的,所以鲁君娶吴国同姓的女子做夫人,这是不符合礼的。但是孔子说鲁昭公知道礼,那孔子错了。所以陈司败讲,鲁君若是知道礼,那谁不知道礼?换句话说,孔子讲错了,鲁君不知道礼。后来巫马期(孔子的弟子)就把这个话转告给孔子。孔子什麽反应?一般人可能会编出一百个理由来解释,鲁君是知道礼的,在辩论。但是孔子马上承认错误,他说:「丘也幸,苟有过,人必知之。」丘是孔子自称,称自己的名字,说我真是幸运,幸运什麽?我一旦有过失了,人家就知道,人家就来提醒。

 

你看这是闻过则喜,听到过失,他欢喜。为什麽?如果不是别人指出我的过失,我可能就没有办法改过了。现在别人指出我的过失,非常感恩,非常庆幸,欢喜改过,这就是圣贤。「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!」你想想,善莫大焉,这是最大的善!有什麽善能比这个善更大?所以能够过则勿惮改,他不怕改过,天天欢喜改过,那就是天天向圣人的境界迈步。所以这整段话教导我们学问之道、君子之道。我们来做个小结,我们以游酢(这是宋代的学者)的话来做小结。他说:「君子之道,以威重为质,而学以成之。」不重则不威,威有威仪,要庄重,这是一个君子这种由内而发的一个本质,用学来成就。学之道是以忠信为主。交友,不跟不如己的人交友,而应该与胜过自己的人交友,友以辅仁,帮助自己提升德行。跟仁者在一起,最重要的是不能够怕改过,怕改过,那就没有办法入德了,你没有办法成就了。所以,以这段话「过则勿惮改」来做为小结、总结,最后一句概括了整个君子求学之道。

 

蕅益大师为这段话做注解的时候,他下点睛之笔,他的注解叫《论语点睛》,画龙点睛。在朱夫子解释的基础上,在前贤解释的基础上,他又进行昇华,他讲:「期心于大圣大贤,名为自重。戒慎恐惧,名为威。始觉之功,有进无退,名为学固。」这是为我们解释不重则不威、学则不固的意思,点清楚这个根源。君子如何能重,就是庄重?期心于大圣大贤,期心是立志,立志做圣贤,有这样的立志,这叫自重。为什麽?人本来就可以做圣贤的。孟子讲「人皆可以为尧舜」,人人本来可以做圣贤,大圣大贤。我们如果没有立志做大圣大贤,忍心把我们原本可以成圣贤的这个机会放弃掉,把跟圣贤相同的本善本性给埋没掉,这就是不自爱、不自重。所以立志做圣做贤,这叫做自重,自然他就庄重,人首先要自重,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。如何有威仪?戒慎恐惧,这叫有威仪。如果我们能知道,起心动念都会有果报,我们就有戒慎恐惧。

 

我们曾经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新闻报导。这是几年前在美国新奥尔良,这个地方有一个白人中青年的男子,有一次到酒吧裡面去饮酒。结果有两位年轻貌美的女子来跟他搭讪,这个男子起心动念了,就跟这两个女子乐呵起来,喝酒。后来没想到这个酒裡面放了药,所以他就不省人事了。等他最后醒来的时候,发现自己已经在一家酒店的房间裡头,躺在浴室的浴缸裡面,全身盖着冰块。他觉得虚弱无力,幸亏旁边有手机,他打电话去求救。医护车把他送到医院一检查,发现他两个肾脏已经被切除掉。原来这是遭到美国黑社会犯罪集团的暗算,她们是专门盗取健康人的肾脏。一个肾脏在黑市裡面可以卖到十万美金以上,这个男子就成为牺牲品了。你看最初的时候起了淫心,见色而起淫心,不是报在妻女,是报在自身上了。一个念头都会有如此惨烈的果报,就会让我们掉入陷阱,怎能不戒慎恐惧!能戒慎恐惧,自然就有威仪,见到了女色,保持庄重,保持距离,保持礼度,不会上当。你看有戒慎恐惧,念头一起,马上要把它压住,不让这个念念相续。不正的念头是因,后头的果报是惨烈的,你知道有因果,怎麽敢动那些邪念?所以你能够格物,格什麽?把那个欲望的念头格掉,你的良知就现前,你的意就诚,你的心就正,你的身也就修了,你就是有威仪。修身就是有威仪。

 

「学则不固」,这是接着上面「不重则不威、学则不固」。如果一个人没有立志做大圣大贤,就不自重,他不能戒慎恐惧、不能慎独,他就没有威仪,那他的学(学业)也不会有坚固,没有根基,不是实学。所以「始觉之功,有进无退,名为学固」。始觉是念头刚起的时候,立即觉察,这叫始觉。不正的念头立即放下,这是始觉合本觉。本觉是自己本有的仁义礼智,这都是本觉,这是性德。但是要靠修德才显性德,所以始觉之功很重要。念念觉,念念都不迷,只有进步,没有退步,你的学才坚固。

 

蕅益大师下面讲,「倘自待稍轻,便不能念念兢业惕厉,而暂觉还迷矣。此直以不重,为根本病也」。倘若自己对自己轻忽、放逸了,不能够念念觉悟,不能够克制自己烦恼习气,这个烦恼习气是属于我们的业力,没有战兢惕厉、戒慎恐惧的心态,那可能一对事、境界一现前的时候,第一念觉察到好像不妥当,但是放纵了,因循放鬆自己,这又变成迷了。第一念虽然觉,第二念跟着迷。第一念觉那是什麽?自己良知,本有的良知现前,但是却被物欲给蒙蔽住,不能格物,这个良知就不能保持,所以又迷了。这段话蕅益大师给我们解释得很深刻,从念头上去修行,直接指出君子病根在于哪裡?不重,不庄重。这庄重裡面就含有立志,人能立志就耻于做出禽兽之行,他就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,克制情欲,放下烦恼,他就能够在私居独处当中慎独,戒慎恐惧。他戒慎恐惧,不是说很害怕,怕鬼怕神,不是。当然他知道头上三尺有神明,曾子讲到的「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,其严乎」。《大学》裡面讲的,人即使一个人在的时候,就好像十个眼睛盯着你,十隻手指指着你,那怎麽能放逸?是真的吗?真的,有鬼神在旁,怎麽能够欺瞒天地鬼神?孔子说,「吾谁欺,欺天乎?」你在欺骗谁,你难道欺骗天吗?不要自欺欺人。这都属于自重的内容。你真能自重了,你的毛病、烦恼、习气就能够压伏住。所以蕅益大师揭示的病根在于不自重。所以重就有威仪,学业就能坚固。

 

底下讲「主忠信」,这个忠是什麽意思?朱子解释忠是「尽己之谓忠」。蕅益大师解释更深刻,「直心正念真如」,这叫忠。你看心上一个中字,心不离中道,这叫忠。所以直心正念真如,直心是至诚心,至诚心裡头生起的是正念,念什麽?念真如,真如是自性,自性就是中道第一义谛。偏离了中道,那就失去正念,那就不是直心,是曲心,委曲的心。你想想,直接从心性上回归,回归到自性本觉,那当然做任何事都能做到至诚恭敬,那就是忠。所以直接要从心上去回归自性,事事都能做到尽忠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3日15:49:12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3167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