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书研习报告—论语 钟茂森博士(第3集 视频 文字)中国云南晚晴轩

 

《易经》上说,「节以制度,不伤财,不害民」。这是讲节用,节用本身也是爱人。你想想领导要是不能节俭,奢侈浪费,这伤财也伤民。一个政府如果致力于很多不必要的工程,不是真正为人民来服务的,只是要好看的样子,用个好点的说法是形象工程。譬如说一个地方的政府,为了扩充自己的门面,要有一个所谓的好形象,花了很多税收的钱建政府大楼。政府的公务员,工作的环境要求得非常高,跟当地的经济水平不相应,这就会伤民。所以节用这种出发心就是爱民的心。使民以时也是爱民,如果使民不以时,逆着天时来运作,或者现在我们讲的经济週期,一个政府领导如果他不懂得经济週期性的规律,该收紧银根的时候没有收紧,该放鬆银根刺激生产的时候又没有做到,那就往往会禁锢经济发展。所以领导人需要懂,需要有一定的知识,过去农耕时代需要有农业知识,现在工商时代也要懂得相关的知识,否则即使是有爱人之心,但是他因为不懂,人民百姓也得不到他的恩惠。

 

这五桩事情当中,最主要的还是第一桩敬事,以敬为主。因为人能够敬事,他自然就能够谨慎,他就会有诚信,他就能够节用,就会懂得使民以时。如果怠慢心一生,懈怠、放逸,恭敬心没有了,后头都没有了。当然,这五者它不是独立的,它是相辅相成。朱夫子讲的,这五者是「反复相因,各有次第」。反复相因就是互为因果。譬如说敬事是因,信是果,节用是果,爱人是果,使民以时也是果。讲究诚信是因,他必定也会敬事、节用、爱人、使民以时。又譬如说,爱人是因,他必定也会敬事而信、节用、使民以时。我们学者要细细的去揣摩,最关键的是内化成自己的人格。虽然现在未必做领导,但这是做人应有的德行,用你的德行来影响他人,你怎麽知道没有机会去影响国家的领导人?古人讲到的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修身为本。孔老夫子也是一介常人(平常人),一介凡夫,他并没有出身高贵,不是贵族,更不是王室,平民。可是他就是通过自己的修身,他也能影响家、国、天下,乃至后世。我们继续看《论语》下面一章,第六章:

 

【子曰。弟子入则孝。出则弟。谨而信。汎爱众。而亲仁。行有馀力。则以学文。】

 

这一章大概我们都是非常非常的熟悉,它就是我们常念的《弟子规》的总纲领。一部《弟子规》就是以《论语》这一句话来贯穿下来,是清朝李毓秀学者,根据孔子的这一句话编写出来的,教导童蒙,教导弟子,如何修身立德,成就学业道业。这裡说的弟子,一般人只觉得这是对童蒙讲的、小孩讲的,其实不然。小孩固然从小就要学习,《弟子规》是清朝以来的童蒙教材,家家户户都要念。现在我们看到《弟子规》已经普及到全社会,很多家庭都用《弟子规》来做为孩子的教材。可是要知道,弟子在这裡是广义的,不只是对童蒙。孔子说的弟子是圣贤弟子,具体而言孔门弟子。孔老夫子他讲这句话,我们可以想像出来,是要求那些弟子们,你们要来这裡学习,你们首先要做到这个标准,你要做不到这个标准,你就不能是弟子了。所以这是学圣学贤的根基,我们不可以忽略。

 

《弟子规》根据这裡讲到的七科,孝、悌、谨、信、爱众、亲仁、学文,七科,来进行演绎,写出一百一十三桩事,三百六十句,一千零八十个字,写得非常全面。要学习四书,四书是大学的课程,入学的标准在哪?在《弟子规》。《弟子规》我们要都做到了,四书才能够入得进去,四书是教我们成就圣贤之道。所以《弟子规》是四书的具体落实,是行门。这裡讲到的七桩事,详细的解说我们可以去学习《弟子规》。《弟子规》过去蔡礼旭老师有详细的讲解,我也曾经讲过两个版本,都可以拿来参考。这裡简单的给大家做一个介绍。

 

第一桩事情是『入则孝』。这是讲在家裡,入是指在家裡,必须孝养父母。孝养父母裡头,包括孝养父母之身,孝养父母之心,孝养父母之志。能够为父母做饭、洗衣服,在物质生活上供养自己的父母,这是养父母之身,必须要尽心竭力。养父母之心是让父母生欢喜,让父母心安。养身和养心比起来,养心更为重要。《孝经》裡讲到,「居则致其敬,养则致其乐」。对父母要恭敬,使父母快乐,这才是真正的孝养。另外养父母之志,父母的希望,父母的志向,对儿女的期许,我们都要努力的去实现,这是尽孝。到最后自己要成圣成贤,真的是光耀门楣,这是大孝。

 

『出则弟』,弟是对兄长而言。广义的来说,对一切的长辈、年长者都要恭敬,对年幼者都要友爱。这个出,有的说是出外,出外求学或者做事,要行悌道。悌是什麽?敬顺,敬重尊长,顺从长辈,这也是孝心的延伸。入则孝,出则弟,还有一个说法,这个入是讲内心,内心裡有孝道,能够孝敬父母,表现在外面就是敬顺,出就是表现在外。所以孝悌是一桩事情。以孝悌的心行对一切人,就是爱人,这就是夫子讲的仁;对一切事,就是这前面一章说到的敬事;对一切物,就是爱物,都是从孝敬心裡产生的。孟子所说,亲亲而后仁民,仁民而后爱物,都是一个孝心延伸。成圣成贤不外乎是将孝悌做到了极处,所以孟子讲「尧舜之道,孝悌而已矣」,这正说明把孝悌做到圆满就是成圣人。

 

第三桩事『谨』,是行为谨慎。《弟子规.谨》这章篇幅很长。表面上看,都是从小事教导我们。譬如说「缓揭帘,勿有声」,又譬如说「宽转弯,勿触棱」,又譬如说「执虚器,如执盈」,这些都是生活小事。但是要知道,小事当中可以培养大德。小孩就要从小事裡头养成谨慎的这种态度、习惯,然后他临大事自然就能谨慎。三国时代诸葛亮,后人称「诸葛一生唯恭谨」。诸葛亮有这样的成就,辅佐刘备立蜀国而三分天下,他的成功之处就是恭谨,没有失误的地方。这种德行都是从小事中培养,所以我们怎麽能忽略小事!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3日15:49:12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3167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