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书研习报告—论语 钟茂森博士(第2集)中国云南晚晴轩

四书研习报告—论语  钟茂森博士主讲  (第二集)  2009/10/25  中国云南晚晴轩  档名:57-007-0002

 

 

尊敬的诸位大德、朋友们,大家好!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《论语》。请看「学而篇第一」,首章:

 

【子曰。学而时习之。不亦说乎。有朋自远方来。不亦乐乎。人不知而不愠。不亦君子乎。】

 

昨天我们学习第一章的第一句。这章有三句,第一句是『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』我们昨天讲到这一句,孔子整个的圣学之道都已经概括尽了。它是以学字为宗,就是纲领;以习为趣,习是真干、真落实,这是修学的要径;以时字为枢机,就是关键,关键在于时时在学、时时在习。学是什麽?觉了,学了圣贤之道能够觉悟。在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的时候,觉悟到我这一念、这一动符不符合圣教?不符合,马上要把它放下,要克制,这叫克己复礼。真正能学能习,而且无时不学、无时不习,你就得到圣人的受用,那是不亦悦乎。喜悦从心中涌出来,常生欢喜心。

 

我们再看下面第二句:『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』朋就是同类的人,所谓志同道合的人,他们也希求成圣成贤,听到你在这裡学习圣道,所以欢喜来亲近你。当然志同道合者相聚一堂,这是非常令人快乐的。所以不亦乐乎这个「乐」是见到有朋友从远方而来,一起来学习,这是非常快乐。从远方来的朋友令我们很快乐,在周围的朋友他们来亲近你学习,当然你也是非常快乐,远近的朋友大家共聚一堂。《朱子集注》当中引程子的话说:「以善及人,而信从者众,故可乐」。因为我自己行善,这个声名慢慢远播出去,远近志同道合的朋友都来跟从我们学习,愈来愈多(众就是多),这是非常令我们快乐的。为什麽?因为圣贤之道可以令更多的人不亦悦乎。我自己得到不亦悦乎,现在也让大家一起不亦悦乎,这叫与民同乐。这个话反过来我们也要知道,我们需要在学道的过程中亲近师友。《礼记.学记》裡面讲,「独学而无友,则孤陋而寡闻」。学习不能够自己闭门造车,应该向先辈,向有成就的人,向善知识去请教、去学习。等到自己学有所得了,自然也会有志同道合、仰慕自己的这些人从远方来请教,我们也毫不吝法,把自己平生之所学全部供养出来。《孟子》裡面讲到,「君子三乐」,其中一乐就是「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」,这是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。

 

底下第三句是讲,『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』「愠」有怒的意思,就是心裡不高兴,烦恼、瞋恚了。当别人不知道自己德行学问的时候,我们所谓的怀才不遇,没有人赏识,没有人知道,君子也不会有怨恨,绝不会怨天尤人。《朱子集注》当中引尹氏的注解说:「学在己,知不知在人,何愠之有?」这句话讲得很好。前面第一句是「学而时习之」,是讲自己要学,跟别人没有关係,学不学自己来决定,绝不因为别人知不知来改变自己学习的目标、学习的进程。知不知道,是别人的事情,与我何干?不影响我学而时习之、不亦悦乎,我还是这麽喜悦。因为这个喜悦不是建立在别人的身上,不是建立在别人知不知道的基础上,所以何愠之有!哪裡会有怨天尤人,哪裡会有怀才不遇的感慨?有这种感慨,正说明心中已经有愠,有愤怒,有不满了,怎麽能够称为君子?

 

古人讲,「进则兼善天下,退则独善其身」。如果有因缘,众生有这个福分,我们的才华得以施展,得以帮助这个社会的众生,让他们一起来跟我学习圣贤之道,让他们也得到喜悦,让这个社会得到和谐,那固然是好事,兼善天下。假如没有人用我们,我们没有这个机会去服务社会、去帮助民众,那也没有关係,这是天命。所以学是在自己,用是由天命,君子是乐天知命,不知命,无以为君子。自己学成了,但是别人不知道,那是不得其用,天命。但是这绝对不会影响不亦悦乎。我们看历史上很多隐士,他们都能够做到乐天知命,自己畅游于山水之间,不亦悦乎,没有那种怀才不遇之感,这是真君子。一切随缘,有善缘,我们当然要帮助众生,没有善缘,退而独善其身。这是讲到一种君子的修养。

 

实在讲,后面两句,「有朋自远方来」以及「人不知而不愠」,这两句都是跟第一句相关的。这两句是讲到学而时习之的时,这个时是你的时运,有被人知的时候,也有不被人知的时候。被人知的时候就有朋自远方来,大家都来亲近你,向你求学,你当然是不亦乐乎;不被人知的时候,自己也不会不平。学而时习之这个时,涵盖了这两个方面,知与不知,我还是不亦悦乎。具体表现在有朋自远方来的时候,你能不亦乐乎,这固然是喜悦的一种;人不知而不愠的时候,他也是一个不亦悦乎的表现。所以这个喜悦是没有间断的,人家知还是不知,你的才华得用还是不得用,不影响你的喜悦。

 

我们知道,人人分上都有明德,都有本善。我们现在明明德,修本善(回归本善),别人来向我们学习,也不是说我们教给别人什麽东西,无非就是别人也能够像我们这样回归自己的本善,明自己的明德,大家一起做圣人,这不是不亦乐乎吗?我们现在没有志同道合的人,也没有关係,要知道整个宇宙本来是一体,根本没有人我的对待。有人、有我这就是二不是一,一体裡面哪裡能分人我?既然没有人我,又何谈人知不知?当然是不愠。因此,在有朋自远方来的时候,我是学而时习,我是不亦悦乎;当人不知我的时候,我还是学而时习,我还是不亦悦乎,这叫君子之学。怎麽能够因人知不知道我的德行学问而改变我自己的学而时习?如果有改变,这心就不是一心,是二心。二心是妄心,不是真心。君子之学称为实学,是什麽?恢复我们真心本性的学问,有知和不知这个分别执着,这已经不是孔子所谓的君子之学了。

 

学,《大学》裡讲的,最重要的,讲到最后就是格物。我们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前面要正其心,诚其意,致其知,致知在格物。格物就是什麽?格尽自己的物欲、烦恼、妄想。所以物格而后知致,把自己的妄想烦恼都格掉了,我们真正的良知才能够现前。所以这个学就是致知,时习就是用格物的功夫,学而时习就是格物致知。《大学》裡又讲格物之本就是修身。你看《大学》讲,「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为本」,这根本就在于修身。所以这个格物的物,广义上讲,包括宇宙万事万物。这个格是正的意思,让宇宙万事万物都正了。怎麽样让宇宙万事万物都正?我的心正了,万物就正。为什麽?因为万事万物皆由心现,不出我这一心。心外无物,整个宇宙便是我心。我要正我的心,这就是讲修身。修谁的身?修我的身,不是修别人的身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3日15:40:03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3164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