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ngkong法师: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110集)新加坡佛教居士林

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阅读模式

 

所以我常常劝大家,劝大家要拓开心量,为什麽?「甚深广大不思议」,这是你的真心。起心动念想得太小是妄心,妄心决定不能见性,决定不能入佛菩萨的境界;不但佛菩萨境界你入不进去,说实在话,须陀洹的境界你都没有办法参与,你说我们多悲哀!须陀洹是圣人,比天人高明多了,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到了还要堕落,还要搞六道轮迴,须陀洹永远不再堕三途。不管有没有佛出世,佛在经上讲得很好,天上人间七次往返,他决定证阿罗汉,决定将八十一品思惑断尽,超越三界,永脱六道,那叫圣人,我们不如他。他的本事在哪裡?本事就是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放下,他捨弃了。见惑裡头头一个是身见,不会再执着这个身是自己,这是第一个关口。我们什麽时候也能够恍然大悟,身不是自己;身不是自己,什麽是自己?虚空法界是自己,一切众生是自己。

 

我举的例子举得很多,诸位要没有事的时候,新加坡的树木很多,心定下来、静下来坐在大树下,从树顶往树根仔细去观察,你就会明心见性。我们今天执着什麽?我们就好像树上一片树叶,整个大树是自己,我们的身体是一片树叶。你完全看清楚了,才晓得这棵大树的树叶、花、果、枝、条、干、本、根原来是一体的,然后懂得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就像一棵大树一样。观这棵大树不是发呆,是在参学,是在用功夫,从这个形相裡面豁然悟入虚空法界是整体的。愣严会上没有用树做比喻,愣严会上是用大海、用水泡,大海比喻整体,水泡比喻我们个人,大海起了许许多多的水泡,你要不知道、不觉悟,每一个水泡就会起冲突,就会互不相容;如果深入一看,都从大海起的,所有水泡都是自己,这就说明一切众生是自己,不是外人。我们迷就是迷了这桩事情,诸佛菩萨悟也是悟这桩事情,事情没有迷悟,迷悟在人。

 

学佛从哪裡学起?大乘法都教给我们,「发菩提心」学起。什麽叫菩提心?菩提心就是大心。儒家教学也不例外,教我们从「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」,教我们从这学起。佛法讲戒定慧三学,儒家讲智仁勇三德。「仁」是什麽意思?中国的文字是智慧的符号,你仔细看看会开悟。「仁」不是一个人,是二人,教你想自己就要想到别人。我自己希望离苦,我要帮助一切众生离苦;我自己希望得乐,要帮助一切众生得乐,这叫仁,这是菩萨行。哪裡可以做损人利己之事?没有这个道理。损人决定不利己,损人是真正损害自己,利人才是真正利己。为什麽?宇宙法界是一个整体,你要懂得这个道理。

 

「无性」这个意思说得好,无性就是一切都不执着,不是性无,这个无就是无一切妄想分别执着,自性就现前,你才能真正体会到。佛说法,善巧到极处。法,给你说实实在在,法都是妙法,《法华经》是妙法,哪一部经不是妙法?不但一切经是妙法,一切法都是妙法。佛经上常讲,正报,毛端是妙法;依报,微尘也是妙法。世出世间无有一法不妙,为什麽妙?与法性相应,性相不二、性相一如,哪一法不妙?虽然是法法皆妙,你没有见到。你为什麽没见到?因为你的心不妙,妙心就见妙法。心为什麽不妙?因为你有妄想、有分别、有执着就不妙;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着,你的心就妙,你就见妙法。

 

我们眼见外面的境界,如果离开妄想分别执着,你这个见是见性见。见性就是妙心,见外面的色相就是妙法,你所见的是色性。见性见色性,闻性闻声性,这就是宗门讲的明心见性,见性就成佛,你的功德就圆满。我们今天所见,不用见性见色,我们用眼识见色;不但用眼识,还要加第六意识的分别,再加上末那识的执着,这就搞坏了。所以第一个见是真见,此地讲的是无性,很快,极短的时间,刹那之间就变成第二念,第二念裡面就掺杂着第六意识、第七识、阿赖耶识,还得加上五十一心所,所以你见的是色尘,色尘污染了你的心性。污染是比喻,心性是真的,怎麽会被污染?实在讲是障碍心性不能现前,说明污染,是这麽个意思。我们学教,最难的就是这一层,这一层不能够透过,如来真实义你怎麽会能够解?

 

印光大师讲的话讲得好,有人向他请教,有没有祕诀教我们学佛很快就能够契入?大师答得好,他说有,诚敬二字,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」,这是印光大师答覆的。什麽是诚?一念不生谓之诚。我们见色闻声,六根接触外面六种境界,如果还起心动念就不诚。老和尚讲得容易,做起来是真难!如何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着,那是诚。什麽是敬?普贤菩萨给我们讲,「恆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,那是敬;在佛菩萨讲,随类化身,应机说法,那是敬。老法师说的这两个字,别说做不容易,就是真正懂这两个字的意思也不多。所以很多人看到这两个字误解了,我很诚,我诚心诚意待人;夹杂一大堆妄想分别执着,他还说他诚心诚意对人。所以诚敬不是一般人想像那麽低的水平。佛祖说的都不错,可惜我们把它解错了,会错了意,所以得不到受用。这两句大家要细心体会。落实来说,你要真正想学,真正想用功,就在日常生活当中,要懂得用智慧去观照,不要用妄念去分别,你从这个地方下手,我相信你的功夫很快就渐渐得力。要知道一切妄想分别执着是虚妄的、错误的,错误的方法怎麽会能得到正确的结果?没有这个道理。《华严经》上,在经题裡头就告诉我们「大方广」,大是性体,方是现相,广是作用,一而三、三而一,就给你说明虚空法界是一个完美的整体。我们生活,行为造作,念念与整体相应,就是菩萨道、就是菩萨行;违背了整体是凡夫心,这叫生死凡夫,差别在此地。

 

第三句『普使众生生淨信』,令众生信,信什麽?信法性无性。我们用这句话再套一句,「正念无念,正行无行,正果无果」,你能体会这个意思吗?这是讲真话,这不是佛菩萨随顺俗谛而说;诸佛菩萨依二谛说法,这是随顺真谛而说。我们不好懂,但是不好懂也要懂;不懂,我们的修学就有严重的障碍。而且叫你懂得,总不能勉强,勉强是决定做不到,是有方法,佛家讲的善巧方便。所以此地你没有听懂没有关係,不要去研究它,不要去想它,想它都是落在妄想裡头,不会想通的。诸位要知道,想不通的愈想愈不通,不想就通了,这就怪了。为什麽?它无性,所以你不想就通了,愈想就愈不通。那怎麽办?后面经文很长,这些道理与事相后头反覆很多次说到,所以在此地有这麽个印象,不去追究,这叫疑情。宗门所谓小疑有小悟,大疑有大悟。这个疑不是怀疑,怀疑是障碍,怀疑是烦恼,贪瞋痴慢疑,那个疑是烦恼,那是修行证果的大障碍;这叫疑情,对我们修学有帮助。听说有这麽回事情,但是不理解,也不必去追究,我们着重深入的薰习,时节因缘成熟,不定是什麽一个机缘,一下就促成你悟入,你豁然明白了,这个时候才真正有受用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2日21:28:45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2964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