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尊,『乐胜庄严主昼神』。这个名号裡面,「乐」是乐好,就是喜欢的意思,「胜」是殊胜。殊胜不是好胜,不是好强,好强、好胜那就错了,那就是烦恼现前。这是真正的喜乐。前面主夜神裡面曾经讲过诸根常喜,常生欢喜心。欢喜就是庄严,庄严不必指其他。我们学佛人,真正能得法喜,法喜在一切法裡面已经是无比殊胜,何况是世间法?在世间法裡尤其显得殊胜,单单这一点就能够接引无量的众生。所以主昼神第一尊是讲示现宫殿,这个意思一直贯到最后,当中就是告诉我们示现些什麽?示现法喜充满,示现你生活快乐、工作快乐,无时无处不示现自在快乐。接触你的人,看到你生活这麽快乐一定很羡慕,也有一些人就向你请教:我们生活这麽苦,你为什麽生活那麽快乐?他就向你请教。他向你请教,你就把离苦得乐的方法教给他。我原先生活跟你一样苦,比你还苦,我现在快乐了。这个快乐有方法,找释迦牟尼佛就快乐,找阿弥陀佛就更快乐,阿弥陀佛的世界叫极乐世界,这样子就很容易把佛法介绍给大家。这个事情一定要我们主动去做、去推广。所以形象很重要,「乐胜」是属于形象,欢喜的形象。前面跟诸位提到,我们一进佛教的道场,第一个见到的就是弥勒菩萨,他在天王殿正当中坐着,第一个看到。他代表什麽?乐胜庄严,欢喜,这是接引大众最重要的方便法。
第四尊,『香华妙光主昼神』。「香华妙光」这四个字表戒定慧三学,香表戒定,华表六度万行,妙光表智慧。这个意思就是说明,主昼神都是社会上有地位、有身分、有权势,在现在所谓是领导的阶层,领导人物。佛在此地提醒我们,你用什麽方式去领导?要用「香华妙光」,你的事业没有不成功的。香表戒定,戒是守法,循规蹈矩。守法最重要,领导人要是不守法,你底下的下属员工,你要求他们守法,难!自己先要做榜样给人看。华表六度,不但是处世待人的原则,自己生活跟工作也不能离开这个原则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。华也表善因,善因必定得善果,因缘果报丝毫不爽。真能这样做,自然生智慧。智慧用「妙光」两个字来形容,意义尤其深。如果讲一般智慧,世间聪明智慧叫世智辩聪,加个「妙」字就不是世智辩聪。与诸法实相相应的智慧,那才妙,知道一切诸法的真相,相有体空、事有理空,二边不住,这就妙。
请看第五尊,『普集妙药主昼神』。这尊德号裡面告诉我们什麽?我们要想到,「药」是治病的,没有病哪来的药?「集」,可见得不是一种,是众多。「普集妙药」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制度、法律、规矩、章程这一类东西。正是一般所讲的国有国法(国家有宪法)、家有家规。现代人大概这个家已经没有规矩了,哪一个人家裡有家规?古时候有,我们在这些累积的文献裡面看到,好的家规可以做大家模范的,都流传下来了。诸位看看前清陈弘谋居士编的《五种遗规》,裡面收集古人的家规有十几篇。为什麽他要立家规?他不立家规,他的家就乱了。诸位要晓得,中国古代是大家庭制度,不是小家庭,近代才讲小家庭,小家庭没有规矩。你一家夫妻带一个小孩,实在讲也要有规矩,你小孩才能教得好;因为你没有规矩,这个事情就麻烦。
古时候是大家庭,它是一个族,那是一个家庭,他有大家长,所以讲求的是三代同堂、四代同堂,四代同堂的很多,这一家几十个人、一二百人,常有的事情。诸位看小说,中国有名的小说《红楼梦》,《红楼梦》就是一个家庭,这部书所描写的就是一个家庭,大家庭,所以它有家规,它有制度。我们现在虽然是小家庭,小家庭也要懂规矩,不懂规矩你的小孩就没法子教养。虽然不像古时候规矩定得那麽严密、定得那麽繁杂,你现在家庭小,人事少,你就可以少定几条,现前很需要的。自己要遵守,为什麽?给儿女做榜样。你自己做不到,你叫他做,他不服。我记得好像是前几年在台北讲经,有一个同修来告诉我,他也是听我经听了不少年。他是一个中学教员,女儿念小学,大概有十一、二岁。女儿很聪明,在街上买了一本书送给她妈妈,她妈妈打开看看,什麽东西?《妈妈手册》,女儿来教训她,妈妈哪些哪些妳没有做到。这就是你自己家裡没有规矩,才会有这个现象;你要是有规矩,怎麽会有这种现象?
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,无论干哪一行,都要常常不断去检讨,常常来修订。尤其现在的社会变化太大,你要不能通权达变,不能掌握高度的原则,你就被时代淘汰掉,你就不合这个时代。所以要不断求进步,进步就是改进,改正缺点,你不就进步了?发现缺点、改正缺点,在佛法裡面讲,发现缺点就是开悟、觉悟了,改正缺点就叫修行,把错误、不适宜的改正过来、修正过来。修行,修是修正,行就是错误的行为,这裡面没有迷信。所以无论哪个行业,即使自己的生活,也要不断求改进,你的生活会更舒适、更快乐、更自在。有毛病不能改进,永远不能进步;换句话说,永远不能成就。
再看第六尊,『乐作喜目主昼神』。这个名号裡面前面两个字,欢喜造。佛家的戒律可以分为两类:止持、作持。止是禁止,像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,这是决定禁止的,这是止持,你不可以做的。另外一种作持,凡是利益社会、利益众生的,我们要去做。大致上来说,小乘戒是自律,约束自己的,止持多;菩萨戒是利益众生的,作持多。佛叫你做的一定要做,你要不做那就犯戒,不做就违背佛的教诲。喜欢做,这两个字就是喜欢依教奉行,表现在我们面孔上是「喜目」,可见得他做得有成就,做得有成绩,常常显示的是法喜充满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