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入于无量三昧海门。】
注意那个入,「入」是契入,前面一句是「践」,都是证得的意思,都是入了这个法门。这是证佛三昧。『无量三昧海门』,三昧是梵语,翻成华文的意思是正受,受是享受,正是正常。由此可知,我们凡夫的享受不正常,六道裡面没有正受。佛在经论上告诉我们,六道裡面的众生,他们的受可以分为五大类,五种受。我们的感受也是很多,说之不尽,把它归纳起来不外乎五大类,身有两类:苦、乐,身有的时候感觉到苦,有的时候感觉到乐,身有苦乐两种;心裡面有忧、喜两种;还有一种状况之下,身也没有苦乐,心也没有忧喜,这个很好,叫捨受。身捨苦乐,心捨忧喜,这个境界叫捨受。为什麽说它捨?它保持不久,它不能保持久。如果这个捨受能够永远保持下去,那就叫三昧;由此可知,三昧实在讲就是捨受的永恆保持。世间有禅定,佛常讲四禅八定,四禅八定都是属于捨受,它不是永久的,都是暂时的。纵然入第八定的境界,这个定很深,这个定的时间很长。经上讲非想非非想天人,这是得第八定,寿命八万大劫,八万大劫时间相当长,八万大劫过了之后,他这个定会失掉,所以还是属于捨受,不能叫它做三昧,它还是捨受。
到什麽时候才能够称之为三昧?到第九定,像《愣严经》上佛所说的,声闻、缘觉他们所证的九次第定;第九定超越三界、超越六道轮迴,这才能称之为三昧,算是正受。所以阿罗汉的智慧,称他作正觉,他的享受也能称之为正受。正受功夫浅的,不能叫做无量三昧,不能称为海印三昧,那不能称。从九次第定往上,等级繁多,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看到,就是一真法界裡面也有四十一个等级,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他们入的三昧就不相同,有浅深的差别,智慧德能有大小不相同。何况声闻要到初住菩萨,这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他修学的,所以三昧的差别、等级就繁多,而三昧裡面的内容就更複杂,所以才叫无量三昧。怎麽会有这麽複杂?因为世间的事物太繁杂,森罗万象,千变万化,而一个人在这个複杂环境裡面,他的感受也非常複杂。
佛在经裡面举例说明,让我们从这些例子裡面去细心体会,他的总原则、总纲领,实在就是《金刚经》上所说「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」,这是正受;「外不着相,内不动心」,这是禅定。六祖能大师所说禅定的定义,都是根据《金刚经》所说,外不着相叫做禅,内不动心叫做定。可是每个人烦恼习气不相同,有人不贪财,再多的财物摆在面前不动心,他不执着,佛说这个人眼根在财裡面得三昧。可是他虽然不贪财,他好色,这个色一接触,他三昧就没有了;财裡头有三昧,色裡头没有三昧。我们明白这个事实真相,你才晓得我们眼看外面色相太多太多,你在几个色相裡头得三昧,几个色相裡头不得三昧?眼根裡的境界无量无边,耳根对于音声的境界也是无量无边,乃至于意根对法尘还是无量无边。六根对六境无量无边境界统统都不着相、不动心,这就叫无量三昧。所以究竟圆满的无量三昧,只有如来在果地上他才证得。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,他还不行,他证无量三昧裡面还有没有证到的。海是比喻,门是门径,他所入的定功深广像大海一样。无论哪一个三昧,都能帮助你明心见性,所以称之为门,门就是明心见性的门径、道路。再看底下这句经文:
【于一切处皆随现身。世法所行悉同其事。总持广大集众法海。辩才善巧转不退轮。】
前面四句所说的都是讲的果法,与会的这些菩萨们,这是介绍他们的大智、大德、大能,他们所证得的。下面这一段是讲他从果上所起的作用,作用裡面,这一段也可以分作三个小段来说。第一个是现佛的身、现佛的事业,于一切处皆随现身。佛有没有身?佛没有身,这一点诸位一定要知道。佛没有身,佛能现一切身,应以什麽身得度,佛就现什麽身。佛在一真法界现的是报身,佛为什麽要现报身?为度地上菩萨,那就要现报身。何以故?地上菩萨证得报身,佛也要现同类的身才能度他。佛在六道人道裡面,要度这些人、这些众生,一定要现人身。佛要度天人一定要现天身,佛要度畜生一定要现畜生身。畜生很多,佛要度那些猪,佛一定要变个猪身;佛要度狗,一定要变个狗身。你跟他同类,同一个身相,才能跟他讲经说法去度他,不同类的身不行。
诸位一定要明瞭这个事实真相,了解这个事实真相,对我们修学有很大的帮助。一切众生都执着这个身相是我,这个错了。如果执着成佛,佛还有个身相,佛是什麽相?三十二相八十种好。试问你能不能成佛?你成不了佛,为什麽?执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。转轮圣王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凡夫,不是天人,人道。纵然你修学得不错,将来修成佛道,你也不过是藏教佛而已。藏教佛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藏教佛在十法界裡面,没有超越十法界。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了解这个事实,把身相破掉了。我有没有身相?没有身相,正因为没有身相,才能随类化身。我们今天为什麽不能随类化身?执着这个身相就是我,跟这个样子不一样就不承认这是我,所以没有法子随类化身。《普门品》裡面,观世音菩萨说三十二应,三十二应是把感应,众生有感,佛就有应,把感应分成三十二类,每一类裡面无量无边。譬如说应以佛身而得度者,即现佛身而为说法。佛身很多,佛的形相也不一样,天台大师所讲六即佛,那就分六大类;《华严经》上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那就是四十一类,四十一种不同的佛。所以佛身也不一样,佛有劣应身,佛有胜应身,这是大的区别,小的区别说不尽,这是我们要晓得的。他有能力随类化身,如如来果地上一样。
『世法所行悉同其事。』佛用什麽方式来教化众生,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?佛用同事摄,四摄法裡面讲到究竟圆满,同事。我们今天是初学佛,诸位一定要晓得,烦恼习气没断,布施我们可以学。佛用「布施」,用现在话说就是结缘。你要想行菩萨道,你念念都有结缘的心,时时刻刻有结缘的事,你要真去做。身上常常装一点小的财物,遇到有缘的人送他,结缘;没有,没有就合掌欢喜,对他谦虚恭敬,这也是结缘,欢喜缘。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这句阿弥陀佛让他听进去,一历耳根永为道种,都是结法缘。现在你们在家裡常常打电话,一拿起电话,「阿弥陀佛」,跟人结缘。我看现在许许多多同修穿的T恤上面印的「阿弥陀佛」,印的「知恩报恩」,都是跟人结缘。常常要有结缘的心、有结缘的行,这个是布施。
第二个是「爱语」。爱语要明瞭,不是甜言蜜语,不是说些好听的话,那你就全把意思搞错了。爱语是真正爱护他,这种语就是爱语。他做错事情责备他,劝他改过自新,虽然说的话不好听,爱护他也是爱语。所以爱语两个字要搞清楚,不是花言巧语、不是甜言蜜语,那是口业裡头绮语,不可以把绮语当作爱语,一定要辨别清楚。这个我们可以做的,我们可以学习。第三个「利行」,这是我们也应该学习。利是有利益的事情,对他有利益,不是对我有利益。凡是对于一切众生有现前利益,这是一切众生最欢喜的,现前的利益。将来的利益,那是有聪明智慧的人他懂得、他欢喜,因为眼前他看不到。所以一切众生利益的事情我们要做,要认真努力去做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