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严经讲述菁华
jingkong法师主讲(第十四集)
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:12-045-0014
请掀开经本第九面最后一行:
【一一毛端。悉能容受一切世界而无障碍。各现无量神通之力。教化调伏一切众生。】
这一段经文是讲的「化身自在」。这裡面有两句,前面一句说明广容无碍,后一句是说普遍,广容不碍普遍。毛端是正报最小的,我们讲正报就是讲身体,身体汗毛的尖端,正报最小的。世界是依报最大的,不是讲一个地球,是讲一尊佛的教化区,通常佛经裡面讲的三千大千世界,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个世界,一尊佛教化的范围。这个经裡面讲是『一切世界』,意思就是说,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都在这一毛端,没有障碍。通常我们讲到事事无碍,多半都是讲「芥子纳须弥」,这个很不可思议。芥子是芥菜子,大概像芝麻粒那麽大的样子,须弥是讲的须弥山;把须弥山装到芥菜子裡面,芥菜子没放大,须弥山没有缩小,这个不可思议。这一段经文裡面形容的比这个更不可思议,毛端比芥菜子小得太多,一切世界比须弥山不知道大多少倍,简直没有法子计算。读了这一句,我们才真正能够体会到,事事无碍讲到了极处。怎麽能够相容?这是说如来之身,怎麽能相容?我们一定要知道,毛端虽小,称性;世界虽大,也称性,既然都是称性,哪有不圆融的道理?这个理很深,我们没有法子想像;不但我们没有法子想像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,乃至于地上菩萨、等觉菩萨都无法想像。为什麽?因为你想像与自性就相违背,一落在言语、思惟裡面就落到意识裡面去,意识有范围、有界限,当然没有办法缘自性的境界。
所以大经讲到,不要说讲佛的境界,法身大士的境界都不可思议。「不可思议」这句话,决定不是笼统搪塞的话,不是的,它是事实真相。只要你离开思惟(就是想像),离开言语,这个境界就现前。在前面我们曾经说过几次,如来身相如是,我们的身相也不例外。如来毛端能容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刹土,我们的毛端又何尝不是!只是如来毛端容纳十方刹土,他清楚、他明瞭;我们这个毛端含摄一切刹土,我们不知道,我们看不见、听不见,完全体会不到。这是什麽原因?迷!迷悟不一样,但是境界没有差别,境界没有迷悟,迷悟在人。不能说迷了,这个境界就现前,悟了这个境界就没有了,不是的,迷悟与境界不相干,境界没有迷悟。我们人有迷悟,境界没有迷悟,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。
现代科技发达,大众传播的工具愈来愈进步,有一点点这样的影子。譬如我们在此地讲经,居士林这个道场,这个道场很小,我们这裡听众不多。可是我们这个录相送到卫星电视、送到电脑网路,立刻就传遍到全世界,都能看到我们的现场。那个萤幕不大,便能含摄许许多多国家地区的现场。这是用机械也能办得到,办到的很有限,总比不上佛毛端含摄一切刹土,这总比不上,那就是我们的机械也是落在意识裡头。机械怎麽製造的?意识製造出来的,用佛法来讲是依报,依报随着正报转。如来示现这种境界,是性德自然的流露,小能现大,一能现多,大小不二,一多不二,不二就是没有障碍,就是无障碍。
我们要问,我们身上的汗毛太多了,每一个毛端都现十方刹土,这两根汗毛的刹土打架不打架?底下这一句告诉我们,『各现无量神通之力』,各个都现,这是讲的广容不碍普遍。佛到哪裡度众生?佛就在毛端上刹土裡度众生。佛在十方世界有没有来去?没有。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这个地方,释迦牟尼佛讲十万亿个佛国土,十万亿佛国土给诸位说也在毛端,这我们才稍稍能体会到一点,古人讲念佛往生,「生则决定生,去则实不去」。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,不了解事实真相,听到这个话会生怀疑,「生则决定生,去则实不去」,那我还没去,还在此地,这是世间人妄想分别执着。实实在在没有来去,也没有生不生,这才是事实的真相。所有一切境界,都是众生自己妄想分别执着现出来的这些幻相、假相。但是我们知道,假不离真,离开真的,假的就现不出来。佛在经上常常用影子,「梦幻泡影」,影。我们在光明下面,身都有影子,影子是假的,影不离真身,没有这个身,哪来的影子?我们拿这个身比作法性,法相就是影子,法相虽然是虚妄,没有离开真实,真妄不二。如果你明瞭事实真相,假又何尝不是真?一多无碍、广狭无碍,这就入无障碍的法界。所以佛度众生,众生得度,往生十方诸佛刹土,或者是造作罪业的众生轮迴在六道,都没有离开性体,没有离开自性。了解、肯定自性的体、相、德用,就能如诸佛菩萨一样化身自在。
这段经文我们怎麽学法?诸位想想我们怎麽学法?怎样落实到我们现实生活当中?实在说我们凡夫心量都很小,就像毛端一样,这麽小的心量。心虽然小,可以容大;能容大,我们这个心量就大而化之。世尊在《般若经》裡面教给我们,这个方法妙绝了,真的是般若智慧,那不是假的。我们也常常用这个比喻来说,心量小,我们的生活圈子就小,小到非常可怜,不但六道出不出去,现在在人道,在人道裡面我们这个心量也非常之小,小到什麽程度?小到不能容人。再跟诸位说,不但不能容人,连自己都不能容,小到这个程度。自己跟自己还呕气,自己跟自己还过不去,你想想看,这不是小到连自己都不能相容?你还能有什麽作为?我们看到这段经文就要能够省悟过来,我们把小心量扩大,它能容。《般若经》上讲「大而化之」,心量要是扩大,就把这个境界突破。现在的名词讲突破,我们换一个名词来讲,诸位就更容易体会。外面包的东西是这麽大,裡面如果更大就把它挤破了,这不就突破、把它挤破吗?什麽时候你的心量超越六道轮迴,你看看把六道轮迴挤破,你不就超越六道了吗?再放大,能把十法界也给挤破,你就入诸佛菩萨的法界。这个方法非常妙!
拓开心量,要能包容,知道世间所有一切法,佛在经上讲的「一切有为法」,哪些是有为法?诸位如果读过《百法明门》你就知道。《百法明门》裡面讲一百法,这个一百是一切法的归纳,展开是一切法、一切世界一切法。佛为了讲经说法方便起见,将一切法归纳、归类,便于介绍,在《瑜伽师地论》裡面归纳成六百六十法。六百六十,数字还是太大,天亲菩萨看到初学的人感到困难,还是不容易接受,就将六百六十法再归纳成百法,百法容易接受。这一百类裡面,每一类裡头都是无量无边法。是一百大类,除了最后六个无为法,前面九十四类都叫有为法。有为法裡头又可以包括三大类,心法、心所有法、色法,还有一类叫「心不相应行法」。心不相应行法,我们今天所讲的抽象概念,譬如我们讲时间、空间都是属于抽象的概念,都不是真实的。这一切有为法,包括六道、包括十法界都不是真的,都是从妄想分别执着而生的,它不是真的,因此可以突破。你有能力把心量拓开,样样都包容,不要去计较、不要去分别、不要去执着,知道这一切法,十法界裡面依正庄严都是梦幻泡影,都是了不可得,你去执着它干什麽?不但不能执着,连分别它都错了。
诸佛菩萨,像《华严经》讲的这些法身大士,他们于十法界依正庄严不但不分别,起心动念都没有,这是真的。《华严》我们才讲这一个开端已经见到了,这些人在十法界裡面不起心、不动念,不分别、不执着,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。为什麽不起心动念、不分别执着?因为这些法梦幻泡影,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好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依正庄严的相都是虚妄。幻相有,没有自体,没有体性,佛在这裡面化身自在。
「各现无量神通之力」,神通之力是讲这些法身大士们在十法界随类化身,哪个地方有感,他哪裡就有应,这是神通。又能够随机说法,『教化调伏一切众生』,教是教导,化是教导的成绩表现,接受佛的教导他就产生变化。古时候儒家教学重视这个「化」,如果学生接受教学之后没有产生变化,这个教学就落空了。起什麽样的变化?成贤成圣。原来是个凡夫,超凡入圣,变化气质。原来是凡夫气质,受了教育之后,就能够提升到贤人的气质、圣人的气质。儒家教学也有三等,最下面一等的,下等成就是君子,能够提升到君子的风度,中等的是贤人,上等的是圣人,变化气质。这是教学成绩的表现。在佛法裡面也有三等,正觉就是阿罗汉、辟支佛,小圣,超凡入圣,入的是小圣,中等的是菩萨,上等的成佛了。这是我们讲超凡入圣,变化气质。「教化」这两个字意思很深。
「调伏」是讲教化众生的手段。佛法裡面讲化法、化仪,教学的方法、教学的仪式,最重要的调顺、调和。众生的心念,妄想、烦恼无量无边,调是对妄想说的,伏是对烦恼说的,伏是降伏,这两个字是合用的。换过来也行,调对心说的,伏对身说的,都能够讲得通,调伏众生的身心。佛用什麽方法?用戒定慧,用戒调身,用定慧调心,然后才能够降伏我们的烦恼习气,收到教化的效果。我们要学习,学习佛的化身自在,怎麽个学法?在一切时、一切处所,一切大众聚会的场合,我们也要像佛一样要有心才行,要有愿;我们现在讲得粗一点,有心、有愿大家好懂。有什麽心?度众生的心愿。这不是发了这个愿吗?众生无边誓愿度。要真的去帮助他,真的去帮助他开悟,用种种善巧方便去启发一切众生,言语也好、动作也好,举止谈吐都能感动人。所以佛教化众生,善巧方便无量无边。各种善巧契一类众生的根性,哪一类众生根性在哪一种方便门裡面,他体会到了,他觉悟到了,能够回归到戒定慧,这是我们可以学习得到的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