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入门(第26集)刘克雄教授主讲

admin 汉字入门评论2阅读模式
摘要「月落」仄仄,「乌啼」平平。先两个仄声的话,接下来的两个字就跟上面两个字相反;再接下来,第五六跟三四又相反。

汉字入门(刘克雄教授主讲) ◎ 2015.8.2 启讲于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/ 编号: 56-181 / 共 32 次讲演

play-sharp-fill

视频下载

教授:昨天我们下课,我们唱了放学的歌,裡面提到我们回去不要游戏,先把今天功课再温习,你们温习了,碰到什麽问题,现在提出来。

学生:老师,向老师请教,学生们昨天在複习的时候,发现「四声之异者」。形声字的有四种声音,它的古汉语的四种声调平、上、去、入,和现代汉语的四种声调阳平、阴平、上声、去声,这些都不太了解,可不可以请老师举例子为学生们介绍,并且说出来它们之间的关係,谢谢老师。

教授:四声,平、上、去、入:

板书:

在宋齐梁陈,梁这个时代,有个叫:

板书:沉约

沉约,他才发现我们古代字音有这四声的分别,这四声就是平、上、去、入。至于平声、上声、去声、入声是如何分别,不知道同学们备有一本林老师的《声韵学通论》没有?

板书:声韵通论

裡面就说得清楚。历来各家对平上去入如何的区别,说得比较清楚。简而言之,这是古代的四声。后来语言、字音是随时间在渐渐的变化。到现在的普通话,北方的读音,你们同学的地区比较广,以北京地区为中心,上至东北,下至西南,这种普通话当时又称之为官话。

板书:官话

我们上次曾经提过,现在所谓的标准国语是怎麽来的,还记得吗?他们投票。投票定出来的标准国语,真的标准吗?这是个很大的问题。只能说投票以一票之差定了北方音,北京话。现在我们说四声,注音符号现在都是根据北京话来定的。现在北京话裡面,也就是说,在台湾说是国语,在大陆说是普通话,是一个东西。它所分的四声,第一声、第二声:

板书:

以前的三声,上声属第三声。

板书:

以前的去声,属第四声。

板书:

注音符号:第一声,一般声调它不标;第二声这样();第三声这样();第四声这样(),大家都熟悉的注音符号。那同学们会问,以前的入声怎麽就消亡了?原因,从古音裡面的四声渐渐演变到现在的北方音,它入声就分到:

板书:

它就分到前面的三声裡。现在的第一声、第二声是原来的平声,平声因为字数比较多,所以就分成阴平、阳平。

板书:

平声字字数多,就分成阴平、阳平,只是把它分成两部分,本身毫无区别。记得,阴平、阳平本身毫无区别,只是原来的平声字字数太多,把它分成阴平、阳平。所以现在的第一声、第二声,大体上跟这个阴平、阳平是比较接近的。

板书:

所以,现在国音裡面的四声,第一声、第二声、三声、四声,并不是古代的平上去入,这个表就很清楚了。

我以前曾经也跟同学们说过,声调跟作诗讲平仄,是息息相关的。

板书:

我这漏了一个字,《声韵学通论》。《中国声韵学通论》,作者就是林老师(林景伊、林尹先生)。同学们能够备有这本书,那有关声韵方面,在裡面就可以查。譬如我们课本裡面,最后引的四十一声纽,就是从这裡面摘录出来。

诗裡面声调讲平、讲仄。

板书:

月落乌啼霜满天:

板书:

仄仄平平仄仄平(韵脚)。「月落」三声、四声。在现在的国音裡面,从这划开:

板书:

三声、四声属仄声,一声、二声属平声。「月落」是仄仄,「月」第四声,「落」也是第四声,所以它是仄仄。乌啼,「乌」:

学生:平。

教授:「啼」:

学生:平。

教授:「啼」,第二声。「乌啼」属平声,月落乌啼()没错吧?上次我们介绍过诗的平仄,一开始两个仄声,接下来两个字要跟它相反,两个仄接下来就两个平;再接下来两个字又跟它相反,它两个平,它又两个仄。记得吗?不记得就不及格,因为这个是将来你学作诗,是一个最基本而非常简单的原则,你再把它忘了就很可惜。

再说一次,「月落」仄仄,「乌啼」平平。先两个仄声的话,接下来的两个字就跟上面两个字相反;再接下来,第五六跟三四又相反。「乌啼」是平平,接下来应该两个仄声,「霜满」,这个「满」没有问题,「满」是第三声;「霜」呢?「霜」是第一声是平声。

板书:

也就是作者张继,枫桥夜泊,他的平仄这裡就不对了。真正按照规矩,那就是两个仄、两个平、两个仄,然后押韵。他这裡为什麽该仄的时候,他用个「霜」?很高兴同学还记得,为着不拘束我们的性灵,作诗,你的性灵不是太受拘束,所以有个方便之门,「一三五不论,二四六分明」。再看这个不合规矩的「霜」,属第几个字?

学生:五。

教授:第五。一三五可以不论,最好是能够按照原来的规则,万一找不到合适的字,可以让你自由,免得你削足适履,明白吗?让我们的性灵不至于太受严格的拘束。

我上次又说过,律诗当中那四个句子是两个对联,对联是相当的麻烦,平仄跟作诗一样,两个仄、两个平,接下来两个仄。词性要一样,第一联用了形容词第一个字,第二联也该是形容词;你用了名词,第二联也应该是名词。所以是词性相同,而这种对句作完了以后是非常漂亮。「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」,王勃千古的名句。

板书: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

这是一个对句,看二四六,第二个字,落「霞」,平声;秋「水」,仄声。「与」、「共」是连接词。孤鹜,「鹜」,仄声;「天」,平声。齐「飞」,平声;一「色」,仄声。这是平仄一正一反,一正一反,让你朗读的时候是抑扬顿挫,是铿锵有声。然后,「落霞」是名词,「秋水」也是名词;「与」、「共」同是连接词;「孤鹜」对「长天」,「齐飞」对「一色」,词性相同,平仄相反。这是作对句,我们举王勃《滕王阁序》为例。

上次我们曾经举白乐天的《钱塘湖春行》一首诗,「孤山寺北贾亭西,水面初平云脚低。几处早莺争暖树」,下一联,「谁家新燕啄春泥。乱花渐欲迷人眼,浅草才能没马蹄。」这个对子也对得很好。我们现在说,作诗讲究平仄,平仄的原则上次我们说过,现在等于是複习。上次也举了这个例子,「月落乌啼霜满天」;为什麽这个字(霜)该仄声,他用平声?我们也说过,一三五可以让你自由。

刚才同学问的是四声问题,古代的四声跟现在的四声分别在哪裡?

板书:

这裡我们画了一条线,现在北方音的四声完全没有入声字,它入声字分配到前三声裡面。比如「月落乌啼」这个「月」,你现在读起来是第四声,实际上它是道道地地的入声字。杜甫怀念他的老友李白:

板书:

「落月满屋梁,犹疑照颜色。」怀念他的老友李白。分析它的平仄:

板书:

落月满屋,犹疑照颜,「屋」是平声吗?

板书:

根据这个分析,「屋」是第几声?

学生:第一声。

教授:第一声,那当然是平,是吧?答错。何以故?你把韵书翻开,「月」、「屋」它都是在入声韵。所以,因为北方的音已经完全没有入声字,所以作诗的时候往往会犯这个错误。房屋的屋,你一读是平声,第一声;你以为是平声,其实它本来是入声字。如果你会闽南语,你会客家话,会广东话,那也许就方便一点。屋,告诉我读什麽?房屋的屋,房屋就读ㄅㄤ ㄡˋ,屋就读ㄡˋ。所以入声字是一发就收,ㄡˋ,一发就收,它无法拉长,无法延长。平声字可以延长,延长之后它的韵不会变。

上次我们这还举过,譬如东西南北的东,我好像还耍了一次花腔高音。东…这个韵没有变,东…可以拉长。房屋的屋,它是一发就收,它不可能拉长。如果像刚才那个花腔,你填词作曲填一个屋,那叫那个歌唱家他到最后就ㄡˋ、ㄡˋ、ㄡˋ,他不可能唱,这之所以词曲的平仄要比诗讲究得严格的原因,它要适合歌唱。明白吗?

学生:明白。

教授:这是说到古代的平上去入与现代的北音一二三四,由于入声已经分到前面三声裡面,譬如「月」,月亮的「月」也是入声字,它分到第四声;房屋的「屋」是入声字,它分到平声第一声去。像这些地方是让北方的朋友们,作诗碰到一些小麻烦。有没有办法克服?很简单。想不想听?

学生:想。

教授:好简单,你手上有《广韵》吗?没有,最好有一本。如果没有《广韵》,你学作诗最少有一本《诗韵集成》,不然你怎麽知道用韵?

板书:

还有个更简单的办法,中华书局出版的一本《唐诗三百首详析》,中华书局出版的,它后面附有简单常用的韵目、常用的字,平上去入。那是少之又少了,但是你可以翻到,一翻「屋」,它原来是入声,差点害我把它搞错,以为是平声。所以你如果备有这本《唐诗三百首详析》,它附在后面的,有个简单的韵书,很容易查到。最好有这本《诗韵集成》,那裡面一翻,把入声字翻开一对照,「屋」、「月」这都是入声,你就不至于把它误以为是平声,清楚吗?

学生:清楚。

教授:我们中国的汉字,一个字一个音,字音裡面又分平上去入。所以从《诗经》、《楚辞》、汉乐府、唐诗、宋词、元曲,在这些文学作品裡面,我们可以看到应用我们汉字特有的一字一音的声调,而作成平仄抑扬顿挫的韵文,是最优美的一种作品;又很工整,譬如「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」

《诗经》开始,就有很多优美的作品,「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」有多美,现在让你来作,你也作不过它,「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」、「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。」你譬如《小雅》,「呦呦鹿鸣,食野之苹。」利用我们汉字声音,单音有平上去入的分别,竟然让我们朗读起来声调是那样的优美;文辞,字面上的文辞也那样的优美。同学们应该有个问题,我讲到这你应该有个问题,妳提:

学生:现在一个字一个音,譬如说丨(ㄍㄨㄣˇ),它有三个音,引而上行读若囟,引而下行读若退,还有丨ㄍㄨㄣˇ,它有三个音。普通字降ㄐㄧㄤˋ、ㄒㄧㄤˊ,同一个字有两个音?

教授:好,这个是应该提的问题,容往后一点我再讲。刚才我要同学们想的问题,我是说,我们韵文的鼻祖,《诗经》怎麽有声调那麽优美?文辞那麽优美,声调也那麽优美,难道这不是一个问题吗?四声是谁发现的?

学生:沉约。

教授:沉约是什麽朝代?

学生:梁朝。

教授:《诗经》是什麽朝代,相隔多少年你想。《诗经》的作者现在是不可考。那我们说《诗经》的作者,难道他预先看到沉约说的平上去入的四声吗?不可能。那怎麽会他的平仄用得那麽好?我要你们想的是这个问题。

学生:因为自性流露。

教授:请再说一次。

学生:自性流露出来的东西,是完美无缺的。

教授:再大声一点。

学生:自性流露出来的东西,是完美无缺的。

教授:前两个字,妳说什麽?

学生:自性。

教授:字句?

学生:自性。

教授:自性。

学生:就是佛性。

教授:佛性,有道理。我们用两个字:

板书:天籁

这是天籁!到了沉约他才归纳分析出,我们的文学作品裡面有这四声。实际上最早的文学,它并不是先有四声,然后按照它来做。如果是这样的话,恐怕就不会有像《诗经》、《楚辞》,那样像天籁那麽美的作品,就会受到什麽?平仄的约束。也就是到了唐代近体诗,平平仄仄,仄仄平平,这个原则要记得。

我们中国文学的发展,它不是凭空的,它都是有那种自然的趋势,发展到了六朝的时候,汉末六朝时候,中国的文学可以说发展到造极的地步。梁,昭明太子他喜好文学,他编辑的一本书,他选的叫《昭明文选》。

板书:昭明文选

季刚先生命林老师熟读,最好背诵。林老师几乎整本能背。他也要求我,《昭明文选》一定要熟读。我顺便提供给各位做参考,最好你如果喜好我们的中国的文学,要备有这本《昭明文选》。六朝时候,他们崇尚唯美文学。

板书:唯美

字句凋琢锤鍊,希望它做到最完美。这种要求对一个如果才华不够的人来说,那是非常难以做到。我想同学们一定熟读过《滕王阁序》,王勃的《滕王阁序》读过吗?《古文观止》就选的有「滕王阁序」。因为这种骈文,我们说它是骈文:

板书:骈文

骈就是对,两句一对,两句一对。整篇文章是这样对下来的,《滕王阁序》就是这样。要讲究骈对,通篇文章都是这样做下来,「落霞与孤鹜,秋水共长天」,整篇文章都是这样做出来,这是骈文。美则美矣,但是难以做到上次我说的,「文以气为主」。

板书:气

曹丕《典论.论文》,他说「文以气为主」,曹丕提出来的,文章以气为最重要。骈文因为要讲究对仗,所以一般的作者做起一篇骈文就显得堆砌,不是一气呵成,显得堆砌。所以有人形容,这种不能以气来统御整篇文章的骈文的作者,他的作品前人做一个比喻,像是七宝楼台很漂亮,炫人眼目,可是拆下来不成片段,没有内容。这之所以到唐代韩昌黎(韩愈)大声疾呼的原因,他说这种骈文害人,尽是在裡面凋琢、堆砌,所以他要恢复古文。所谓的古文是对骈文而言,骈文以前的那种文体韩愈称它为古文,像什麽?《左传》、《史记》这些都是极好的古文。在韩愈大声疾呼,一时紧从的就有柳宗元,一直到宋初的欧阳修,后面三苏(苏洵、苏轼、苏辙)、曾巩、王安石,我们称它什麽?古文,几个?

学生:八个。

教授:算来,算我听,哪八个?韩愈、柳宗元,这属于唐代,到宋以后,欧阳修、三苏、曾巩、王安石,八个,古文八大家。由于骈文很容易造成那种堆砌的毛病,才华不够的就会被人诟病,「你只在堆砌文辞」。我们之所以称王勃以及骆宾王,说他是唐初,几个?

学生:四杰。

教授:对,唐初四杰。四位杰出、了不起的作家,唐初四杰。骆宾王,在《古文观止》也可以看到一篇文章《讨武曌檄》,讨伐武则天的一篇檄。檄是什麽?誓师文字。徐敬业兴师要讨伐武则天,骆宾王作的一篇誓师起义的文章。这种文章用骈文来写,你说有多难。但是由于骆宾王是位才华盖世,所以在他写来(同学们可以翻开《古文观止》看):「喑呜则山岳崩颓,叱吒则风云变色。以此制敌,何敌不摧。以此图功,何功不克。」骈文,作得那样理直气壮,因为要誓师去讨伐武则天。这是说骈文不容易作,要作得有气势。再就是王勃,我们提过他的《滕王阁序》。上次我们讲过吗?《滕王阁序》。

这说到四声,同学们刚才提到的四声。古时候的四声跟现在的四声的分别,然后我就附带的提到古代四声没有被发现之前,诗经、楚辞、汉代的乐府诗、汉代的古诗为什麽那麽好?要同学们想它是怎麽回事。归纳出来,是种天籁。都是千锤百鍊以后,虽然没有平仄来约束他们,他们能够知道这样才会优美。刚才这位同学问的是这个问题吧?现在清楚?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2月20日22:47:57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.wmfjt.com/7648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