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字入门(第3集)刘克雄教授主讲

admin 汉字入门评论3阅读模式
摘要教授:还记得我们昨天晚上讲的「月落乌啼霜满天」,记得那个平仄吗?这是说到我们中国的汉字,它特性裡面表现在文学上面是那样的优美。

汉字入门(刘克雄教授主讲) ◎ 2015.8.2 启讲于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/ 编号: 56-181 / 共 32 次讲演

play-sharp-fill

视频下载

教授:还记得我们昨天晚上讲的「月落乌啼霜满天」,记得那个平仄吗?这是说到我们中国的汉字,它特性裡面表现在文学上面是那样的优美。昨天我们说的是七绝,「月落乌啼霜满天」,那各位也许要问,那还有律诗?我们举一首很容易记得,白乐天的《湖上春行》,有同学读过吗?「孤山寺北贾亭西,水面初平云脚低。乱花渐欲迷人眼,浅草才能没马蹄。」

 

板书:

孤山寺北贾亭西,水面初平云脚低。

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。

乱花渐欲迷人眼,浅草才能没马蹄。

最爱湖东行不足,绿杨阴裡白沙堤。

我们习惯都应该是由上而下、由右至左,怎麽今天我是横着写?大家一定奇怪,是吧?不奇怪。

 

板书:

1 2 3 2 1 6 53 1 2 3 2 2 5 3

孤山寺北贾亭西,水面初平云脚低。

1 2 3 2 1 6 53 3 6 5 3 2 3 1

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。

3 4 5 6 5 5 3 1 2 3 5 3 3 21

乱花渐欲迷人眼,浅草才能没马蹄。

1 3 3 2 1 6 53 3 6 5 3 2 3 1

最爱湖东行不足,绿杨阴裡白沙堤。

 

现在不奇怪了吧!我小时候,我弟弟从学校回来,他说「哥,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些数字我不懂。」我说是什麽?他就写给我。533、422、1234555,我就哈哈大笑,我说「蜜蜂做工」的歌,533,「5 3 3」;422,「4 2 2」, 「1 2 3 4 5 5 5」,哈哈大笑。这就是1234555。「孤山寺北贾亭西,水面初平云脚低。」「1 2 3 2 1 6 53 ,1 2 3 2 2 5 3,1 2 3 2 1 6 53,3 6 5 3 2 3 1,3 4 5 6 5 5 3,1 2 3 5 3 3 21,1 3 3 2 1 6 53,3 6 5 3 2 3 1。」鼓掌。我们一起先哼一次简谱,然后一起学唱这首歌,好不好?

 

「1 2 3」开始,「1 2 3 2 1 6 53 ,1 2 3 2 2 5 3,1 2 3 2 1 6 53,3 6 5 3 2 3 1,3 4 5 6 5 5 3,1 2 3 5 3 3 21,1 3 3 2 1 6 53,3 6 5 3 2 3 1。」

 

好听吗?好听。容易吧!开始对歌词,对照歌词。「孤山寺」,一起来,「孤山寺北贾亭西,水面初平云脚低。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。乱花渐欲迷人眼,浅草才能没马蹄。最爱湖东行不足,绿杨阴裡白沙堤。」鼓掌。

 

古代音乐在我们中国的文学史上遗失了,害我们现在学堂裡面,都不能像以前那样弦歌不辍,这是很大的一块遗憾。孔夫子是了不起的一个教育家,他深懂得音乐的感人,从耳膜进去直接就能使你潜移默化。所以他给他门徒们六种教课书,有一种是什麽?《乐》。现在乐有两说:一说乐本无经,就配《诗经》唱的,本来就没有经,没有所谓乐经,经书没有;另一说,说亡于秦火,一把火烧掉了。这是很难考证的事,无从考证。

 

再说,古代乐谱没有乐谱。这个1234555是哪来的?阿拉伯数字,古代没有。很多像豆芽菜的五线谱,那是欧洲的,我们中国也没有。那中国的乐谱是什麽?文字谱。我们现在能看到的、最早的、可信的,唐代传下来的文字谱。什麽是文字谱?因为我们没有乐谱,所以就用文字,我们的汉字来记载。如何记载?有一首古琴的曲子,叫「幽兰」,各位有兴趣可以在电脑裡面下载「幽兰」。这个曲子是从唐代传到日本,在国内也遗失了。

 

那是大唐盛世的时候,日本仰慕我们的大唐文化,他们派僧人,还有留学生把唐代的文化整个、全盘,包括建筑、书法、作诗、画画,全盘,像现在的什麽?複印机一样,把唐代的文化整个複印一份搬到日本。你看,日本现在住的那种木板的榻榻米房子。他们所谓榻榻米,实际上就是我们古代的席地而坐的席。古人没有椅子,也没有桌子,地上一个垫子,席地而坐。你看日本人现在,他们日式房子裡面,铺的是现代比较规整的,它那个是一米乘两米,一席,稻草厚一点,它叫榻榻米。然后,它现在那种生活方式,就是唐代我们中国生活的方式。

 

你说奇怪,古人书信到末了都要来个什麽顿首,某某顿首,或者某某再拜,你说哪那麽客气?因为我们不太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。你看日本人用的榻榻米,就知道我们唐代的生活方式。古人席地而坐,一个垫子坐在那裡。客人从门口进来了,主人原来坐在那裡,稍微一挺身就像跪,是吧。稍微一挺身就跪,然后对客人打招呼,比从坐垫站起来,然后跟他握手还要方便,对吧。所以他一挺身就是长跪的跪了。然后,客人也坐下来跟你打招呼,彼此互相打招呼就叩首,也很方便,坐在那裡叩首,长跪叩首。所以我们就不奇怪古人书信,文言文裡的书信,署名后面往往写某某再拜、某某顿首,是吧!先来理解这个。那是古人生活方式跟我们现在不一样,没有高的桌子,没有高的椅子,更没有沙发。

 

刚才我们说,在唐代那种辉煌盛世的时候,日本人过来学习,把我们唐代的文化几乎整个拷贝过去。他们善于模彷,他们崇拜我们中华文化,所以唐代那些文人的文化生活,他们都搬过去,这首「幽兰」曲子就是那个时候传到日本。它是一首古琴的琴谱,它怎麽样记载?在座一定有同学可能是学过古琴的。一张琴七根玄,十三个徽位。现在有琴谱是减字谱,不是这个简字谱,琴谱的减字谱。那唐代是怎麽弄?用文字记载,譬如他要记载一个音,「1 2 3」的「2」,他怎麽记载?他告诉你,左手拇指按三弦十二徽,你就找到第三弦、第十二徽按住。这麽多字只写一个动作,左手拇指按第几弦、第几徽,你按住了,右手中指勾,然后就得一个声音「2」。这麽多文字记载一个音,这叫文字谱。

 

日本人崇尚我们中华文化,古琴谱他也搬过去,他们也很努力的学。学我们中华所有的文化,我们写书法,他们也写书法。去年我还参加在北京他们举办的一个中日第四十几届的书法展览,看他们来了一批人写书法。但是他写的书法,固然非常努力的写,奇怪,我怎麽看不太对劲,我看得不太习惯。

 

以前我的一位老师弘先生,他是书法家,他写章草。他应邀到日本去参观一个他们日本很大型的书法展览,回来以后跟我们说,他说,他进场,很大一个场面。进场看一幅,皱皱眉头,再看一幅又皱皱眉头,每看一幅都皱皱眉头。再看到这一幅,忽然眼睛一亮,走近一看,中国人写的。这是说什麽?民族性不同。这是书法。

 

唐代不是喜欢作诗吗?他们也学作诗,他们也很努力,学得还真不错。譬如「月照一江水」,「月照一江水」,你先分析它平仄对不对?你已经会分析平仄了。「月照一江水」,想想看平仄对吗?基本没错,是吧?第三个「一江」的「一」是仄声,可以原谅,一三五不论。「月照一江水」,声调可以,意境也不错,也很美,「月照一江水」,很努力。可是我来作的话,会跟他们有一点点不同。各位想想,如果你作,同样是这个景色,我会作成「月照半江水」,是差一点吧。他们努力学书法,很努力学作诗,但是终隔一层如雾裡看花,学不到家。

 

大约也是四十多年前,我在台北碰到一位真正研究唐代音乐的专家,日本人。他叫岸边成雄,年纪活得很高,前几年才过世。他的着作叫《唐代之音乐》,研究唐代的音乐,真正是专家,我们中国的专家、音乐史家还绝对不如他,他们死用功,真用功。那时他是一个专题讲座,在很大一个地方,讲座的地方,台北的中山堂,开吉师知道,中山堂,很大一个地方。可是听讲的人,二十几个人,寥寥无几。我在那裡听他这个讲座,讲的什麽?讲日本人学习音乐的历程。他就说日本人先是崇拜我们中华的音乐,把音乐搬过去努力的学。

 

后来欧洲的文化又冲击他们,这是在明治维新的时代。他们一看这小提琴真好,他们就学小提琴;钢琴又很好,学钢琴。中国那个筝,我们叫瑟,他们叫koto,不要了。当时我在台北还买到两张他们带不走的唐代那种古瑟。他们尽量去学西洋的音乐,学得也很好,学交响乐。他们很有名的一个乐团叫NHK,交响乐团,在中山堂演奏,我去听过,真好。演奏是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乐,真好,到雨过天晴,牧童又出来了,音乐裡面。银笛在吹,像雨过天晴,牧童又骑在牛背上,吹奏木笛,演奏得很好,日本交响乐团。

 

岸边成雄跟我说,他们学中国的音乐也非常努力,学西洋的音乐也非常努力。但是就是弄不懂为什麽学中国的诗只到「一江水」,他不会作到「半江水」?学西洋的音乐,怎麽样也不如他们欧洲,就差那麽一点就上不去,何以故,各位想想?

 

我先岔开一下,我说另外一个事。去年北京国家油画院,要我去跟他们的这些油画画家做一个讲座。我心裡有点慌张,你想,我对那个东西不懂,我要讲什麽?后来我想到,学油画,中国人学油画,我就忽然想到,原来岸边成雄跟我讲的,日本人学中国音乐、日本人学西洋音乐都不对。所以我那次在那边跟那些油画家的朋友们,我把岸边成雄这个事跟他们说了一下。我说我个人认为,我们学油画,我们绝不愿意永远在毕卡索底下。他毕卡索像棵大树,我既有心学油画,我绝不甘心永远在这棵大树下成为一棵小苗,长不大。学油画绝不愿意在西方这些大师,像塞尚是一代大师,他之后像高更,像画「向日葵」的梵高,这些大师。我们做为中国油画家,你如果只光学他们的,你永远超不过,他们都已经登峰造极。

 

那你要另觅途径,如何?我的建议,我说我们需要带有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性,这是我们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,能用技术表现在你油画布上面。你就不会成为毕卡索、塞尚、梵高、高更这些大师,等于像大树底下一棵小苗,你不会,你可能一下异军突起,成为了不起的世界级大家。

 

有例子吗?有。在法国有位中国画家——赵无极,他画什麽?画象形文字。西洋人问:「这是什麽东西?不得了,太好!」画价高得不得了,你们努力学习象形文字。要有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东西,你能够灌注在画面上,你很容易就成为世界级,与他们不一样。你反过来要梵高,反过来要高更、毕卡索、塞尚,要他来学象形字试试看,那太难了对他们来说,对我们来说太容易了。这是题外话。

 

说到岸边成雄,他讲到努力学中国的音乐学不好,努力学西洋音乐也学不好。他们就发现,他们很懊悔,一开始学中国的、学西洋的。他做个比喻,就像爬富士山,怎麽爬爬不到顶,回头一看,哦,原来发现自己错了,重下山,从头来。现在才知道他们的日本音乐应该有他们日本民族性的代表,这个发人深省,对吗?我们中国人任何艺术都要有我们的特色。

 

说得太远不好,我们再回头。讲到哪裡了?讲到这首歌,是吧?这个曲子我不知道是谁做的,但是很容易唱,而且同学们很容易看到它的平仄,我们是说七律的平仄,我举这个例子,这首诗很容易背得。分析它的平仄,「孤(平)山(平)寺(仄)北(仄)贾(仄)亭(平)西是(押韵)」;「水(仄)面(仄)初(平)平(平)云(仄)脚(仄)低是(押韵)」,跟昨天讲的一样吗?「月落乌啼」是一样的吧?

 

好,现在看麻烦是中间这两对,是一对句,「几处早莺」对「谁家新燕」;「争」,动词,对「啄」,动词;「暖树」、「春泥」,名词对名词;「几处早莺」、「谁家新燕」;「争暖树」、「啄春泥」。下一联:「乱花」对「浅草」,名词;「渐欲」、「才能」;「迷人眼」、「没马蹄」,词性一样,平仄相反。记得这句话:对句是词性一样,平仄相反,数目要对数目,这有点麻烦,不是有点,是相当麻烦,对句。

 

谁做得好?唐代诗人裡面有一个做得最好的,不是他,不是白香山,诗圣杜甫,他的律诗做得最工整,我们称他为「诗圣」。同学们有意做对句,你先熟读一些「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」名词对名词,动词对动词,所以这是很麻烦的事。所以杜工部杜甫他说:「吟成几个字,捻断几根鬚。」很麻烦,是吧,慢慢在那苦吟,吟成七个字,捻断几根鬚。这种苦差事,李白不干。看李白作的诗,天马行空。他偶尔是为赌气,《登凤凰台》,为赌气偶尔也作。但是他觉得很痛苦、很难搞,律诗,因为当中要作对子,很麻烦。

 

说到文学创作,才气有两种:一种叫缓才,迟缓的缓,慢的意思;一种是捷才,快的。李白是个捷才人物,杜甫应该属缓才人物。你不能问是捷、是缓,是哪一个好?只要你做出来的东西是好,不管缓、捷。假如你认为,原来杜甫是慢慢的捻断几根鬚才能好,你说那我也慢慢来捻断几根鬚,你如果没有那个基础,你怎麽捻断也捻不出来。所以不一定是缓才好,也不一定是捷才好,最重要是你的作品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1月27日20:13:11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.wmfjt.com/6012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