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是以鉴元之侣。净三受于心源。涤秽之流。扫七支于身口。】
『鉴』就是照,明镜照物就是鉴。照,常说的就是四智,菩萨日常用心是用四智,大圆镜智、平等性智、妙观察智、成所作智,他不是用八识,他是用四智。转识成智是修行的关键,这才能入道。『元』就是玄妙,一切事理它的真实相叫元,能够用四智照一切事理。这些道侣,『侣』就是道人、道侣,这个地方也就是称菩萨,他能『净三受于心源』,三受离开、不受了,就是苦乐忧喜舍他都不受,心多清净。『涤秽之流』,秽是染污,也就是烦恼,把烦恼洗得干干净净的。这类的人『扫七支于身口』,七支是指身口,身不杀、不盗、不淫,口不妄语、不恶口、不两舌、不绮语,这叫七支,身口清净;前面净三受于心源是意业清净,三业清净。
【无情罔侵尘业。有识无恼蜎螟。幽涧未足比其清。飞雪无以方其素。】
这一段是讲接物,『无情』的众生,他怎么样对待它?无情是指植物与矿物,他也绝不侵犯它。绝不侵犯是指什么?指『尘业』,讲最小的一粒微尘,一粒微尘他也不妨碍它,何况一草一木?他都能够爱护,能不妨碍它。『有识』是指动物,有情众生。有情众生怎么对待?拿最小的来讲,最小的『蜎螟』,这是讲小飞蛾,像蚊虫、蚂蚁、小飞蛾,不恼害牠,不要说杀牠,不要叫牠生烦恼,你看慈悲心到这种程度,心地清净慈悲。下面两句话是比喻,『幽涧』,幽溪里面的涧水多么清、多么凉,都不能比他的清,他的清超过幽溪里头的涧水、泉水。『飞雪无以方其素』,雪是多么干净,拿雪花的洁净也不能跟他相比,他的洁净超过雪花。这是形容、赞叹菩萨之德行。小注诸位自己去看,小注引《楞严经》。
【养德若羽群扬翅。望星月以穷高。弃恶若鳞众惊钩。投江瀛而尽底。】
这几句是说菩萨对于断恶修善的态度。前面两句是讲菩萨修善,『养德』就是修善,好像白鹤举起翅膀往上飞,『羽群扬翅』往上飞,修德是往上飞。『望星月以穷高』,星与月高高在上,好像要跟它们比高一样,穷尽高处,这是说修善积德。断恶如『鳞众惊钩』,好像那个钓鱼的,底下那些小鱼看到钓钩害怕,赶紧往水底下沉,为什么?怕上了他的钩。『投江瀛而尽底』,江瀛就是大的水,往下面沉,不要被别人钓走。以这个比喻来形容菩萨修善断恶,人家是这样的心、这样的态度。
【元曦惭其照远。上界恧以缘消。】
『元曦』是指太阳,太阳多光明,比起菩萨的光明好像还觉得有惭愧一样,好像还不及菩萨的光明。『上界』是指诸天,众生讲我们的功德能生天,多殊胜,他连天道也不愿意去。小注说,「智照高远,量越元曦」,他的智慧光明普照大千,超过太阳的光明。「三有缘消」,三有就是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的因消了,没有这个因缘;没有因缘就超越三界,不在三界之中,「功逾上界」,生天还是三界之内。「解行如此,无以加焉」,菩萨的解是智,菩萨的行是福、是定,定慧、福慧到这种程度是无以复加了,三界之内实实在在找不到能够跟他比较的。
【境智合以圆虚。定慧均而等妙。桑田改而心无易。海岳迁而志不移。】
这四句里面,你可以看到菩萨的大定、大慧。现在有人看到局势渐渐要乱了,心就动摇,赶紧找点钱,看看哪个国家可以避难,赶紧到外国去避难,心就动了。给诸位说,真正的菩萨如如不动。诸位要晓得,此地是福地,福地是福人居,没有福的人住不住,他要到外国去受罪。这个地方是有福的人在这里享福,我们是身在福中不知福,那就可惜了。要在这个地方培福,在这个地方造福,培福、造福只有依教奉行,在佛法里面修学。
前面两句是赞叹菩萨的智境、定慧,智与境合就是正道,智与境界不合,不得修功的受用。几时你智与境相合,智就是境,境就是智,你就得大受用。一合,给诸位说,就是《华严》里面讲的一真法界,禅家所讲的明心见性,教下所谓大开圆解,得受用了;念佛所谓念佛三昧,合了就是三昧现前。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智是智、境是境,没有办法合,不能合一。譬如我们现在晓得四大五蕴是假相,你知道这是智,可是四大五蕴你没办法把它看假,你还是当真,这就不能合。果然要合,身相就破了,《金刚经》里面讲的四相就破除,一合就破。我们现在晓得四相是错误的,四见是错误的,可是四相就破不了;我们不能说没智、没有境,有智、有境,境与智不相干。几时智与境能合起来,这叫证道,定慧均等。我们现在不是定多就是慧多,它不能等,不能等就不能入,定慧要等才能够入。定多了容易昏沉,慧要是多了心里放不下,所谓掉举,掉举之相就是心里七上八下,心定不下来,这是修行人最普通的两种大毛病。所以用功就是要调定慧均等,哪个法门都离不开这个原则。
我们拿念佛法门来说,这两天教给诸位用功的方法,心里面二六时中佛号不间断,这叫慧。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念念分明,一个字都不错,清清楚楚,这是照。放下万缘,一切妄念都渗透不进去,这就叫定。我们修念佛这个方法是定慧等妙,我们自己不晓得,你一天果然十万声佛号,就是在那里修定、修慧,而且是定慧等持。何况念佛法门行住坐卧都不妨碍,站在那里念累了坐着,坐累了走一走,走累了可以躺在那里,行住坐卧都不要间断。出声念念累了,心里面默念,只要心里面不断,大声念也可以,小声念也可以,金刚持也可以,默念也可以,你看看多么自在。这个理论我们明白,方法也懂得,干不干就在自己,肯不肯照这个方法做。诵经、持咒都是如此,修行的方法很多很多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