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贤老和尚他是接受阿弥陀佛给他的任务,这任务是表法。我们相信他第一次跟佛见面应该在二十几岁。他二十岁出家,师父教他这个法门,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一直念下去,明白了也不要说话,不能说。他听话,一生守住。这样的禀性,具备这么样的条件,这个条件他统统具足,你看老实、听话、真干,这是禀性,真诚、清净、恭敬这是他的德行。有这样的条件,我相信三年功夫成片,就成就了,有功夫成片就能往生。有许许多多的人,见到阿弥陀佛,还有寿命不要了,我现在就跟你走,佛很慈悲,就带走了。所以我相信,他功夫成片肯定在二十五岁以前,他得到的。
事一心不乱应该在三十岁前后,理一心不乱应该在四十岁左右,理一心就是禅宗的明心见性,我们估计的应该在四十岁,就大彻大悟了。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,贤公得到了。一天到晚法喜充满,快乐无比,他生活在哪里?他生活在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就在现前。我们为什么过得这么苦?是我们放不下,放下就自在。放下,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,你怎么会不快乐?没有一样你不知道,天上人间、此界他方,没有一样不知道。四十岁圆满成就了,要等到一百一十二岁才走,这为什么?完全是为众生苦。怎么样救他?他那个样子就能救众生,不用言说,完全叫你看,你看他。
我们净宗学会在美国成立的时候,我写了一篇缘起,缘起里面提出五门功课,净宗同学必须遵守的。五门第一就是净业三福,净业三福三条,是我们学佛最高指导原则。第一条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头一条人天福报。人天福报都没有,你怎么能成佛、怎么能往生?往生就是成佛。所以,我们这一条前面两句,孝养父母、奉事师长落实在《弟子规》,把《弟子规》做到了,这两句就圆满了;慈心不杀落实在《感应篇》,《太上感应篇》;修十善业落实在《十善业道经》。我叫这做三个根,儒的根《弟子规》,道的根《感应篇》,佛的根《十善业》,最高指导原则,没有这三个根,怎么修都不成功。这三个根扎稳了,再提升,「受持三皈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」,小乘。众戒,五戒、十善,加上《沙弥律仪》,够了。过去李老师教导我们,还有四重戒,四条重戒,不能不遵守的。《梵网经》里面有两句,「不作国贼,不谤国主」,《优婆塞戒经》里面有两句,「不漏国税,不犯国制」,具足这个戒就行了。然后就一句佛号,一句佛号戒定慧三学统统在其中,这是最高指导原则。
第二是六和敬,家和万事兴,「见和同解,戒和同修,身和同住,口和无诤,意和同悦,利和同均」,坚持遵守这六条,家和万事兴。学三学,戒定慧三学,一句佛号圆满具足,三学都在其中。六波罗蜜,菩萨六度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,都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,遇到境缘现前就干。后面一条,最后的一条,普贤菩萨十大愿王,从礼敬诸佛、称赞如来、广修供养、忏悔业障,修十大愿王也是在一句阿弥陀佛,妙极了。这个法门无比殊胜,统统在这一句佛号上。六度、十愿遇到缘就要做,没有缘不要去找,随缘不攀缘。特别是十愿里头前面两愿,礼敬诸佛,称赞如来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诸佛跟如来意义不一样,诸佛从相上说的,所以礼敬要平等,不着相;如来从性上说的,性上就有善恶,我们称赞的他的善行,善心善行我们称赞,不善的不称赞,这个不一样。至于礼敬,他是好的出家人,或者是很好的在家居士,我们称赞他;他要不如法,不称赞,不能不礼敬,礼敬而不赞叹。普贤菩萨教我们这招。
「今云最胜自在,应如《法华经》,我为法王,于法自在」,这是究竟圆满的自在。「《华严》之十自在」,我们在此地学的《华严》十自在,「故云最胜」,无比殊胜。后面「谛听为说」:
【阿难谛听。善思念之。吾当为汝分别解说。】
注解里面,「此下世尊许说,并敕令阿难谛听」,就是细心听法,「善自思维所闻义理」。末后一句,『吾当为汝分别解说』。别序到这个地方圆满了。后面,黄念老非常慈悲,还有开示,我们下一堂课接着学习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