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严经 (第七十四集) 198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:07-001-0074
第74集A
第74集B
【阿难。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。当处出生随处灭尽。幻妄称相。其性真为妙觉明体。】
经文到这个地方,这是「会通四科」,换句话说,前面所讲的许多理论,现在我们要把这些理论与眼前实际的事相合起来看一看,然后我们才能够了解佛所说的诸法实相。说到这个地方,上次我们把前面的经文做了个结论,也是由于时间的关系,所以总是不能详细的给诸位来剖析这个问题。但是《楞严》这部经,在我们大乘佛法里面,可以说无论是哪一宗、哪一个法门,都是将这部经看得很重要。所以古德又称之为「开慧《楞严》,成佛《法华》」,可以说已经把这部经与《法华经》去相提并论。我们的老同修都晓得,《法华》与《华严》同称经中之王,《楞严》既然可以跟《法华经》并称,《楞严经》的身价就高。讲到开智慧这也是确实不假,读了《楞严经》再不能开智慧,那就没法子,可以说它是开智慧的一部好书。
而下面这一段经文,实在是世尊大慈大悲将前面所说的如来藏性,指出来三科七大就是如来藏性,就是妙修行路。经中虽然是为阿难尊者指出,叫阿难记取用这种微密观照,向旧路上处处寻觅、头头荐取,除此以外更无修行之路。话虽然是对阿难说的,其实是对我们大众说的,我们哪个人发心要修无上菩提,你就记住佛在楞严会上对阿难的种种开示。底下这四科文字很长,实在是照应这个经刚刚开端佛说,「将欲敷演大陀罗尼诸三摩提妙修行路」。前面说了这个话,如果说了这个话,后面就没有下文,这就是不相应;佛前面既然这么说,到这个地方我们才看到,具体的指出一条修行的道路。下文是二十五圆通,可以说都是由此证入,阿难尊者在本经所表现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。他在七大周遍之后,表现得豁然开悟了,这个开悟我们仔细去观察,阿难是示现的,示现的是解悟,这就是由假能够入中。解悟当然比不上证悟,就是理论上通达,疑问没有了,疑惑没有了,可是路还没走。但是诸位要晓得,解悟是修证的前方便;换句话说,是修行之前必须要具备的条件。
古德常常讲,修行好比是走路,解悟好比是认识路,我们想走路,如果对于路不认识,诸位想想,他走到哪里去了?我们看过去祖师大德判一切经,都不外信解行证四大分,就是四大科。而解在行之前,换句话说,不解就没有法子去证。如果我们要真正想求修证,一定是先求理解,也就是说先求认识路。从此以后再起修,进度一定是很快,而且当中不会有差错。与那些不明教理、盲修瞎练,当然是不相同。在此地也许有人会提出一个问题,在前面佛曾经说过,「见与见缘,并所想相,本无所有,元是菩提妙净明体」,这个话前头佛说过,这是《楞严经》里头非常重要的话,要常常记在心里,时时刻刻提起观照的功夫。佛这几句话可以说已经把六根、六尘、六识,这个十八界同会归如来藏性,底下何必还这么麻烦,还要以四科七大来会归,是不是嫌累赘?如果诸位要提出这个问题,这个问题是很好的一个问题,也算是读《楞严经》相当用功。但是诸位要晓得,前面佛说这几句会归是说明如来藏性不立一法,这是显理究竟坚固。
这几句话比《金刚经》里面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」,还要说得圆满,还要说得深入。因为佛在《般若经》里面只教给我们观空,《楞严经》里面不但教我们观空,而且把观空所以然的道理给我们说出来,实在是太难得。《金刚经》我们读了观空,也许会起一个问题,我们为什么要观空?为什么要应作如是观?当然你要是彻底了解经义不会有这问题,如果含糊笼统的读《金刚经》,读到最后一定会起这个问题,我为什么要这样观?《楞严》说得好,《楞严》讲「元是菩提妙净明体」,这是把所以然的道理说出来。我们不就是想要证得菩提妙净明体吗?你要想证得菩提妙净明体,你就得好好的记住,「见与见缘,并所想相,本无所有」,这就是《金刚经》里面所说的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」。《金刚经》说得是比较笼统。这个地方讲的见,是能见的见分,缘是所见的相分,说一个能见的见分、说一个所见的相分,后头还加一个「并所想相」,那就是第六意识以及与意识相应的心所,要记住,本无所有。本无所有是什么回事情?就是真性,就是清净法身,就是菩提涅槃。所以,目的是为了显理,理是究竟坚固,这是前面依据的会归。
向下这有四大段,这就是以四科七大来会归,是指四科七大当体就是如来藏性。前面讲理,现在给我们讲事,不但理是究竟坚固,给诸位说,事也究竟坚固。说个实在话,理上讲究竟坚固,我们有的时候听了,纵然不能很明白,也不太反对,想想那是理;事上讲究竟坚固,就难了,真正能接受的人就不多。可是我们看《楞严经》,尤其诸位现在读的本子,这交光大师的科会,你能看到经文的章法、结构,组织的严密,叫我们展开经卷一目了然。如果没有前面的理,现在给你讲这个事,恐怕是没法子接受。理上能够接受,没有问题了,事就好办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