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严经讲述菁华 (第二四二集) 199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12-045-0242
请掀开经本,乾闼婆王长行第二句看起:
【树光乾闼婆王。得普见一切功德庄严解脱门。】
清凉大师在这一句注解里面说,「普见,谓令众生,见佛一切功德庄严」。注子里头指出来就很清晰了。经文里面『普见一切功德』,我们不知道是什么一切功德,这是一切佛的功德。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佛,是专指毘卢遮那佛,毘卢遮那是法身佛,名号的意思是遍一切处,这是讲的法身理体。《华严》讲佛的三身,是以毘卢遮那为根本,卢舍那是报身佛,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,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是卢舍那佛的应化身,这是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法、报、应三身,应身无量无边。佛一切功德,三身的功德都不可思议。而经文里头关键的字句是「普见」,这两个字重要,普遍令一切众生都能见到,见自性的法报应三身。这个样子,世出世间所有问题都解决了,所有的灾难都化解掉了。如何能令一切众生普见?除了教学就没有第二个方法了,所以一切诸佛菩萨示现种种身,为一切众生演说,说的就是这桩事情。功是功夫,德就是你所明了的、你所得到的。
我们就这一段经义来探讨,佛的法身就是哲学家所说的宇宙万有的本体。十法界依正庄严,这是经典里面的术语,意思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,这里面包括有情、无情,今天讲动物、植物、矿物以及自然现象。从哪里来的?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?佛给我们讲,现象之由来,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。心识就是本体,宇宙万有的本体;心识就是《华严经》上讲的毘卢遮那,法身理体。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大宗教家,尤其是宗教的创始人,他们都肯定的告诉人,宇宙、生命从哪里来的,这个起源就是功德。佛法里面说从心性变现出来的,印度教说从源人,根源的源,从源人所生的,他所讲的源人就是佛家讲的自性。以后把源人更换一个名词叫大梵、梵我,他说的梵我就是佛家讲的毘卢遮那,一个意思。基督教、犹太教、天主教,他们承认的上帝,宇宙万物是上帝造的,上帝是永恒不变的真理、真体,还是说的一桩事情。祆教、拜火教,他们崇拜的上帝只有一个,上帝是智慧。所以综合各个宗教他们所崇拜、敬仰的神明,都是此地讲的诸佛如来一切功德庄严。
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看到,虚空法界一切众生,不同的族类、不同的文化、不同的形色,相状不相同,在我们这个世间看到所有的动物,形色状况不一样,如果扩展到虚空法界,那个种类差别就更多了;无量无边,不可思议,同一个法身,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。同一个法身,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同一个根源,同一个生命共同体。唯有普见,「普见」这两个字,现代人讲的认知,你知道了、你承认了,虚空法界是一体。一切众生,我们要说是一家人,距离还很远,实际上是怎么回事情?实际上是自己。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,你要讨厌众生、轻视众生,甚至于陷害众生,你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,一切众生不是别人。这就显示出现代人所讲的多元文化,哪有《华严经》讲得这么亲切?我们世间人讲的多元,还是各个个体都独立的,只不过是彼此互相尊重、互相协助而已,在《华严经》上讲是一个人、是自己。所以什么是法身?你什么时候肯定承认,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,你就证得清净法身,这个时候你就是法身大士。你只要肯定这个事实,你的妄想分别执著自然就断掉了。
诸位要晓得,二法里面才会产生妄想,一法里头哪来的妄想?所以明心见性的人妄想没有了,妄想在佛法里称作无明,无明破了。我跟人是二不是一,我是我、你是你,我不是你、你不是我,这是妄想,这是无明。什么时候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,哪来的妄想?妄想既然没有了,哪里会有分别、会有执著?于是我们就体会到,我们有没有见性?有没有入法界?《华严经》末后「入法界品」,我们有没有入?就看我跟人的关系,还有没有这个念头;如果还有念头,我不是你、你不是我,你没有入法界,你还在六道,在六道里头造业。几时彻底明了虚空法界是自己,我们所标示的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自然现前,为什么?这是自性的性德。你起心动念对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自然照顾,就像照顾自己的身体一样,这是真正觉悟、彻底觉悟。
「普见一切功德」就是宗门讲的明心见性,一切功德庄严是自性,自性的体、相、作用,称之为一切功德庄严。见性的人,他所示现的一真法界,我们没有见到,佛在经上给我们介绍,为我们叙说;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华藏世界依正庄严,那是自性的一切功德庄严;往生经里面,佛给我们介绍的西方极乐世界,这是我们读得比较多,印象比较深刻。《无量寿经》、《观无量寿佛经》、《阿弥陀经》,说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自性功德庄严,这是唯心所现,也是唯识所变。但是这个唯识跟我们普通讲的唯识不一样,这个唯识是唯识家讲的庵摩罗识,不是第八识,是第九识,第九识就是自性。自性之体、相、作用,所以现一真法界、现极乐世界。如果一念不觉,迷失了自性,就把庵摩罗识变成八识五十一心所。这是大乘经教里常讲的,「无明不觉生三细,境界为缘长六粗」,这两句话是叙说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?是从我们识心里头变现出来的,妄识。
每一个人妄想分别执著浅深广狭不相同,于是每一个人变现的境界不一样。所以我们的境界,各人境界是各人自己变现出来的,不可能有两个人相同的。什么时候变现出来境界相同?成佛就相同,佛佛道同。佛与佛确实决定找不出有两样的,为什么?他妄想分别执著断得干干净净。断干净,当然都一样;断不干净,那不干净的成分还是不一样。所以等觉菩萨跟等觉菩萨境界非常接近,还有极微细的差别。由此可知,分别执著愈严重,差别就愈大。到六道凡夫可就严重了,六道凡夫里头绝对找不到两个人心行完全相同的;心行不相同,境界当然不相同,心行是业因、业缘,境界是果报,他怎么会一样?
学佛要从根本修,从根本修里头最重要的,教下着重在根本智。《般若经》上说得好,什么是根本智?般若无知,是根本智。什么叫做般若无知?离妄想分别执著叫无知。有妄想分别执著就是《楞严经》上讲的「知见立知」,是你从知见上建立的知,就错了。这是什么?楞严会佛说得很好,「是无明本」,妄想的根本,妄想的根本就是你自以为有知,知见立知就是自以为有知。诸佛菩萨这些大圣者,他们绝对没有这个念头,他们无知,永远是无知,没有知的概念,这念头不起来,真的灭掉了,所以心境是一不是二。这就超越哲学了;哲学,心境是二不是一,它有能所,佛法里没有能所,能生跟所生是一不是二,能即是所、所即是能,这不可思议,所以法界叫「不思议解脱境界」。《四十华严》的品题清楚,《八十华严》古大德翻译翻译得简单,叫「入法界品」,而《四十华严》题里面翻得详细,法界是什么?不思议解脱境界,着重在不思议。你有思议,有思就是知见立知,就是无明本。要知道,不思的时候心是清净的,真正清净平等,真正是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,你的心量跟虚空法界完全一样;说一样还不行,说一样还有差别,就是虚空法界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