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严经讲述菁华 (第三O三集) 2000/4/26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:12-045-0303
src="http://bd.amtbvod.com:88/v2/mp4/12/12-045/12-045-0303.mp4
请掀开经本,夜叉王长行最后一句看起:
【力坏高山夜叉王。得随顺忆念出生佛力智光明解脱门。】
在北方天王,这是最后的一段。北方,一般大乘经上讲,在护持正法里面特别侧重在防止污染,防止污染最究竟、最圆满的方法无过于念佛,所以末后这一位天王教导我们念佛法门。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注得不多,重点点出来了,「念佛修因,生十力果。天未证极,故云随顺」。我们知道,这些天王全是诸佛如来的化身,决定不是四王天,四王天没有这么高的智慧,也没有这么高的成就。
天王的德号是『力坏高山』,「高山」是比喻傲慢。贡高我慢,这是积德累功最大的障碍,只要有这个念头,麻烦就大了,不但是道业不能成就,世间的事业纵然有成也不久。所以慢是大烦恼,我们要知道,它的排列顺序仅次于贪瞋痴。这个烦恼一切众生都有,与生俱来的,这不是学得来的,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积的。儒家教学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,所以《礼记》诸位一展开,就在前面二、三行,「傲不可长」。儒家不断烦恼,为什么?他不出欲界。如果你要想出欲界,这个烦恼就要断。甚至于你在六道里面要想生色界天、无色界天,傲慢就要断;换句话说,傲慢这个念头没有断,修行功夫再高都在欲界,决定到不了初禅,这经论里头讲得太多了。我们遇到参禅的人,功夫很高的人,他还有傲慢的习气,我们就晓得,禅定功夫再深都是属于未到定,你将来的果报在欲界天,决定不在初禅天,这是很小的成就。什么力量能够破傲慢?只有真正念佛,真实智慧,才能有这个效果,要不是真正念佛人做不到。你们看看从中国给我们传来的讯息,长春的常慧比丘尼是个真正念佛人,没有傲慢习气;新加坡许哲居士是个真正修行人,决定没有傲慢习气,这是我们所见所闻,是我们修行的好榜样。还有傲慢习气,自己就要有惭愧心,知道道业、事业都不能成就,一定要懂得。
他在此地教导我们的法门,实际上是他自己所修所弘的法门,他所得的『随顺忆念出生佛力』。「随顺忆念」是念佛,「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」。这个道理很深,我们也说得很多,为什么?佛在经教上常讲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这正是《华严经》里面所讲的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心想就是识、就是变化,心能现相,识能够转变,所以有一真法界、有十法界。这怎么产生的?识变的,念头变的。我们如果真正体会这个道理,我们念佛就变佛,念菩萨就变菩萨,念什么变什么,十法界依正庄严操纵在自己手上,不是操纵在别人手上。
佛给我们讲十法界的业因,业因虽然非常非常复杂,无量无边因缘里面,我们要问哪一个因缘最重要?佛给我们说出来,从最上面说,最上面是佛,佛最重要的一个因缘是平等心,佛平等。所以平等多重要,平等是佛心;利益一切众生,救苦救难,舍己为人,六度心是菩萨心;因缘心是缘觉心;四谛心是声闻心;十善、四无量心是生天道;五戒、十善是人心,得人道;愚痴心,愚痴是连真妄、邪正、是非、善恶都看错了、看颠倒了,愚痴,畜生心,愚痴变畜生;悭贪,饿鬼心;瞋恚,地狱心。这是佛把业因,复杂业因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告诉我们。那我们起心动念起什么心?如果起的是贪心、贪吝心,不管你贪什么,对象不管,你造的这个业是鬼道的业,你来生到鬼道去了;贪爱佛法也要到鬼道,这个不论你的对象,论你的心,我们学佛不可以用贪心学。瞋恚、嫉妒多半堕地狱。所以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
念佛当然作佛,净宗法门就是依据这个理论,「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」,你想什么它就变什么。我天天想佛、天天念佛,所现的境界就是佛境界,这是忆念。随顺忆念,「随顺」两个字好!我们也天天忆念,我们忆念到现在功夫不得力,什么原因?没有随顺。我们还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,还是随顺自己的看法想法,所以虽念佛,功夫不得力,跟佛没有感应。佛教给我们要随顺佛的教诲,我们念佛就会有感应,跟佛就通了消息。怎么随顺佛?佛不在我们世间,佛的遗教留在世间,遗教是经典。我们修净土,一定要随顺净土宗的经论,净土宗经论不多,五经一论,我们要懂得随顺。五部经嫌太多了,可以选择一部就行,分量大一点的《无量寿经》,分量最少的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,总共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,可以!只要你一生依教修行,你决定往生。佛这么多经典是应各种不同根机,有人喜欢分量多的,有人喜欢分量少的,各人爱好不相同,你说佛多慈悲,统统可以随顺你们,佛是恒顺众生,我们做凡夫的人要随顺佛陀教诲。我们特别提倡《无量寿经》,《无量寿经》讲得详细、讲得很圆满。《观无量寿佛经》是《无量寿经》的补充,在理论上、在方法上、在境界上都有补充。小本《阿弥陀经》是劝我们修学,在经里面,那么短的经,四次劝我们应当求生极乐世界。我们从这个地方体会到世尊的苦口婆心,体会到世尊对我们真实的爱护。所以经典里面的理论我们要明了,我们要深信不疑,里面的教训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做到。
《无量寿经》教训,总纲领只有三句:「善护口业,不讥他过;善护身业,不失律仪;善护意业,清净无染」,总纲领三句。从三十三品到三十七品,那么长的一段经文,就是这三句的详细说明。这三句是纲,后面那一段经文是目。大家晓得后面这么一大段经文讲什么?五戒十善,就是「善护」那个「善」字的标准。佛说得详细我们才懂,知道在日常生活当中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应该怎么做法,不要随着自己的意思,要随顺佛陀的教诲。我们将经文里头最重要的句子节录出来,我们总共节录了六十二句,做为我们日常生活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的准则,这叫随顺。要把这些重要教训落实在我们生活上,落实在我们的工作,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,真的把它做到,这叫随顺。决定不可以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,自己的烦恼习气是什么?贪瞋痴慢!随顺这个还得了吗?随顺自己烦恼习气,果报在三途;随顺《无量寿经》上的教诲,果报在极乐世界。这个随顺,诸位要是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就是古德常讲的持戒念佛,随顺就是持戒。这个戒就是佛在经论里头的教诫,我们选出六十二句,六十二句是教诫。这样忆念,功夫自然就得力了。一般同修功夫不得力,口念,心行没有随顺,古人讲「口念弥陀心散乱」。现在心不只散乱,心在胡思乱想,比散乱还要严重,散乱是意志不能集中。口念弥陀,心里还造业,在心行上造业,那怎么能成就?所以说「喊破喉咙也枉然」!真要去做。
善恶绝对的标准,我们在讲堂里头常说,凡是为自己的决定是恶,凡是为众生的肯定是善。为什么?佛在经上教导我们,六道怎么形成的?六道是妄想、分别、执著形成的。执著里头最严重的是我执,从我执生起自私自利、生起贪瞋痴慢。人起心动念是为我、为自己,这个人决定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,所以佛说这是恶,道理在这个地方。我们要懂得,佛讲的是真话,不是假话。我们念头换一个,起心动念为一切众生,这是大乘教法,把念头换过来,不再为我。一般人为什么换不过来?他就是因为有分别、有执著,「他不是我,我为他干什么?」他不晓得事实真相,事实真相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众生就是自己,这个道理深!我们一般人不能接受,听不懂,「什么众生是自己?你胡说八道!」谁能接受?谁能相信?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