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书研习报告—论语 钟茂森博士(第110集 视频 文字)香港佛陀教育协会

 

夫子讲这个话实际上是告诉曾子,曾子明不明白?我们不了解。「曾子曰:唯」,唯就是「是的」,他好像明白了。「子出」,孔子出去了,「门人问曰:何谓也?」孔子其他的弟子听到夫子对曾子讲这个话,大家都没听明白,然后问何谓也,这是什麽意思?吾道一以贯之,到底是什麽道?你看,还是知见立知。「曾子曰: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」。曾子一看这些人无明没放下,还在问,怎麽能得一心?还是用妄心,没用真心,那怎麽办?就告诉他一个下手处,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,我们老师的道,忠恕而已,就是你从这下手。

 

蕅益大师在注解当中跟我们讲得很清楚,夫子这个「一以贯之」之道绝不就是忠恕而已矣,而是告诉你从忠恕下手、从这用功,这是入门,而不是最终的境界。所以曾子不是到家了,而是刚入门。他如果到家了,就是夫子的传人了。传人,夫子只承认一个人,就是颜回。颜回到家了,曾子都没到家,何况是子贡?我们的师公李炳南老先生《论语讲要》裡面也谈到这个,说曾子所说的忠恕之道是用它来下功夫,最后达到一以贯之的道。所以忠恕是属于人本心中的性德,我们要回归本性,就要行性德,按照性德来做。忠恕是性德,所以从这下手,就能够最终见性,就能最终得到那个一。如果不是蕅益大师给我们把这个道理揭示出来,我们还想着一以贯之就是忠恕。孔子的道哪是这麽简单?当然,忠恕也是属于道,道的相,那是属于德。什麽叫忠?尽己就是忠。什麽叫恕?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,这就是恕。从这入手,你能够入道,一直做下去,你最后能得道,所以讲一以贯之也没错。对一般凡人是得这麽讲,讲深了都不懂,就是夫子讲的下学而上达,对一般人要讲下学,强调道德,要力行,行到最后你就能得道。否则好像懂了,其实似懂非懂,为什麽?没做,忠恕都没做到,更何况道?所以曾子讲的没错,让我们去力行。真正的道,说老实话,也是道可道,非常道。因为你可道,你说你讲出来是不是又落到了妄想分别执着当中?讲不出。所以这个境界叫「心行处灭,言语道断」,不仅不能说,也不能想。想都不能想,就是没有妄念,你忠恕做到了极处,就没妄念了,大家说是不是这样?

 

蕅益大师对这一章有个注解,根据刚才我们讲的,我们就好理解了。「卓吾云」,他引李卓吾先生的话,「腐儒谓然非与处」,然非与,这是子贡的话,「然非与处,不如曾子之唯,可发一笑」。刚才我们提到「里仁篇」当中,曾子说「唯」,是的,就是他明白了。先儒有人认为曾子也得道了,他这个唯字是他也得到了孔子的心传。实际上没有,他只悟到了从忠恕下手,还没有得到一以贯之那个道。腐儒,李卓吾讲得很不客气,就是那种见地不高的儒者,他们说子贡「然,非与」这个意思不如曾子的境界高,因为他讲「非与」,还反问一个「不是吗?」他认为那就是。所以认为子贡境界低于曾子。可发一笑,实际这理解错误,子贡和曾子实际上境界不会相差很远,都没有得到夫子的心传。

 

「方外史曰:俗儒妄谓曾子传得孔子之道」,这裡就讲得很清楚,「则子贡亦传得孔子之道矣」。俗儒,就是没通达的这些儒者,他们以为曾子传得孔子之道了,既然如此,子贡也传得了。实际上两个人都没传得,就是没得到心传,就没入道。换句话说,他们还有妄想分别执着,他们无明没放下。「孔子何以再歎今也则亡?」这是孔子因为颜回死了以后,在「先进第十一篇」,季康子问,「弟子孰为好学?」您的弟子谁好学?「孔子对曰:有颜回者好学,不幸短命死矣。今也则亡」。我有一个弟子叫颜回,他很好学,可是他短命死了,现在没有了。这个话在「雍也篇」也出现过一次,两次,所以称为「再歎今也则亡」。换句话说,孔子心目中只有颜回真正传得他的道,他真正得到一心,一以贯之,这个贯就是对宇宙万物通达明瞭,他成圣人了。其他的弟子还没入这个境界,所以只能称为贤人,不能称为圣人。不过做贤人也是难得,我们必须先做贤人才能做圣人,也就是先从忠恕下手,一直做下去,做到妄想分别执着自然脱落,你就证得一心,你就成圣人了。

 

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有讲得不妥之处,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。谢谢大家。

 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5日09:45:22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.wmfjt.com/13594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