伍子胥是春秋末年的,他曾经服务于吴国,很有名的人。当时吴国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,伍子胥就劝夫差要把越王勾践杀掉,把越国灭了。当时越国投降,夫差当时就没有杀勾践,没有灭越国。伍子胥就预见到这两国不能共存,今日要是不灭越国,来日越国东山再起,可能就要把吴国灭掉。后来夫差想要率兵去攻打齐国,越王勾践率着大众来朝贺。我们知道当时越国已经是奴隶国了,都听命于夫差,所以是属于臣子的身分来朝贺。为什麽朝贺?其实伍子胥看得明白,如果夫差去打齐国了,吴国自己就空虚,正是越国下手的机会,所以伍子胥再度力劝夫差不要先攻打齐国,要先灭掉越国,以除心腹之患,但是又遭到夫差的拒绝。当然这中间还有一个环节,就是范蠡,这是越王勾践的臣子,给勾践出了一条美人计,把西施送给了夫差。这美人计让夫差也是神魂颠倒,因此也就碍于情面,不能够对越王勾践来下这个狠心。结果最后,确实越王自己也是卧薪尝胆、励精图治,把国力复兴起来,后来就灭了吴国,夫差也就死了。当时伍子胥劝谏夫差的时候,夫差不听,而且旁边又有一个人,是个太宰叫伯嚭,诬陷伍子胥,结果伍子胥被夫差赐死,他自杀身亡(夫差给了把剑,让伍子胥自杀)。伍子胥死的时候对旁边的人讲,我死了以后,要将我的眼睛挂在东门之上,我要看着越国的军队来灭吴。果然他死后十几年,他的话应验了。
所以这个就是孔子所说的「汝以谏者为必听也」,你以为劝谏的人的意见一定会被君王听取吗?如果是这样,伍子胥也不会死了。所以孔子举出四桩事情(四个例子)来做佐证,为善者、仁人君子未必是一帆风顺的。底下就点出主题,「夫遇不遇者,时也」,遇就是得到重用,这要看天时。看能不能够得到重用,看能不能有施展抱负的机会,这是看天时、看命运,我们现在讲的看运气。遇到明君,就自自然然能够大展宏图;如果是遇到昏君、没有智慧的人,当然也就很穷困潦倒,道就行不通了。「贤不肖者,才也」,才是指自己,自己的才华很好,是贤者;才华不好,是不肖者。贤与不肖,这是看自己,我只需把自己做好,以等待天时。
底下讲,「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,众矣,何独丘哉?」丘是孔子自己的名,他自称。君子博学深谋,这是他自己修养道德学问,以备大用,等待机缘。但是,如果运气不好,没遇到好时节,像孔子当年遇到是乱世,所以没人用他。这是时运不济,那孔子绝不怨天、绝不尤人,绝对不会生烦恼。所以孔子在这讲,像我这样的人也有很多,众矣,就是很多,你看前面举的四个人都是这样的。如果是博学深谋而又遇到明主,这因缘非常殊胜,碰上了,正如像禹遇到了舜,舜遇到了尧,伊尹遇到了汤王,周公遇到了武王,管仲遇到齐桓公,这些都是遇到天时,受君王的重用,所以能够使天下安宁,这是能推行圣治。但是孔老夫子在这说,我是没遇到天时,这也没什麽,不止我一个人,何独丘哉,哪裡止我一个人?很多这样的人。
底下一句话更经典了,「且芝兰生于深林,不以无人而不芳;君子修道立德,不为穷困而改节」,我觉得这两句话可以写成座右铭了。芝兰生于深林,兰花生在幽谷深林当中,兰花很香、很美,但是在深林幽谷当中没人去见它。没人看它、没人赏识它,但是它不以无人而不芳,一样吐露芬芳。君子修道立德,君子就像兰花一样,他只是自己好好修道立德,修身以俟命,等待天时。有这样的机会能够出来为天下服务固然是好事;没有,也绝不为穷困而改节。这就是孔子在《论语》第一篇第一章就说了,「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」别人不知道他、不认识他、不赏识他,不会因此而愠恼,这就是君子,不亦君子乎?子路就愠了,他就是为了别人知道他、赏识他,这样他才会不愠;别人不赏识他,道行不通,他就愠了,还埋怨老师来了。所以孔子是教化他要做君子,只是自己修道立德就好了,至于能不能遇到天时,随缘,绝不攀缘,更不会因穷困而懊恼,而改变自己的操守和抱负。在困境当中,更显得圣人的德行之伟大。
所以「为之者人也,生死者命也」。为之者,就是你能不能够去修道立德,你的作为就在于修道立德,这是你个人的事情。修不修是在我,但是,是穷困还是通达,这是看命,生死者命也。孔子说这话正是绝粮七日的时候说的,饿了七天,真的,人都快死了。该死的就死了,这是命,既然是命,我就乐于接受,乐天知命。孔老夫子,你看多麽的泰然!真是君子坦荡荡,既来之,则安之,绝不会烦恼,烦恼也没用。你烦恼,改变节操了,夫子认为不如死了好。所以孔子讲,要能够做到杀身成仁,孟子讲捨生取义,身命跟仁义比起来,仁义更重要,为什麽?身命这一期结束了,还有下一期,生生世世,无量无边。可是你的义理之身,你的法身慧命却是非常的要紧。如果改节了,造恶、做小人,这是堕落,这个命能不能延?也不能延,该死还得死,那何必要做小人?所以孔老夫子真的乐天知命,乐天知命是什麽意思?就是明信因果。所以永远都是欢喜接受一切考验,而在考验当中还是不断的提升自己,这是真君子。
蕅益大师对这一章的注解说到,「只消愠见,便是滥。若知乐在其中,那见有穷可愠?」这一个评注说,只消愠见,便是滥,这是对子路而言。子路,你看愠见,就是恼了。这个见也可以读成「现」,就是现出来了,愠色、恼怒的样子现出来。这一现出来便是滥,『小人穷斯滥矣』,滥就是胡作妄为。什麽叫胡作妄为?你起烦恼就属于滥,换句话说,这就是小人。你在这个境界裡面,你过不了关,你退转了,不肯做君子,去做小人了。若知乐在其中,哪见有穷可愠?夫子做到乐在其中。
《论语》夫子自己说,「饭疏食,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」,吃饭吃粗茶澹饭,睡觉曲肱枕之。我们想像得出来,连枕头都没有,曲肱就是把手臂曲起来,睡在曲臂上,有点像佛门裡面的吉祥卧。就是这样生活得清苦,但是他乐在其中。只有颜回能跟得上孔子,颜回能够做到箪食、瓢饮、居陋巷,不改其乐。师生俩这一条,他们是有共同点。所以孔颜之乐,乐在哪?乐在道。自己修道立德,管他外面对自己了不了解,管他有没有遇到天时、能不能够受到重用,这些浑然不放在心上。所以,你看《论语》裡面孔子也说过一句话,「古之学者为己,今之学者为人」。古之学者是圣贤,圣贤的学问就在于求自己,修道立德。现在的人,孔子评论现代的学人,我们自己想想我们是不是?今之学者为人,为谁学的?不是为自己修道立德学的,为了向别人炫耀,向别人显示自己是个国学家、国学大师,这样来求学。为人学,不是为自己学,不是自己想作圣作贤,只是自己想为名闻利养,要人尊重、要人赏识,不一样。为什麽要为自己学,不用管别人?实际上根本没有别人,只有一个自己。孔子明瞭整个宇宙就是一个自己,跟自己完全是一体,自己以外没有任何一物,完全是一体。所以自己能学好了,修身必定齐家,必定治国平天下,以修身为本。自己修好就行了,家国天下就是自己,都好了。一好,一切都好;一个不好,一切都不好,跟自己是不二。所以只是为自己学,自己修道立德,哪有人我之分?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