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书研习报告—论语 钟茂森博士(第100集 文字)香港佛陀教育协会

 

你看胡小林老师跟我们分享,就喝这杯大便水,他说就在厕所裡进进出出十五分钟,不能下决心。格物,能不能格?这格斗,心裡头斗争,能不能喝这个?喝,这个水很髒,不卫生,喝了有病怎麽办?马上又想到,难道天会塌、地会陷吗?我喝这杯水就死了吗?为了自己老父亲,难道不能把这水喝下去,还谈什麽孝道?《了凡四训》裡讲的,「当其不动念时,孰为夭,孰为寿?」孰为香,孰为臭?你不动念头,哪有这麽多分别执着?你看,这思想斗争来回扯,扯到最后,他一下冲上去,舀了半杯,一下吞进去了,他都没经过嘴,直接就到喉咙裡去。这第一杯下去,第二杯就比较容易了,到第三杯,他喝的时候还能在嘴裡鼓漱一下再吞下去。格物,愈格愈容易。当然,我们格物不是说一定要去喝大便水,这是他的一种特别法门,不是说鼓励大家去喝。每个人烦恼是不一样的,但是总得对治,就是格斗,你格物才能致知,致良知,你良知现前了。我们参加这个论坛裡面讲,企业家要恢复良知。良知何以恢复?你把物欲放下就能恢复。良知现在被物欲给障住了,你要不能格物,还在不断的追求享受,怀居就是追求享受,生活的享受。你的家极尽豪华之能事,你的饮食起居奢侈得不得了,你物欲不格,你良知不可能现前。必须得要先格物,才有良知现,这叫修身正心。士,一定要从这开始做,你才能够把身修好、把家齐好,才能够有治国、平天下。

 

所以士人最终目标,《大学》裡讲的「明明德于天下」,孔子讲,使天下归仁,大同世界。这是士的抱负、政治理想,所以怎麽能考虑自己?考虑自己的人,没有资格称为士人。士人、读书人真正的标准,你有没有读书、有没有受过教育,就看你的行为。我过去读《论语》看到这些章节,心裡都觉得很惭愧。你说读书,可以说是读得很多,博士都拿下来了。但是学位拿得高,不代表你智慧高;知识很丰富,不代表你真正受过教育。什麽叫受过教育?你懂得做人、懂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,你叫士人,你受过教育了。现在学校教育培养的不是士,它不是真正教德行,它最多只能是知识的传习所,让你学到不少知识,懂得一些技术,但是你拿这个知识和技术做什麽,它不管。所以,你可以用你很高深的电脑技术去做剽窃银行密码的工作;或者是制造这些不良的网站,去毒害青少年;或者是你拿那些高科技的国防技术制造杀人的武器;或者你用高深的金融技术去掀起金融海啸,等等。它只是传授知识技术,它不管你的德行。所以现在才有要恢复良知的这种呼吁,因为我们现在的教育不是培养士人了。因此,真正要社会安定和谐,还是要用孔门四科的教育,首重德行。第一是德行;第二是言语,你会说话、懂礼度、懂进退,你才能跟人和谐;第三是政事,政事就是你的知识技术;第四是文学。所以我们看到,孔子讲的这个士,是真正能够为国家、为构建和谐社会、共建和谐世界做出奉献的人,有德之人。

 

蕅益大师的注解裡面讲,「得少为足,便是怀居。与不知老之将至,相反」。这个解得就很深刻了,从心上解。怀居,不光是说贪图居住上面的安乐享受,那个当然是怀居。还有什麽?安于现状、得少为足,我现在学得很少,就觉得很满足,自我的满足,也算是怀居。他不上进、不再努力,怕苦,不肯精进,这都是怀居,这就不好学、不肯学。要知道,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,你不是进步,肯定就是退步。如果得少为足,自满了,那就是在退步,就不足以为士。与不知老之将至相反,孔子真正做到不知老之将至,这是孔子好学。这是《论语》裡面的话,在前面第七篇。有一个人叫叶公,问孔子是什麽样的人,他问子路说,你的老师是什麽样的一个人?子路答不上来,一下把他问住了,老师虽然天天见面,到底你用一句话能不能把老师概括出来?这很难概括,子路平时也没有在这方面用心。(我们自己也是常常去用心思考,我们的老师到底是什麽样的一个人,就是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些什麽?)结果孔子就跟子路讲,你为什麽不这麽说,「其为人也,发愤忘食、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」。孔子只好自己概括自己,弟子们都不懂。当然,这样说都是为了教育弟子,你要像这样来学习,发愤忘食、乐以忘忧。这说明他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,这两句话很全面、很具体,有血有肉的勾勒出来。发愤忘食,是他好学的精神,学得简直是废寝忘餐。他还很乐,乐以忘忧。孔子有没有忧的时候?有,可是他忘掉了,一学起来就忘了,一学起来就不亦悦乎,乐得不得了。不知老之将至,年龄愈来愈大,也没去管,还是那样的好学,真正是活到老、学到老,学不了。学不了就是学无止境,这就是圣人。

 

圣人跟凡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他好学。孔子为什麽这麽讚歎颜回?就是因为颜回好学。只有好学,你才能成为圣人。所以孔子自己说,「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如丘者焉,不如丘之好学也」。十室之邑,就是一个小社区,一个邑有十户人家,这样的一个小社区,肯定能找到像我孔子那样(丘是孔子的名字,他自称,像我那样)忠信的人。忠信是道德的根基,孝悌忠信礼义廉耻,这八德。我们老恩师讲的扎根,扎什麽根?忠信。现在我们讲扎三根,三根就是帮助你落实孝悌忠信礼义廉耻。你有了根就是圣人吗?还没有,还得好学。十家人裡头,能找到像孔子那样有忠信根的人,但是找不到孔子那样好学的人,不如吾之好学也。好学,首先一门深入、长时薰修,在一门上用功夫。一门通了,再学第二门。真正学进去之后,法喜充满,不知老之将至。孔老夫子到晚年学《易经》,拿到《易经》,他说,「加我数年,五十以学易,可以无大过矣」。从这句话你就能看出他对《易经》那种兴趣,那种相逢恨晚的心态。这是好书,要是我能多几年寿命,有个五年、十年的寿命,我来学习它,就可以没有大过了,不会犯大过失。你看看,孔老夫子到晚年学《易》,发出这样的感叹,他不知道自己老了,真的叫忘了老、忘了忧,绝不会得少为足。孔子说这个话,他自己先做到,然后再给我们说,这叫圣人;说了就去做的,叫贤人;说了不肯做,叫骗人。所以咱们学《论语》,最重要的,现在学了就得做,先做贤人,做到了再说就是圣人。学了《论语》就叭叭叭跟人讲,自己还没做到,叫骗人,假的,这不是真正学儒。说好听点,不要叫骗人,就叫你搞儒学的,你是个学者,搞研究、搞学术。我们再看底下第三章:

 

【子曰。邦有道。危言。危行。邦无道。危行。言孙。】

 

危言、危行,这个危字在古注裡面有不同的讲法,《雪公讲要》裡面,他建议作正字讲比较好,就是正直的正字。危言、危行就是正言正行,就是说话、行为都要正直。这是什麽?『邦有道』的时候,这个国家有道,讲道德、讲仁义,君王用仁政,前面讲的,应该出来为国家服务,说话、行为要正直。『危言』是说话要正直,『危行』是行为要正直。如果『邦无道』,这个国家没有道怎麽办?那要『危行、言孙』,行为还是要正直,不能够同流合污,像前面讲的,那就不要出来做官,隐居、独善其身。但是言语要谦逊,这个孙是谦逊的意思,要说话委婉、婉转、谦和;如果说话太直,你要知道,你可能就会冒犯人,那自己当然也会有灾祸,也很难真正帮助国家。

 

蕅益大师注解对言孙这两个字特别做了个注解,他说,「不是避祸,正是挽回世运之妙用耳」。这样一澄清,我们就更加了解,夫子已经把自己个人安危置之度外。在乱世当中,为什麽要危行、言孙?这言孙不是为了避祸,我怕我说话太直,冒犯人,人家就嫁祸于我。他没有自己了,不会想到自己安危,他不会避祸。他说话谦逊,正是挽回世运之妙用耳。为什麽?在乱世当中,人说话都是毫不负责任,满口大话,说一套都是正人君子的话,做出来的都是卑鄙小人的行为。君子在这样的一个世道当中,反其道而行之,都是为众生做好榜样,自己行为正直、说话谦逊,行为高风亮节,说话很谦和,往低处说,说自己没做好。这都是给人家好榜样,让那些小人看到,他自己会生惭愧心。你看人家做得这麽高,还说得这麽低;自己做得这麽低,说得这麽高。你这个表法、这个身教就是挽回世运之妙用。所以君子无论是在治世还是在乱世,都是为这个社会做好榜样,目的都是为了让社会大众能够觉悟、能够回头,正所谓「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」,这个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的。底下我们再看第四章: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19:58:15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.wmfjt.com/13562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