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书研习报告—论语 钟茂森博士(第62集 视频 文字)香港佛陀教育协会

 

「故旧不遗」,孔老夫子也做了一个好样子。他有一位老朋友叫原壤,这个在《礼记.檀弓篇》裡有记载。原壤是一个放荡不羁的人,也是一位很难得的贤者,但是他跟孔子完全不一样,孔子处处讲礼,循规蹈矩;原壤是开放、率性而为,什麽都不在乎,不拘小节。孔子有一次帮助他为他母亲行丧,给他母亲去洗棺木。孔子帮助他,原壤也在那裡一起工作,原壤就很高兴,就唱歌。如果母亲去世了唱歌,这是严重的违礼行为,这是属于不孝。所以孔子的弟子看到这样的一个人,认为这个人不能跟他交往,劝孔子跟他绝交。结果孔子怎麽说?他说,「丘闻之,亲者毋失其为亲,故者毋失其为故也」。他说我听说,丘是孔子自己本身的自称,我听说「亲者毋失其为亲」。这是讲原壤跟他母亲的关係,其实他也是个很孝顺的人,虽然他在唱歌,实际并没有忘记他的母亲,就是这个意思。第二句是孔子自己说自己跟原壤的关係,「故者毋失其为故」,故是老朋友、旧交,老朋友依旧是老朋友,就是这个意思,也就是孔子做到故旧不遗。

 

为什麽孔子要说这个话?他的存心是为社会,因为「故旧不遗,则民不偷」。孔子当时也是有相当影响力的人,有号召力的人,虽然他不是国君,不是在位的人,但是人人都敬佩他,都把他当圣人一样看待,所以他的一举一动有对社会的影响力。就跟现在我们讲的知名人物一样,在各界的名流,特别是像影艺界的什麽歌星、影星等等,这些人也都是很有影响力的人,他的一举一动大家都看着,跟着学,所以他们怎麽做,对社会影响深远。像孔子也是当时社会名流,他想到我这一举一动给社会是一个什麽样的榜样。假如他把老朋友忘记了,民就偷了,个个都喜新厌旧,都会忘记自己的老朋友,不愿意跟自己没利的人交往,只以利交往,他不是以义交,这就叫偷。孔子能够跟原壤全交,这是有移风易俗的贡献。

 

蕅益大师对这章的注解讲到,「此二节,正是敦厚以崇礼的注脚」,这二节就是讲刚才这章,他分两节,有的古注把它为两章。这裡面所讲的,正是敦厚、崇礼的注脚,注脚是解释。敦厚风俗来源于君子自己做好榜样,自己能行孝悌,民众也能行孝悌,为什麽?因为他看着你,他学你。《孝经》上讲,「教民亲爱,莫善于孝;教民礼顺,莫善于悌」。用孝悌教人民,人民就能够和爱、礼顺,这不就是和谐社会吗?谁去教?自己。自己要先做到,身教重于言教,这个就是敦厚于亲,敦伦尽分。自己能够把五伦关係都处理好,交往愈长久,人情愈厚,心地厚道,所以人民学你这个榜样,他也变得民心淳厚。这是《孝经》裡面讲的先王的「至德要道,以顺天下,民用和睦,上下无怨」,这个至德要道,要道是最重要的道理和方法,帮助构建和谐社会、共建和谐世界,这个方法是孝治。人都能够孝其亲,自然社会风气淳厚。

 

提倡孝悌的同时,我们又提倡礼治,样样我们都循礼。因为,如果光有淳厚的心地,没有礼的话,往往社会还是会有溷乱,像这裡讲到的,「恭而无礼,则劳;慎而无礼,则葸;勇而无礼,则乱;直而无礼,则绞」,这都属于出现溷乱现象。他有很好的本质,但是没有这些礼去修饰,这个属于什麽?质多于文则野,社会也就不够进步。我们讲,文明的标志是礼,所以要崇礼,尊崇礼节,提倡孝治、礼治,这个社会是非常的完美了。如果能够在国家来推行,国家和谐;能在一省一市推行,这一省一市和谐;能在自己企业推行,自己企业和谐。所谓家和万事兴,以和为贵,你做到了,你这个地方就能够得到殊胜的效果。我们来看下面第三章。

 

【曾子有疾。召门弟子曰。启予足。启予手。诗云。战战兢兢。如临深渊。如履薄冰。而今而后。吾知免夫。小子。】

 

这章是讲曾子一生行孝,到自己去世前,真是毫无愧意,真是仰不愧于天、俯不愧于人。『曾子有疾』,这个疾是很重的病,是临终之前得重病。我们知道曾子也是孔子一位得意的门生,他比孔子小很多,好像小四十多岁,这是个大孝子,「二十四孝」裡面有讲到他。曾参,这是他名字,曾参年轻的时候孝养父母,有一次上山砍柴去了,他母亲一个人在家,家裡来了朋友。结果母亲不知道怎麽招待,心裡有点紧张,慌了神,想到自己儿子在山上砍柴,如何把他赶快叫唤回来?就想了一个方法,咬自己手指。过去又没有手机,没那麽方便,他妈妈就想到咬手指。这十指连心,一咬手指就痛,曾子在山上感觉到心痛,就赶紧往家裡跑,不知道家裡发生什麽事。回到家一看,才知道家裡来客人了,他母亲告诉他,「我不知道该怎麽把你唤回来,所以咬自己手指,让你得到感应」。你看看,曾子如果不是心地纯孝,跟他母亲心连着心,怎麽可能有这种感应?现在人真的是,他父母要把他叫回来,打手机打爆机了他可能都不理会,更不要说咬手指了。所以真是,看到曾子,愧死愧死!《弟子规》上讲的「父母呼,应勿缓」,第一条,曾子做到圆满了,所以曾子至孝。孔子讲《孝经》是专门对曾子讲,曾子是当机众,他有资格接受夫子的《孝经》大法,不是这样的孝子,怎麽能传承孝道?

 

你看他这裡给我们做了榜样,一生行孝,到最后临走之前,有了重病,他知道自己要离开人世了,这种人心地纯孝纯善,所以他心很清明,他都有预知,知道自己快走了,临走还要教育自己的学生。所以『召门弟子曰』,把这些学生们、门人都召来,跟他们讲,『启予足,启予手』,这个启就是开启,予是我。根据《集解》郑玄的注解(《论语集解》裡头引了郑玄的注解)说,「启,开也。曾子以为,受身体于父母,不敢毁伤之,故使弟子开衾视之也」。衾是棉被,曾子当时盖着被子,他让弟子们把被子掀开看看他的身体,看看他的手足,他还是那样完好无缺。这是《孝经》裡面讲的,「身体髮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」。行孝之始在于不毁伤身体(曾子一生做到了,要说做一年二年、一天二天不难,可是做一辈子就难了),为什麽?身体就是父母的分身,身体是父母的,不是自己的,所以爱护自己身体就是爱护父母、就是孝敬父母,这是孝敬之始。爱敬身体,当然也爱敬自己的德行,自爱自重,这也是孝。不敢毁伤自己的德行,不能让父母蒙羞,曾子也做到了。所以曾子真正没有白听孔子的《孝经》,孔子告诉他,他全部落实,也跟颜回一样「不违如愚」,难能可贵。所以弟子们打开被子一看,他的身体果然没有被毁伤过,可见得他平时那麽小心谨慎的来保护自己身体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16:49:50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s://ww.wmfjt.com/13480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