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看这裡面有经文,吃饭的时候,「若饮食时,当愿众生,禅悦为食,法喜充满」;吃完饭之后,「饭食已讫,当愿众生,所作皆办,具诸佛法」,这是穿衣吃饭。盥洗便利也是,大小便的时候,「大小便时,当愿众生,弃贪瞋痴,蠲除罪法」,希望众生都能放下贪瞋痴,就好像把大小便排掉一样,那是污染、罪法;大小便完了之后洗手,也是「以水盥掌,当愿众生,得清淨手,受持佛法」,佛法是觉悟之法,我们用清淨手受持,就代表我们要用清淨心来接受。念念都想到众生,让众生能够破迷开悟,消除业障,成就菩提。这众生也包括自己,什麽是众生?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,都叫众生。我自己也是众缘和合而生,我也是众生;所有的生命,有情生命,乃至无情众生,都是众生,他们怎麽成就菩提?我成就菩提了,他们也成就菩提。《华严经》上讲的,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,这是菩萨他的所念、他的存心。
底下又说,「故孔子曰: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。今有大师,与我同行同住,同坐同卧,同视同听,同言同动,无行不与,乃至永劫相随。而视之不见,听之不闻,觅之不可得,是何也?心耶、佛耶?一耶、二耶?不可谓一,不可谓二也」。这裡面讲得很有禅味。「淨行品」裡面讲菩萨的生活,念念不离众生。菩萨四弘誓愿,「众生无边誓愿度,烦恼无尽誓愿断,法门无量誓愿学,佛道无上誓愿成」,他念念都不离四弘誓愿,也就是念念不离菩提,念念趣向真心本性。孔子这裡讲的「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」,这个行是包括作止语默、行住坐卧,一切的行为,「不与二三子」,就是我们前面讲的,这些行为都是在教学。
现在有个大师,谁是大师?佛才称为大师,这个大师「与我同行同住,同坐同卧,同视同听,同言同动,无行不与」,他跟我总在一起,「永劫相随」,没有离开过我,这是什麽?这个佛不是别的佛,是自性佛,它就是讲自性。自性在哪?无处不在,总跟我在一起,没有一丝毫的间隔,也没有一刻离开过我。这个跟《中庸》裡面讲的,「道也者,不可须臾离也;可离,非道也」,意思是一样的。佛法裡面讲的「六根门头,放光动地」,六根是讲我们眼耳鼻舌身意,我们人体器官,感知的器官,感知器官就是六根门头,放光动地什麽意思?讲六根对六尘境界的时候,只要我们不生染污,这个清淨本性就立刻现前,立刻显发出来。所以自性在哪?就在你六根门头,只要在你见色闻声接触六尘境界的当下,不要起妄想分别执着,它就放光动地,那是性德起用。一起妄想分别执着,这个自性就不显了,被妄想分别执着给埋没掉了,这叫染污,此时是「视之不见,听之不闻,觅之不可得」,它被盖覆住,看不到了。虽看不到,它还在,只是你眼睛被障碍住了。就像孔子的弟子,明明天天看着老师,就看不到老师的境界,被障住了。这裡夫子讲,它是什麽?它不离道。这个大师就是指道、自性佛。圣人见到自性佛,就在行住坐卧当下就见到佛了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当下就见到佛。凡人看不懂,就看不见了,有障碍。
这裡问「是何也?」我们为什麽看不到?「心耶、佛耶?」这裡是问我们,我们的心在哪裡,佛在哪裡?心和佛是一还是二?这裡讲「不可谓一,不可谓二」,不可谓一,那就是二吗?心不是佛,佛不是心,不是,也不能说二。心就是佛,佛就是心,这裡面有禅味,好好去参。参透了,在我们六根接触六尘的时候,不起心不动念,不分别不执着,你当下就见真心、见真佛。这是把夫子这章《论语》提高到一乘圆教佛法的高度,这是提升了夫子的教诲。我们再看下面第二十四章。
【子以四教。文。行。忠。信。】
这是讲夫子的四门教育,文、行、忠、信这四科。根据《雪公讲要》,他引《皇疏》,皇侃的《论语义疏》说到,「李充曰」,他又引李充的话,「其典籍辞义谓之文」。什麽叫『文』?典籍,经典裡头这些言辞、这些义理,就叫文;「孝悌恭睦谓之『行』」,行是行为,经典所载的这些义理你要落实到行为上,叫孝悌恭睦,恭是恭敬,睦是和睦;「为人臣则『忠』」,忠是讲做人臣子要尽忠;「与朋友交则『信』」,跟朋友交往讲信义。所以这裡行是孝悌,后面又讲忠信,孝悌忠信都是指行,是德行,八德裡头「孝悌忠信,礼义廉耻」。
「此四者,教之所先也」,文行忠信属于教育最基础的,最先要教的。「故以文发其蒙」,蒙是童蒙,还没学,这个蒙不一定就年龄上讲是对小孩,当然小孩也属于蒙,现在我们大人也没学过,也属于蒙,现在从头开始学。怎麽学?先学经典,学文。「行以积其德」,学了之后,关键要去力行,就是修德,孝悌忠信、礼义廉耻,要落实八德。「忠以立其节」,忠是忠心,你看心上有个中字,就是心不偏不倚,尽自己本分。朱子解释忠字,叫「尽己之谓忠」,就是尽心尽力,心真诚、恭敬,这都是指忠。立其节,节是他的节操,靠忠字立起来。「信以全其终」,全其终就是保全所学的、所行的忠义德行,一直终身不改变,这叫信。这样解释文行忠信,他是分开四个方面来讲。
底下又引王伯厚,这是宋朝的大儒,他撰写了《三字经》。王伯厚《困学纪闻》,这是他的一部着作,裡面讲「四教以文为先,自博而约;四科以文为后,自本而末」。这裡讲四教,《论语》后面有一章又讲到四科。四科是什麽?第一是德行,第二是言语,第三是政事,第四是文学,这是孔门四科,教育的四个项目。它的排列,第一是排德行,第二言语,第三政事,政事是你学一门技艺,可以为国家、为人民效力,最后才讲学文,所以文为后。四教是以文为先,你看这个排列不一样,道理是什麽?讲四教,是自博而约,先广博,文是讲经典,经典裡面所记载的是很广博的,慢慢的收拢,把它概括,约就是简约。所以文行忠信,讲到忠信就很简约,非常集中的讲德行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