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书研习报告—论语 锺茂森博士主讲 (第五十六集) 2010/7/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:57-007-0056
尊敬的诸位仁者,大家好!我们继续来学习《论语》,请看「述而第七」,第二十一章。
【子曰。三人行。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。其不善者而改之。】
这章我们也常常的引用,学习圣贤教育,这章教给我们应该存有什麽样的心态。我们来先看朱熹朱夫子的《四书集注》,他说,「三人同行」,这三个人一起走,「其一我也」,一个是我,「彼二人者」,另外两个人,「一善一恶」,就是一个是善人、一个是恶人,「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,是二人者皆我师也」。这个意思讲得很明白,三个人在一起,一个善人、一个恶人,我跟他们在一起。我跟那个善人学,学了以后发现自己比不上善人的,证明我自己有恶,我要改掉,然后向善人看齐了,这叫从其善;如果看到恶人身上的毛病,反观自己,看看我自己有没有,如果我有,我自己要改其恶。这个其不是讲别人,是讲自己,通过改自己的毛病,改恶修善,来感化那个恶人。这两个人,善人和恶人,不都是我的老师吗?一个给我做榜样,让我效法;一个让我反省,看看有没有这个恶,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,所以两个人都是我的老师,都对我有教育的恩德,我要感恩他们俩。从这裡我们可以看到,这个社会上不外乎就是这两类人,善人和恶人。善人和恶人都是对我这个标准而言的,一类人比我善,一类人比我恶。肯定,任何两个人,都能够找出比较善的人和比较恶的人。即使是我自己已经很善了,但是善的并不圆满,不圆满的地方还是需要改正,所以永远可以有向别人学习的地方,因此能够学而不厌。
底下朱子又引「尹氏」,就是宋朝的大儒尹焞(字彦明),尹彦明的话。他是程颐的弟子,程颐,二程兄弟,是朱熹的私淑老师,理学的奠基人。尹彦明这裡说到,「见贤思齐,见不贤而内自省,则善恶皆我之师,进善其有穷乎?」他引用了《论语》另外一章的话,见贤思齐,见不贤而内自省,这个贤就是善、不贤就是恶,这裡讲到的贤和不贤也是一样,跟善人和恶人相对应。实际上,即使是在一个人身上,我们也能找到贤与不贤,也能找到善与恶。所以把它解释成两个人,还是有侷限,应该是解释成善的方面和恶的方面。即使一个人身上,他有善的优点,我们要效法;他有不好的,我们反观内省,看看自己有没有,有就改。所以善和恶、贤与不贤,可以就两个不同的人来讲,也可以就同一个人不同的优缺点来讲;也能够引申为任何事当中,善事、恶事(不一定就人而言),有正面的、有反面的,这个包含的范围就广了。原则都是一样,都是用这个方法,见贤思齐,就是向他们看齐,见不贤而内自省。所以「善恶皆我之师」,两方面都是我的老师,我无论遇到善的还是恶的境界,我都能够提升,所以「进善其有穷乎?」这样的进步是没有止境的,而且是很快速的。
这是善学,孔子讲好学,这就是好学,他懂得学,什麽样的境界来,他都是提升。不善学的人,他什麽心态?见到善的,自己还不服气,「有什麽了不起?」他不是学习,而是嫉妒,而是自己在那裡分别高下;见到恶的,他看不起,他在心中贬低对方,甚至讨厌对方,「如果他对我有伤害的话,我就怨恨对方」。你看,善的、恶的都使我堕落,这样子就不善学。所以,进步还是退步,全看你的心态。夫子在这裡教育我们,待人处事接物应该用什麽心?用见贤思齐、见不贤而内自省这样的心态,你能成圣成贤;否则将永远堕在凡夫窠臼,沉沦在凡夫境界裡头,你不能够提升。
下面我们又看《雪公讲要》,他的意思也有很好的补充。「《集解》何晏注」,他老人家引用《论语集解》很多,这是三国时代的何晏(何平叔),他字平叔,何平叔所注。「言我三人行,本无贤愚,择善从之,不善改之,故无常师」。《集解》这裡解释这个话,意思比《朱子集注》要更为圆融。朱子解释说三人同行,一个是善人、一个是恶人;但是《集解》这裡讲,三人裡头本没有贤愚,也就是本没有善恶,为什麽?这是就本性上来讲的,所谓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在本性上来讲,大家是平等的,所以没有贤愚、没有善恶,这叫本善。本善不是跟恶相对,相对的善不叫本善,本善是没有相对的,所以叫纯善,纯善无恶,这是讲本性。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有善人、有恶人,这是哪来的?这是因为习性不同,《三字经》裡,你看下面两句话说,「性相近,习相远」,这句话是《论语》当中孔子讲的,本性是一样的,没有善恶的分别,纯善无恶。但是,我们后天所养成的习性就有大差别,后天养成善的习性,这就是善人;养成了恶的习性,这就是恶人。所以讲善恶、讲贤愚,是从习性上讲的,不是讲本性。
为什麽会有习性上善、恶的分别?《三字经》下面两句说得明瞭,它说,「苟不教,性乃迁」,苟就是如果,如果没有接受教育,我们的习性就会远离本性,迁就是迁移,离开本性了,这就有了习性上的善恶。所以后天教育十分的重要,假如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圣贤教育,这个人就是善人;从小没有接受圣贤教育,而受到社会的不良之风污染,这就是恶人。我们关键是看自己,身上确确实实有很多的习气毛病,受到很多的污染,你能够发现自己身上的毛病习气,你叫开悟了,开悟之后要改。夫子在这章裡面就教我们开悟、修行的方法,如何能开悟?你看到别人有善有恶,容易看到,看自己难,所以当我们看到别人的时候,别人有善,想一想自己有没有。有,很好,保持下去;没有的话,立刻要向他学习。所以这裡讲择善从之,『择其善者而从之』,从就是跟从,跟着他学,效法他。如果看到别人有不善,看别人很容易,以人为镜,可以知得失,别人是我的镜子,通过他身上的毛病,我能够反观到自己身上有没有毛病,如果有这些不善,改之,自己要改。
你看,这善人、恶人两个人岂不都是我的老师?只要你会学,你就处处都遇到老师,周围人全是我的老师,所以说「无常师」,圣人无常师。常就是一定的,只专指某个人才是我的老师,那你不善学,你只有一个老师。圣人善学,所以日常生活中待人处事接物,他遇到的全是老师,这叫无常师,处处都是学习的地方,哪裡都是课堂。只要我们能够提起这分警觉心,这分观照力,你也能做到圣人无常师,就是处处都遇到老师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