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严经讲述菁华 (第一八四集) 199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:12-045-0184
请掀开经本,时分天长行第七句:
【轮脐天王。得转法轮成熟众生方便解脱门。】
清凉大师在这一段注解,他说「转法示菩提之道,即是成熟众生方便」。注得很简单,道理很深,我们要透彻的明瞭,才有学习入门之处。天王的名号是『轮脐』,「脐」是中心的意思;「轮」在佛法裡是用它做表法,所以佛法的教学称为「法轮常转」。轮是圆的相,它代表的是圆满,佛法给我们讲性相不二、理事不二、空有不二,这个意思从圆这个相来看,它很接近、很相似。轮的圆心,心是空的,可是圆周是有,象徵空有不二;圆心是不动的,圆周是动的,象徵着动静不二。佛菩萨为一切众生说无量无边的法门,都不外乎这个原理,实在讲也就是说明这个事实真相,所以称之为「不二法门」,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。佛法用轮来做标志,就像商场裡面用的mark一样,用这个图桉来代表。轮的圆满相从形上来说,它有周、有辐、有毂,也就是它有圆心,这是从形相上来说它的圆满,其他东西很难跟它比喻。
『转法轮』这三个字就是教学,教的是什麽?清凉大师说得好,菩提大道。「菩提」是梵语音译的,它的意思是觉悟、是智慧,我们从这个地方要把佛教的本质认识清楚。在十几二十年代,欧阳竟无大师告诉我们,佛法不是宗教,也不是哲学,「而为今时所必需」。必需的是什麽?生活教育;换句话说,佛教我们怎样生活、怎样做人、怎样处世。佛家教学终极的目的是智慧,古人说得很好,综合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导一切众生的,不外乎戒定慧这三桩事情,称之为三学。戒律是什麽?是方法、是规矩,中国人所谓「不依规矩,不成方圆」,我们画一个圆要用圆规,画一个方要用矩尺,依规矩就能画得出来。戒律是规矩、是方法,目的何在?目的是得定。所以佛家的教学是以定为中心,定也叫禅定,用戒律的方法帮助我们得禅定。什麽是禅定?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好,「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」,佛家禅定就是从这两句话做为根本的依据。这两句话是般若会上释迦牟尼佛教须菩提尊者的,做人要依这个原则,生活要依这个原则,处事待人接物都要依这个原则,佛菩萨教化众生也不离开这个原则。这两句话,要用现代话来说,「不取于相」是决定不受外在的诱惑,外面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,不受外面境界诱惑这叫禅;「如如不动」是保持自己的清淨心、真心、至诚心。
诸位要知道,真心是不动的,正觉是不动的,觉心不动。凡是会动的,那不是真心,是妄心,妄心动摇。妄心是什麽?妄心是无明,无明是动的。我们今天前念灭了,后念就生,一天到晚、一年到头起心动念,起心动念就没有定。由此可知,定是从我们内心来说的,如如不动这叫定;禅是从外面境界上说的,不受外境诱惑这叫禅。佛家教学的中心,不但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在经典上告诉我们,尽虚空遍法界过去未来一切诸佛教化一切众生也是这个原则,所以禅定是佛家教学、修学的中心,通过禅定这才生智慧。佛家教学终极的目的是要开智慧,智慧从哪裡来的?智慧从禅定当中来的。所以决定不是说你听得多,你念得很多,那个不是智慧,在佛法裡面说那叫世智辩聪;在中国儒家讲,叫记问之学,这个问就是说,你听得多、你看得多,你能够记得住,不是智慧,我们现在讲常识,你的常识很丰富,但是你没有智慧。常识丰富能不能解决问题?能,能解决小问题,能解决局部问题,不能解决大问题,不能解决根本问题,根本的大问题一定要智慧。佛法是智慧的教学,经典是智慧的教科书,古人聪明,明白这些事实真相,所以把智慧的教科书称之为经典,称之为法宝。现代人没有这个认知,不知道这些教材裡头有真实智慧。古圣先贤他们修学经验、智慧的结晶,流传后世提供给我们做参考的资料,世间所有一切书籍不能跟它相比。为什麽?因为它是真实智慧,它能为我们解决根本问题,能为我们解决全面的问题。
典籍虽然多,道理是一个,方向是一个,枢纽是一个,一定要通过禅定的修学,才能达到这个目标。这样说来,我们是不是要修禅定?没错,是要修禅定。是不是天天要去面壁打坐?不尽然也。大家都知道,佛教裡面所讲的八万四千法门,四弘誓愿诸位念得很熟,「法门无量誓愿学」,法就是方法,门就是门径。佛告诉我们,修学的方法门径无量无边,方法不一样,门径不一样,修的是什麽?修的是一桩事情,禅定。所以修禅定的方法八万四千种、无量种,都是修禅定,盘腿打坐那是八万四千种裡的一种。我们今天用什麽方法修禅定?我们用持名念佛。千万不要误会我们现在修的不是禅定,那你讲的是外行话。只要是佛法,统统都是修禅定,修禅定的方法手段不相同,这是我们一定要理解的。方法手段儘管不一样,修学的效果一定是相同的,成就是一样的,所以佛才说「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」,就是说这桩事情。《弥陀经》上说得很清楚,我们念佛求什麽?「一心不乱,心不颠倒」,念佛人求的是这个目的。一心不乱就是禅定,心不颠倒就是般若,戒定慧三学都在其中。《无量寿经》就更明显,经题上跟我们讲修学的方法「清淨平等觉」,清淨是戒学,平等是定学,觉是慧学,戒定慧三学都在题目上。
佛说得这麽清楚,说得这麽明白,我们自己不清楚、不明白,所以我们的修学得不到利益,得不到受用;换句话说,完全没有遵守三学的原则。这桩事情佛讲得清楚,祖师大德也讲得清楚,我们所亲近的善知识也说得很清楚,可惜我们自己粗心大意,没有听明白。纵然当时听明白了,转眼之间又忘掉了,疏忽掉了,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,所以不能成就。在方法上,我也曾经跟诸位报告过,说我们现前修学环境,我们自己一定要肯定,承认自己没有智慧,烦恼习气、业障很重,跟古人比我们差太远太远了。不要说更早,我们要跟半个世纪以前这些大德们相比就逊色很多。半个世纪前,出家人裡面,印光法师、虚云法师、兴慈法师、太虚法师、谛闲法师,这出家人,我们看看他们的着作,比不上人家,无论在哪一方面都落在人家后面,落得太多了。在家居士,我们现在看到人家的着作,江味农居士、蒋维乔居士,我们也比不上人家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