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ngkong法师: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37集)新加坡佛教居士林

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3阅读模式

华严经讲述菁华

jingkong法师主讲(第三十七集)

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:12-045-0037

 

jingkong法师: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37集)新加坡佛教居士林

 

请掀开经本第二十面,从第六句看起:

 

【华灯焰眼主城神。】

 

从这一句看起,这是第五尊。从名号裡面都显示出智慧光明与菩萨六度万行,这是保安护法主城神他们所护持的。『华灯』表外面的境界,六尘境界;『焰眼』是表智慧的六根。根尘相即,无不充满智慧,如同经中所讲「如来全身欢笑」,这个意思相同。何以全身能够欢笑?一般欢喜表现在面孔上,我们不知道全身每一个细胞都充满欢悦,全身欢笑。这个地方是依正庄严,「华灯焰眼」表依正庄严,真正是尽善尽美。第六位:

 

【焰幢明现主城神。】

 

『幢』在此地当然是法幢,法幢高树。光明遍照,这就是有焰的意思,『焰』表光明放出来的意思。『明现』,明是明瞭,现前。即使世间愚昧的众生,他都能够清楚的了解,这个地方有正法的法幢。实在说,法哪有邪正?邪正在人心,人心正,一切法无不是正法;人心邪,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也不是正法,邪正之分是在一念之间。你明白这个道理,才真正体会到佛给我们讲的「法门平等,无有高下」。这个法门是广义的,不是狭义的,广到什麽程度?世出世间无有一法不含摄在其中,不一定是佛所说的。如果说这个法是佛菩萨所说的,这是狭义的。正是大经裡面所说,「圆人说法,无法不圆」,那个法是世出世间一切法。我们怎麽晓得他说法说得那麽圆满?《华严经》上就看到了,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世出世间一切法,诸佛如来、诸大菩萨,乃至于祖师大德,他能够将每一法都会归到自性,都跟自性密切相连,融会成一体,那怎麽不圆?为什麽他能够会归,我们不能会归?这个道理也不难懂。他能会归,是他没有成见,就会归;我们没有办法会归,我们有妄想分别执着,所以一切法不能圆融。他离妄想分别执着,没有一法不圆融,没有一法不是自性。要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,从一真法界到阿鼻地狱,都是唯心所现,都是唯识所变。所以任何一法会归到心识就圆融,哪有一法不圆?会归到心识就没有障碍了。《华严经》上讲四无碍法界,无碍就是大涅槃,诸佛所证的大涅槃境界就是四无碍的境界。所以一一法圆融称性,没有一样不是明显的展示在我们眼前。这些护法的主城神,他们是护这个法。

 

我们自己修学,修学包括我们的生活,诸位一定要晓得,生活是修行、工作是修行,乃至于一切应酬也是修行。我们每天从早到晚,跟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相接触之处,无处不是修行。所以维摩居士说,无处不是道场,无时不是道场。道场有两个意思,一个意思是你修行证道的处所;另外一个意思,就是你修行六度万行的处所,你行道的处所。所以道有修道、行道、证道,哪个地方不是道场?如果你不懂得修道、行道、证道,哪个地方是道场?没有一处是道场。会的,头头是道,左右逢源;不会的,那真是「踏破铁鞋无觅处」,也找不到。第七尊:

 

【盛福光明主城神。】

 

『盛』是茂盛、盛大,这是讲大福德,大福德一定是有真实智慧做基础。没有智慧,纵然修福,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必定是三界六道裡面有漏的福报,不是大福。『盛福』是大福。真实的福报,世间人往往见不到,也就是说,他们观念当中想像的福报跟真实的福报不一样,差距很大。诸位如果细读《了凡四训》你就知道,你看袁了凡,他观察一些读书人,他观察得很仔细,看到这个人今年一定能够考取功名,这些人都有福相。他看到这些人的福相,他就能够判断,这个人今年去应试一定会考中,而且他的判断非常准确,我们在《了凡四训》裡面看到很多。真正的福相,这个人稳重,远离恶法,一心向善,能忍让、能节俭,真正做到无故加之而不怒,这是大福德相。了凡先生说这些事情,《华严经》上佛也说,大福德相是什麽?打你不还手,骂你不还口;不仅如是,心平气和,没有一丝毫怨恨的意念,这个人是大福德相,他能感动诸佛护念,能感动一切善神尊敬。善神尊敬他,哪有不保佑他的道理?诸位要知道,稍稍受一点不如意的事情,心裡面就怨恨,怨天尤人,几天都不能平息,给诸位说,这个人纵然是大富大贵,也是薄福之相,没福,他那个大富大贵是前世修来的,很快就消完了。为什麽?他这个相不是一个有福德的相,特别是容易发怒,轻易造业,这是没福之相。这些世出世间的典籍,裡面讲得太多太多,希望我们稍稍留意就能明瞭。自己要认真修学。

 

自己有福,菩提道上就没有障碍;自己没有福报,菩提道上障碍重重。我在初学佛的时候,章嘉大师教导我,我们自己没有福报,一切要求佛菩萨,他一再嘱咐我不要求人,以后我深深体会到这个意思。求人非常困难,人家帮助你,你得看人家脸色办事,与道心完全相违背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所以他老人家教我,一生都要靠佛菩萨。一切顺逆境缘,我们一生的遭遇,有顺境、有逆境;我们一生所遇到的人,有善人、有恶人,他老人家讲,这些事全都是诸佛菩萨给你安排的,既然是佛菩萨安排的,一切都要顺受。善人、善境界当然容易顺受,恶人、逆境界不好受,如何能在善恶境界裡面你能够学到平等受,你的功夫就得力,你就能在一切境界裡面常生欢喜心,常生欢喜心就是法喜充满,就是你的福德现前。

 

如何能平等受?善恶都不计较,知道顺境善缘性空,缘起性空,逆境恶缘还是缘起性空。决定不可以把它放在心上,决定不可以在境界裡面起心动念、分别执着,那就更错了。这样我们才明瞭,修行人要把自己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要把它修掉,到哪裡去修?到哪裡去磨练?就是一切境缘当中。然后你不但遇到恶缘、恶人你不生气,反而感激,为什麽?没有这个境界现前,怎麽知道自己到什麽境界?自己的功夫到什麽程度?不知道。这个境界一现前,自己就清楚了,我有没有达到这个水平?我在这个境界裡面有没有定力,有没有智慧?我应付这些境界如不如法?这个如法与戒学相应。一切都如法,与戒定慧相应,与佛陀教诲相应,与性德相应,他怎麽不欢喜?法喜充满。纵然没有见道,距离见道位应当不远了。小乘的见道位是须陀洹果,大乘的见道位是圆初住菩萨,逐步逐步接近了。所以修行人最重要的,是要把凡夫知见淘汰掉。以往我们都是凡夫知见,顺自己意思生欢喜心,不顺自己意思就生瞋恚、生烦恼,诸位要晓得这是凡夫知见,这是轮迴心。我们要渐渐把凡夫知见、轮迴心远离,逐渐靠近佛知佛见,要靠近自性相应,这就对了,我们所走的路,方向目标纯正。这在过去跟诸位说过,我们不怕距离远,只要方向目标对准,就能一步一步接近,最后必定达到这个目标,明心见性、见性成佛,淨宗也不例外。

 

所以一定要注重修福,决定不能把这个疏忽了。确实有许多修行人重视修慧,疏忽了修福,固然也好,但是不圆满。佛在经上有个比喻说,「修慧不修福,罗汉托空钵」,罗汉天天出去托钵,没有人供养。他因为修慧,证到阿罗汉果;因为没有修福,没人供养。没有人供养,很苦的事情;自己苦倒无所谓,没有办法弘法利生。弘法利生要福报,你要真正有人供养清淨庄严的道场,这才能接引广大的众生,没有福怎麽行?可是你要是专修福不修慧,那更糟糕,所谓是「修福不修慧,大象挂璎珞」。他不修慧,所以他来生堕落到畜生道,变成大象;因为他有福报,这个大象是皇帝所养的,照顾得很周到,伺候得周到,出去的时候满身都挂着璎珞,金银珠宝,牠是畜生。佛称「二足尊」,二就是福慧,福慧两样都圆满,足就是圆满。所以佛法决定不是劝你别修福,实在讲是叫你福慧双修,一定要懂这个道理,你在生活方面、在修持方面才能够免除一切障缘。第八尊:

 

【清淨光明主城神。】

 

这个德号裡面的意思非常鲜明。『清淨』,一定要心清淨,心清淨之后你的身就清淨;身心清淨,这个环境,你所居住的环境就清淨,清淨就放光明。这是我们学佛人,特别是修淨土的同学要特别注意到。佛告诉我们入道的门径,入道就是明心见性,方法很多很多,无量无边,说之不尽。可是到最终极,到最接近心性,这一总归纳三个门,觉、正、淨这三门。三门当中任何一门进去,都是得大圆满;觉正淨,一即是三,三即是一,无论从哪一个门进去都得大圆满。所以我们修学,对于不同的宗派、不同的法门,一定要尊敬,一定要讚歎,如同诸佛菩萨在五十三参裡面所示现的,这是教我们学习。没有进去,也就是说你没有见性的时候,确实有三门;见了性之后,这三门就融合成一门。实在讲,连一门这个意念都没有,才是真正究竟圆满。我们在因地,因地没入门,清淨心,诸位想想,他觉不觉悟?当然觉;清淨心,他知见正不正?当然正。可见得一门在因地上已经含摄三门,果地上当然是圆融无碍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1月3日21:41:53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8187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