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(第190集/视频/文字)

 

再把门裡面的月亮拿掉,换成一匹马,就是闯(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(第190集/视频/文字)-图片1小篆)字。马儿突然夺门而出了,就有突兀惊人之义。所以闯,以马出门的样子,来表达突兀、勐冲的意思。而字形,就以马在门中来表示。所以汉字的构形和释义,真的非常生动、传神。

 

门是房屋进出必经的出入口,所以引申为关键之义。譬如《道德经》有言:「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」门又引申做事情的途径,譬如门径、门路;引申为解决问题的诀窍,如窍门。门本是房屋的一部分,引申为代表家族、门第,如《三国志》中有言,「汝勿妄语,灭吾门也」。又引申为学派、宗派,譬如门户之见,就是说偏袒自己所学门派的观念、理论,对其他门派存有偏见,说明缺乏兼容并包的眼光与胸怀。

 

甲二、指事

 

象形造字法能把生活中的实物画出来,对于没有具体形象可画的事情,如何表示呢?那就用到指事的方法了。「指事者,视而可识,察而见意,上下是也」。所谓指事,就是用抽象的符号指明其事,使人看见它可以识得它的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(第190集/视频/文字)-图片2

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(第190集/视频/文字)-图片3

〖大家想一想,用什麽样的符号来表示天空?天空广阔无边,虽有实体,却难画出其形状。人们只有抬头,才能望到高远的天空。天空是在人头顶上的,所以《说文》中解释,「天,颠也」。颠就是顶,是人的头顶,也引申为一切事物的顶端,都叫做颠。天是在人头顶上,所以天字古文的构形(甲文,金文,小篆,隶书,楷书)就是一个人的样子,突出大大的头顶。后来又把圆圆的头顶变成一横来表示,即,这一横就指示出天之所在。〗

 

天的本义是指天空,天空是至高之处,所以天有至高无上的含义,譬如称皇帝为天子。天又引申为时间单位,譬如一天,两天,白天。又引申为天帝、上天。天又指自然的,天然的。譬如《中庸》告诉我们:「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。」吾人当前的真心、本性是自然本有的,不待后天思惟、意识造作而成。这一念心性周遍一切时处,能知觉万事万物。万物有感,本性自自然然就会起相当的回应,而不假思惟计较。完全是真心本性的作用,就是道。回归自己固有明德本性的方法,就是圣人对我们的教导。

 

甲三、会意

 

倘若象形和指事的方法都不足以表达更複杂的场景、更丰富的意思时,怎麽办?老祖宗发明了会意造字法。「会意者,比类合谊,以见指撝,武信是也」。「比类合谊」,即排比、并合两类或两类以上的初文或字,合成一个新的字。「以见指撝」,就是可以看出合成的新字字义。譬如武,是排比「止」、「戈」两个初文合成的。止有停止之义,戈是古代的一种兵器,合起来,我们能够领会,止住天下的兵戈,不使之争斗动乱,才是真正的武义。信,是合「人」、「言」为信,意思是,说出来的话就是诚信。告诉我们,说话要诚信!要守诺言!

 

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(第190集/视频/文字)-图片4〖这裡分享给大家一个有意思的会意字,寒(小篆)。大家观察小篆字,能否从中领会寒冷之义呢?是房屋,在房屋裡面位居中间的是人(),旁边堆了两堆艸,表示用草覆盖周遭,还是不够暖和,因为下边结了冰(,为冰的本字,像水刚冻成冰的纹理)。所以《说文》中说:「寒(〗),冻也。从人在宀下,从茻。上下为覆。下有仌也。」合宀、人、二艸及仌会意,表示寒冷之义。寒的意思,由温度上的寒冷引申为生活的贫困和地位的卑贱,如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中,杜甫发愿,「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」。又引申为情感上的害怕、恐惧,譬如为人子弟者不能不谨言慎行,因为自私、无礼的言语举动,会令父母、老师寒心的!

 

甲四、形声

 

象形、指事、会意造字法中,是不带声符的。三种方法所造出的字毕竟还是有限,不足以表达包罗万象的宇宙和纷繁複杂的人事,怎麽办呢?宋郑樵在《通志.六书》中说,「六书也者,象形为本;形不可象,则属诸事;事不可指,则属诸意;意不可会,则属诸声,声则无不谐矣」。形声字是最方便、最能产字的造字法,所以汉字中将近百分之八十的字都是形声字。「形声者,以事为名,取譬相成,江河是也」。简单的说,形声字由两部分构成,一边是形符,表示事物所属的种类;一边是声符,表示字的读音。江、河从水,就表示字的类别,再取工、可来表示字的音。再譬如从「鸟」为形符的形声字,多为鸟类。如从「艸」为形符的形声字,多为草本植物。《说文》中每于各部首下说明,「凡某之属皆从某」,就是因为《说文》五百四十部首,绝大部分是形声字的形符。

 

形声字的声符,是语根(即语言发音根源)之所寄,语根相同的字,意思往往相同。这就是说形声字的声符,兼有表声和表义的双重作用。这也就是形声字的规律,声必兼义。譬如:从戋的一组字,戋、浅、贱、笺、栈。

 

「戋(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(第190集/视频/文字)-图片5小篆),贼也。从二戈。《周书》曰,戋戋巧言。」《易.贲》:「束帛戋戋。」戈是古代的一种兵器。戋字,合二戈会意,两戈相向,互相争斗,必有伤残,所以戋引申为小义。戋发音为齿音,ㄐ、ㄑ、ㄒ属齿音,齿音是小的声音,小音有小义。这是声义同源的道理。因此,凡由戋得声的字,都有小的含义。

 

譬如:浅(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(第190集/视频/文字)-图片6小篆),从水戋声。水是形符,戋是声符。戋有小的含义,浅就表示小的水。《说文》:「浅,不深也。」水小则不深、不广,故曰浅。

 

贱(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(第190集/视频/文字)-图片7小篆),从贝戋声。贝是形符,本义为贝壳类的动物,在古代曾以贝壳为货币,所以代表钱币,引申为价值。戋有小的含义,贱就是小的价钱。所以《说文》中说:「贱,贾少也。」

 

笺(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(第190集/视频/文字)-图片8小篆),从竹戋声。竹是形符,表示竹简。戋是声符,有小义。所以,笺就是小的竹简。古代以竹简为书,小片竹简就是今日所谓的便笺。《说文》:「笺,表识书也。」

 

栈(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(第190集/视频/文字)-图片9小篆),从木戋声。木是形符,表示木头类製作的。戋为声符,从戋得声的字,都有小义。所以栈就是小木棚。《说文》:「栈,棚也。竹木之车曰栈。」栈道,表示小的道路。小的旅社就称为客栈。

 

由这组字,我们就体会到形声字声必兼义的道理,懂得这个道理,很多字都可以系联起来学习了。

 

甲五、转注

 

象形、指事、会意、形声是六书中造字的方法,而转注和假借是用字的方法,这叫做四体、二用。「转注者,建类一首,同意相受。考老是也」。「建类一首」,是说文字的声韵属于同一语基(或双声,或叠韵,或同音)。双声,是两个字的声母相同;叠韵,是两个字的韵母相同;同音,是说两个字的声母和韵母都相同。「同意相受」,是说文字的意义相同,可以互相容受。转注,概括来说,就是语基相同(存在或双声,或叠韵,或同音关係之一),字义相同,而形体不同的文字之间可以互相注释。譬如考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(第190集/视频/文字)-图片10。论声韵,考、老是叠韵;论意义,《说文》中注释,「老,考也」,「考,老也」,两者意义相同;论形体,两字不同。所以,考、老两字转相注释了。

 

甲六、假借

 

「假借者,本无其字,依声託事,令长是也。」所谓假借,就是在记录语言时,因为同音多同义,借用已造出的同音文字代替未造出的文字。「本无其字」,是指字形而言,表示语言上已经在使用的某个词,可是未曾造出它的字形。「依声託事」,是指记录语言时,借用同音声的文字来表示这个未造出字形的字,表达它的意思。

 

譬如来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(第190集/视频/文字)-图片11,来的本义其实是麦子,甲文上像成熟而下垂的麦穗,中像麦秆,下像麦子的根部。《说文》中记载:「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(第190集/视频/文字)-图片11,周所受瑞麦来麰,一来二缝,象芒朿之形。天所来也,故为行来之来。」告诉我们,在周朝时,来其实是麦子一类珍贵美好的粮食。「一来二缝,象芒朿之形」,说明来是个象形字,像麦芒的形状。为什麽「来」假借为行来、来临之义呢?古人认为一切都是由道化生的,因此对天地万物总怀有感恩恭敬之心。对于养育生命的麦子,看似是经过人的辛劳种植才长出来的,但麦种和天地确是道化生的,是上天恩赐的,因此不敢居功。通过这个字我们可以体会到祖先的谦卑、感恩心,凡珍贵美好的都是道、是天恩赐而来的,因此借为行来之来。假借义用久了,久借不还,只好在来字的下面加了一个表示行走之义的夊,成为麦(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(第190集/视频/文字)-图片11小篆)字。

 

再为大家介绍一个字,西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(第190集/视频/文字)-图片12,大家观察西字本义是什麽呢?甲文、金文像鸟巢的样子,小篆字在鸟巢上有一个简化鸟儿的样子,表示鸟在巢中栖息。太阳西落,傍晚来临,万物都要顺应天时而归巢休息,鸟儿也不例外。后来因为鸟归巢栖息时,正是日落西方,所以将本义为鸟儿在巢中栖息的西,假借为东西之西。用得多了,就假借不还了,只能另外造了从木妻声的栖,代表鸟儿栖息,来还西字的本义。

 

西在典籍中常用之义,就是指西方。太阳从东方升起,西方落下。西是太阳所归之处,而日落西方时,万物都要回归家园,所以西又有归止之义。西方极乐世界,之所以称为西方,也是因为含有归止之义,表示那裡是我们的心灵回归、依止之处。

 

通过上述浅要汇报六书造字法及举例,相信大家都会感叹:汉字的构造和解释实在是太有智慧了!造字的中华圣哲老祖先,他们的智慧和德行绝非一般!惭愧学生亦有同感,学生曾在梦中,听到一句话,「汉字是自性,是共性」,就醒了。把这句话记在心裡,通过将近一年的学习,渐渐体会到中国的汉字能开启人的智慧,唤醒人的良知,是人类本有性德的展现。文字学博大精深,是一切学问、道业的基础!是沟通古今的桥梁,是转迷为悟的基石,是辨别是非、善恶的标准,是匡正风俗、端正观念、统一知见,构建和谐社会的起源。无怪乎,许慎先生感叹:「盖文字者,经艺之本,王政之始,前人所以垂后,后人所以识古。故曰,本立而道生,知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!」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2月30日11:33:48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8106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