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ngkong法师: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25集)新加坡佛教居士林

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1阅读模式

 

法门无量无边,哪些法门?穿衣吃饭都是法门,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没有一样不是法门,样样都可以帮助我们悟入佛的境界。佛的境界就是清淨平等觉的境界,就是自性原本的境界,禅宗裡面所谓的「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」,你要入本来面目的境界,那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纯真无妄,佛法的教学,终极的目的就在此地,这个目的在佛门裡面称之为成佛,成就果德,无比的殊胜。所以法门这两个字,我们一定要透彻了解它。

 

经文下面一句,『恆与智俱,尽未来际』。「恆」是恆常,永远不间断,与自性般若相应,「俱」就是相应的意思。这一点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很难。我们凡夫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他不是恆与智俱,恆与烦恼俱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这裡面都是烦恼,绝对没有离开烦恼。你裡面妄想分别执着,贪瞋痴慢,都与这些相应,这才造成生死轮迴的现象。生死轮迴为什麽不断?因为你恆与烦恼俱,非常可怕。今天佛教给我们,我们把它反过来,恆与智俱,高度的智慧。

 

由此可知,我们在平常讲席裡面所说的,说了很多次,诸位的印象不够深刻,我在台上看看大家面孔表情我知道。为什麽不够深刻?理解得不透彻。虽然多次听说,提起来有这麽个印象,究竟是什麽意思还是不清楚,还是很模煳,这样得受用当然就要大打折扣。凡夫过的是烦恼的苦日子,诸佛菩萨所过的是智慧的乐日子,怎麽会一样?佛法裡面常讲离苦得乐,我们学佛学它干什麽?就是学个离苦得乐。你不学佛,你永远过苦日子,苦从哪裡来的你都不晓得;学佛之后恍然大悟,明白了。我不甘心再过苦日子,我要过佛菩萨大自在、幸福快乐的生活,我也常讲,高度智慧的生活。譬如我们刚才说的世出世间的灾变,这些灾变的原因我们知道,发展我们知道,将来的后果我们也清楚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一点都不迷惑,这裡面就有乐。这个乐不是苦乐之乐,苦乐之乐都是苦,乐是坏苦,为什麽?感情用事。恆与智俱,那就不是感情用事,智慧用事。我们在一生生活当中谁做主?智慧做主,不是感情做主。感情做主容易造成许许多多的错误,智慧做主就不会有过失。造作一切的过失,佛家讲的造业,造作罪业;如果完全没有过失,这个人不造业。不造业,他怎麽会有业报?三途六道叫业报,我们不造三途六道的业,当然就能够超越六道轮迴,念佛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才真有把握,没有障碍。

 

「智」这个字范围深广无际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,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四十九年当中讲智慧用了多少时间?二十二年。不是容易事情,二十二年讲般若。我们从这个历史上也能够体会到,佛法教学的中心是智慧;也就是说,他老人家一生教学,最主要的一个课程是般若,般若就是智慧,这是主要的课程。在中国中文经典裡面,《般若经》的分量也是最大,六百卷。我们《华严经》八十跟四十合起来,除掉重複,《华严》才九十九卷,比《般若》差得远,仅仅是《般若》六分之一而已。这样大的经典,学习当然就感到困难。特别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,我们的生活跟过去的人起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变化,从前是农业时代,现在走上工商业时代,尖端科技的时代。过去几千年来,在农业社会裡面心都很安定,生活很安定、很平澹;现在社会这一转型,我们就很难适应,每天心思是乱糟糟的。什麽人在一天当中,心能够平静几分钟;不要说多,你能够平静十分钟、十五分钟恐怕都没有,你说这个多苦。在过去农业时代,一个人一天心裡平静一、二个小时是很正常的事情,现在这个心情能平静十分钟到十五分钟都很难做到,现在人过的什麽日子?这些事实我们不能不知道,不能不了解,然后才知道我们遇到佛法是多麽的幸运。你要遇不到佛法,没有人跟你讲;不读这些书籍,你怎麽会知道这个事实状况?你怎麽晓得这个事态的严重?

 

中国人对于《般若》不能不重视,也非常重视。《般若经》太长,没法子学习,抓纲要。所以在六百卷裡面选一卷,这一卷是什麽?《金刚般若》。《金刚般若》是六百卷裡面的一卷,中国人非常喜欢这一卷,我们一般称《金刚经》。是好,这一卷文字不长,只有五千多字,可是六百卷所说的精华都在其中,你能把这一卷贯通,换句话说,那六百卷也就通。就像此地讲的,一位他能够贯穿一切位,一卷能够贯穿六百卷。所以《金刚经》要能够懂得,也不是个简单的事情。前年我们在此地讲过一遍,用了四个月的时间,略说个大概而已,提供诸位同修做参考。意思说不尽,一卷的意思永远都说不尽。可是这个经裡面,最重要的纲要我们掌握到,念念与它相应,利益就无量无边。《金刚经》上每句话,《般若经》上不晓得重複百千次,所以诸位展开《大般若经》,重要的纲领你一定会牢牢记住,重複的遍数太多。前清葛慧居士也是个了不起的人,他将六百卷经作了一个节要,变成十卷,把六百卷浓缩成十卷,《大般若经纲要》,这个本子我们印得很多。我在台北也曾经讲过,没讲完,选讲,趣味无穷。

 

《金刚经》一开端告诉我们,都是讲事实真相,告诉我们,觉悟的人跟不觉悟的人差别在哪裡?不觉悟的人着相,觉悟的人不着相,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差别。不觉悟的人,他执着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;诸佛菩萨觉悟了,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。你要问我:我觉悟了没觉悟?你拿这四句经文对照一下就知道你有没有觉悟,你到底是凡夫是菩萨。菩萨是个普通的名词,菩萨不是神仙,菩萨是个明白人、觉悟的人,叫菩萨;换句话说,菩萨决定不执着四相。不着四相,真的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,就恆与智俱,离四相是智,真智。如果我们念念当中还执着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那你就恆与烦恼俱,你恆与迷俱,你没觉悟。佛在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很好,受持任何四句偈都能开悟。受持,受是接受,接受要把它做到。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念念都与离四相相应,你怎麽会不开悟?你怎麽会不成佛?如果念念还与烦恼俱,我们要真正提高警觉,我们学佛要想进一步,大难大难。

 

诸位同修一定要晓得,四弘誓愿这四句话,前后是四个顺序。今人学教为什麽比不上古人?古人按次序去做,所以他很顺利。我们在《高僧传》裡面、在《居士传》裡面看到,三年、五年开悟,十年、八年证果的大有人在,为什麽最近我们听都听说不到?一个也没听说。原因在哪裡?没有按次第做。我们今天把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捨掉了,没有这个心量。这个人我看到顺眼,喜欢他我度他;那个人讨厌,我才不度他,那怎麽行?完全是感情用事,迷惑当家,这怎麽成功?断烦恼这桩事情不干了,把它放下,不理会它,学法门,从这裡来学起。你看四弘誓愿,他从当中学起,像盖大楼一样,他不要地基,不要第一层,他从第二层盖起,永远盖不成功,今人学佛犯这个毛病。古人学佛是从地基上做起,所以我们看到成就辉煌,成就的人多。现在学佛,一个成就的都没听说过;别说没见过,听都没听说过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2月29日10:42:52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8083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