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ngkong法师: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24集)新加坡佛教居士林

admin 华严经讲述菁华评论1阅读模式

华严经讲述菁华

jingkong法师主讲(第二十四集)

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:12-045-0024

 

jingkong法师:华严经讲述菁华(第24集)新加坡佛教居士林

 

请掀开经本第十三面最后一行,昨天讲到「入法界藏,智无差别」,接着看第二句:

 

【证佛解脱。甚深广大。】

 

这裡面文字虽然不多,可是含义很深很广,我们应当细心去体会,尤其是要懂得怎麽样去学习,这才是非常的重要。智无差别裡面,我们讲到一些修行的原则,说到境智不二。凡夫,不仅仅是说我们六道的凡夫,六道之外,四圣法界在大乘佛法裡面所谓是外凡;佛家讲凡夫有内、有外,内是六道以内,外是六道以外的四圣法界。为什麽也称他们作凡夫?佛法真正的标准是在用心,如果是用真心,那就是圣人,就不是凡夫;如果是用妄心,那就凡夫,不是圣人。十法界裡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,十法界裡面的佛是天台家讲的藏教佛、通教佛,依旧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,不过他们悟性比我们高,他们用得正,我们用得邪。虽然他是用妄心,他那个妄心很正,与真心相应;不是真心,跟真心很接近,相应。我们也是用妄心,我们这个心用得很邪,都走向贪瞋痴慢、走向是非人我,这个亏就吃大了。所以六道称为内凡,十法界裡四圣法界称外凡。如果是真正转识成智,转八识成四智就叫圣人,那就不是凡夫。我们在一般经典上看到,《金刚经》是圣人的境界,不是凡夫,因为他要破四相,「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」,四相破了,那不是用妄心,是用真心。用妄心决定落在四相裡面,离了四相是用真心。

 

《大乘起信论》,你看看这书的名字,「起信」,起信当然是入门的一本书。它那个入门是大乘入门,不是普通入门。那个入门是什麽境界?圆教初住菩萨的境界,入的是这个门。相宗也有一本入门的书,《百法明门》,我想许多人都读过《百法明门论》、《大乘起信论》,你们应该都读过。《百法明门》它的标准在哪裡?也是圆教初住菩萨,希望你在这一百法当中觉悟。悟什麽?悟「一切法无我」。《百法明门论》是属于宗经论,它不是解释经的,是宗经论,整个这部书就是讲一桩事情。诸位如果明白这个道理,也就能够联想到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就一句话,「一切法无我」。一切法就是世出世间一切万事万法,弥勒菩萨把它归纳为六百六十法,造《瑜伽师地论》就是讲六百六十法;天亲菩萨为了便利初学,把六百六十法再归纳成为百法。所以它展开来就是世间、出世间一切法。

 

「一切法无我」,无我讲的是两种,一个是人无我,一个是法无我。人无我,给诸位说,烦恼障破了。烦恼障从哪裡来的?从我执,人我执来的,人我执是烦恼障的根。所知障是从哪裡来的?所知障的根是从法我执来的。所以法无我,所知障的根断掉了;人无我,烦恼障的根断掉了,二障断掉你就圆满成佛。大乘入门跟小乘确实不一样,小乘是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叫入门,入小乘之门;大乘之门要破二障。

 

我们读《百法明门》悟了没有?我的学生也有在大学裡面讲《百法明门论》的,他来告诉我学校裡开这门课,我就提醒他:你要讲明门,不要讲黑门。如果这一百法你讲了之后,叫人家又分别这一百法、又执着一百法,那就不是明门,那就变成黑门。他的妄想分别执着已经够多了,你又给他加一百个,很残忍的事情。天亲菩萨作这本书是叫人读了开悟,不是叫你读了之后又去记这一百法,又去分别这一百法,又去执着这一百法,那不搞错了吗?这个讲法,三世佛喊冤,都流眼泪。这些基本的道理我们要了解。由此可知,我们自己要不能够稍稍契入境界真的不懂;自己都不懂,怎麽能把别人讲懂?自己没有开悟,如何能令众生开悟?固然古时候也有这个例子,讲经的老师没开悟,听经的学生听了开悟了,毕竟是少数,千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,这不是常例。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瞭,经典的意思要清楚。

 

总而言之,清凉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,如果就理上讲,理是就性上讲、就体上讲,决定是空寂的,《般若经》上讲「无所有,不可得」。无所有这个话很难懂,我们听了,无所有不就是没有了吗?那你又搞错了,真有。真有,为什麽说无所有?我们六根接触不到,眼见不到,耳也听不到,身体接触不到,想也想不到。它真有,它不是没有,真的是真有,妄相是假有,那个本来没有的;体性是真有,现相是假有。真有是不可得,真有是无所有,所以佛实在是不得已用一个「空」来形容它,用一个「寂」,寂就是寂然不动,那是真的。凡是动的都是假的,无明,无明是动相;明,无明翻过来是明,明是静的相。这一点希望同修们要留意,特别是学讲经的法师们。智是静的,决定是静的,智慧;动是分别。所以你要晓得动生什麽?识,识是动的,智是静的。我们八识五十一心所是动的,把它转变成智,四智是静的,是清淨的、是不动的。

 

你明白这个道理,了解这个事实真相,修行的纲领你就掌握到。怎麽个修法?要修不动。《金刚经》上讲得好,修行的总纲领、总原则,「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」,不取相就是不着相,外不着相、内不动心。你把这个原则完全掌握到,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,功夫没有不得力。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原则,外着相、内动心,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功;再给你说,念佛都不能往生。念佛往生的条件,《无量寿经》上讲得很好,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,你要是心不定的话,有妄念在夹杂,就不是一向专念;《弥陀经》上给我们讲「一心不乱」、「心不颠倒」。

 

曾经有人给我提过,《弥陀经》要求的标准太高,一心不乱我们做不到,怎麽能往生?往生是一定要一心不乱,你才能往生。但是一心不乱真的不容易做到,几个人能做到?我们不能不再去查查经。罗什法师翻译是意译,他老人家翻成「一心不乱」;玄奘大师译的《弥陀经》是直译,那个文字就不是如此,梵文原本的意思,玄奘大师译的是「一心繫念」,跟「一心不乱」这个境界差好远。一心繫念我们做得到,一心不乱不容易。一心繫念怎麽说?就是我们一般世俗人讲的心裡面牵挂,一心牵挂,这个行。一心牵挂,你挂的什麽?把那个东西换成阿弥陀佛,那不就行了吗?你要是挂念你的钱财,把钱财换成阿弥陀佛;挂念你的儿孙,把儿孙换成阿弥陀佛,就行了。心裡面只繫念这一桩事情,不繫念其他事情,其他的万缘放下。玄奘大师译的,我们读了之后很舒服,觉得这个可以做到。

 

罗什大师译的有没有错误?给诸位说没错。怎麽没错?我们自己只要做到一心繫念,临终佛来接引,接引的时候一定是先见到佛光,佛光照你,佛光这一照就把你的功夫提升一倍,你本来是一心繫念,佛光一照就把你提升到一心不乱,罗什大师没讲错。所以要晓得,凡是往生的人,在临命终时见到佛来接引,受佛光的加持,功夫境界立刻就提升。所以我们念佛人只要念到功夫成片,一提升就是事一心不乱;如果念到事一心不乱,佛光一照一提升,就是理一心不乱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2月29日10:39:31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8080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