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ingkong法师:【答疑解惑】净土篇

admin 答疑解惑评论4阅读模式

 

问:功夫成片一语,请问首出于何经何论?

 

答:经论上虽然没有这个文字,但是有这个意思,正如同「带业往生」这句话,查遍《大藏经》没有,但是确实有这个意思,所以带业往生、功夫成片都是祖师大德们说出来的。我们读的书不多,但是近代修淨土的,几乎没有不读《印光大师文钞》的,《文钞》裡就很多次说到「功夫成片」。「片」是讲成一片,功夫打成一片。过去祖师大德跟我们讲过不夹杂、不间断,其实这些话也不是出在佛经上,佛经中只有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念佛的纲领:「都摄六根,淨念相继」,夹杂就不淨,中断就不相续。你要问不夹杂从哪裡说的?可以说从淨念上说的。不怀疑,也是从淨念上说的。怀疑、夹杂,你的心怎麽能清淨?真正做到「都摄六根,淨念相继」的功夫,其中浅与深的差别很大。

 

就像《金刚经》的大德注疏裡讲的,离四相、四见功夫是贯彻到底的。般若裡讲的观照功夫是贯彻到底的,淨土宗讲持名念佛的功夫是贯彻到底的,「贯彻到底」这句话佛经上也没有,可是那个意思都在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中。《圆通章》一开头,菩萨自己说:「我与五十二同伦」,这一句话就是贯彻到底。五十二是菩萨的阶位,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迴向、十地,等觉、妙觉,总共五十二个位次。换言之,从初发心一直到证得圆满的佛果,就是用「都摄六根,淨念相继」这个功夫。《金刚经》归纳之,用现代话讲,就是「看破、放下」。那是般若上用功夫,要离四相、四见,用看破、放下两种方法交互用功。

 

念佛法门就是这一句佛号念到底,我们称念佛号最浅的初步为「成片」。五十二个位次上,初信位就叫功夫成片;二信位以上就是事一心不乱。明白这个说法,当然也能体会到初信位是事一心不乱最浅的,刚刚接触到事一心不乱的边缘,但是这样的功夫就能往生。这样的功夫在其他法门裡没用处,不要说在圆教菩萨位上,即使从初信到六信位,在其他的法门都不能超越六道,要证到七信位才行。六信以下的菩萨,还在六道轮迴。要知道轮迴有隔阴之迷,有退转,所以修行的时间很长,道理在此地。果然能不退转,哪需要那麽长的时间!就是因为退转的时间太长,中断的时间太长。21-270-0001

 

问:请问功夫成片的内容及功用如何,行人如何达至?如何辨验?

 

答:功夫成片最容易辨别,这不能不知道。从早到晚,对人、对事、对物,接触办事务,事情办完之后,心裡面就是一句佛号,绝对没有一个杂念在裡面,这是功夫成片。事情来了,佛号放下,去办事;事也办好了,佛也念好了。初学的人功夫不纯熟,如果说办事也念佛,念佛也办事,说实在话,事也办不好,佛也没念好。要念佛念到上乘功夫的人才能在办一切事当中,也能淨念相继,那是已经到相当高段的功夫,初学的人做不到,所以初学的人要记住在生活当中锻鍊。

 

我们修行修什麽?就是修一切时、一切处,起心动念就是阿弥陀佛,不会再起别的念头,这时候的功夫叫成片,往生才有把握。一天到晚还有是非人我、贪瞋痴慢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,往生就一点都没把握。虽然念佛念了几十年,还是不行,这就是古德讲的不老实。由此可知,老实就成片,功夫成片就是老实,不老实是没成片。所以这是我们可以能够测验得到,自己会很清楚、很明白。我们念佛功夫得力不得力,也就从这裡看,今年比去年的妄念少了,这个月比上一个月妄念少了,我们念佛的功夫才算有进步。如果年年、月月都一样,这个问题就严重了。这样念佛号不能往生,不过也有好处,是来生变成福报。诸位一定要晓得,我们为什麽会有妄念?放不下!为什麽放不下?看不破!《金刚经》就是帮助我们看破、放下,然后我们念佛功夫就能成片,就能得一心。费了这麽长的时间讲《金刚经》的目的,就是希望帮助我们看破、放下。21-270-0001

 

问:如果功夫未达成片,但具深信切愿,请问命终者能否往生?

 

答:蕅益大师说可以。说实实在在的话,如果能做到深信切愿,我们相信他功夫已经成片了,你们想想对不对?他信得很深,愿很切,一心一意就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,这个地方当然就不顾了,他还会把世间放在心上吗?如果牵肠挂肚的事情一大堆,自称深信切愿,那是你自以为深信切愿,不是真的。真的深信切愿一定是统统放下,不再搞夹杂、间断,能够晓得无量劫来就是被这个害了。确确实实一切都是虚妄的,都不是真实,何必把它放在心上,把自己大好因缘耽误掉,这是真正可惜。21-270-0001

 

问:奉行精要十念法,而精诚一生不缺课者,其功行是否属于功夫成片的范畴?

 

答:一生功夫不缺是属于功夫成片,就是养成一个习惯,这个习惯养成之后,会起很大的作用,在临终的时候就凭这个习惯往生。虽然平时他还有许许多多事情要处理,有许多忧虑牵挂,但是在念佛当中确实万缘放下。每天我们用精要十念法,一天九次,一次大概一分钟,这一分钟当中能够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一天有九次就很有力量。你这一生不缺,养成这个习惯到最后你真能放得下。最后能不能往生就看你肯不肯放下,放下就往生。所以四十八愿,第十八愿是:临命终时一念、十念都能往生。那是一生都没有遇到过佛法,在临终时候遇到善友劝他放下,劝他念佛求生,他听了马上就接受,马上就放下,都能往生。由此可知,平常十念是很有作用的。但是念佛的时间无论长短,都要用真诚心、清淨心去念,一定要符合大势至菩萨讲的原理原则:「都摄六根,淨念相继」,才管用。21-270-0001

 

问:请问一向专念的要件为何?一心专念与一向专念之异同?

 

答:一心跟一向意思非常接近,但是它也有不同的地方。「一心」是什麽?没有二念,我们叫专心。没有怀疑、没有夹杂就是淨念,淨念也是「一心」。「一向」是一个方向、一个目标,方向就定在极乐世界,一心一意就是要见阿弥陀佛,这是一个方向。所以它很接近,但是意思也有差别。由此可知,一心难,一个方向容易。一向,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得到;但是一心是功夫,初学的人还不容易达到。21-270-0001

 

问:请问一心不乱与一向专念之关係如何?其个别之功用何在?大小本为同部之经典,何以标示要求不同,旨趣何在?

 

答:这个问题过去曾经有人提起。有少数学佛的同修,看到《弥陀经》上要求的是一心不乱、心不颠倒,他不敢念佛了,说这个要求太高,一生做不到,去学别的法门了。大多数的人读到一心不乱也不求深解,还能老实念佛,那就很可贵。这个问题既然提出来,我们要晓得,现在採取的《佛说阿弥陀经》,都是用罗什大师的译本,罗什大师是意译,不是直译。而《弥陀经》梵文原本的意思是一向专念,不是一心不乱,看玄奘大师的译本就了解。玄奘大师是按照梵文经本的句子直译,不是意译的。玄奘法师的译本与《无量寿经》讲的意思相同,使人读了之后不会怀疑。罗什大师有没有翻错?如果他翻错的话,玄奘大师在那个时候一定会提出来。既然玄奘大师看罗什的译本没有话说,那当然就完全同意,他并没有翻错。

 

法相、唯识是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中国翻成中文,但是并没有在自己手上成一个宗派,所以他不是法相宗的初祖,而在他学生窥基手上形成一个宗派,所以窥基大师是法相宗的初祖。何况窥基大师给《阿弥陀经》作注解《阿弥陀经通赞疏》时,没有用玄奘的本子,而是採用罗什大师的本子,由此可知,师徒对罗什大师的翻译是肯定的,决定没有翻错。

 

经文文字意思是「一向专念」,罗什大师翻作「一心不乱」。我们知道很难得到一心不乱,为什麽说罗什大师没翻译错?因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真的是一心不乱。我们功夫没到不要紧,有佛力加持,我们念佛到往生的时候佛来接引你,第一个是佛光注照,佛光一照就把你功夫提升一倍。我们是功夫成片,一接触佛光,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,就把我们的功夫提到事一心。凡圣同居土和方便有馀土都是属于事一心不乱;同居土是事一心功夫浅的,方便土是事一心功夫深的。这样说起来,罗什大师他所讲的并没有错。了解这个意思,我们就晓得各种译本的义趣都是相同的。21-270-0001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2月28日10:20:17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8050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