钟茂森博士(定弘法师)讲 无量寿经(第13集 有视频)香港佛陀教育协会

admin 无量寿经评论阅读模式

 

唐朝悟达国师,我们都知道悟达国师长了人面疮,冤亲债主找上门来。怎麽找的?皇上给他赐一个沉香宝座,拜他做国师,给他很高的荣誉,他就觉得自己真不错了。这是高僧,还有那麽傲慢的习气。一起这个念头,觉得自己不错,恭慎的心马上就退,这一退,护法神也退,不护你了,结果冤亲债主找上门来。悟达国师前身在汉朝的时候他是个官员,曾经上奏给皇上,奏请皇上把晁错给杀了。晁错是当时的大臣,晁错要主张削藩,历史上讲的削藩,把那些藩王的权力收回来,中央集权。引起了藩王的暴动、反叛,搞得汉朝当时岌岌可危,有大臣就奏请皇上把晁错给杀了,平息藩王的动乱。结果晁错怀恨在心,就跟着他。悟达国师后来做了十世的高僧,冤亲债主追不上来,有护法神保护,晁错就想要报仇,冤亲债主报仇。结果到这一世,他成为悟达国师,傲慢心一起来,晁错的鬼魂就能找上门来了,在他腿上生了一个人面疮。那人面疮长出来就像个人头一样,有眼睛、有嘴巴、有耳朵,都有的,五官俱全,还要吃东西,还能讲话,人面疮,痛得悟达国师死去活来,差点丧了命。幸亏后来得到迦诺迦尊者的调解,化解了这个怨,悟达国师才能够捡回一条性命。后来他做三昧水忏,佛门裡面一个忏仪,三昧水忏,就是这个由来。你就想想,恭慎的心多麽重要!我们念佛学佛,稍有成就,最怕就是失掉这个恭慎的心、诚敬的心,一起傲慢,立刻退转。所以,法藏比丘在这恭慎保持,功夫不退。

 

『修习功德,满足五劫』,法藏比丘了解了十方诸佛刹土裡面的这些因果、性相、事理,他要按照这方面修,光明白不行,他得真干,所以断一切恶,修一切善。凡是诸佛刹土裡面不理想的、有缺陷的这些果,法藏比丘都要把因给断了,那个果,果必有因,不理想的因、有缺陷的因,才会招致有缺陷的果。法藏比丘在这五劫当中修学,把这一切的恶因都断了,成就极乐世界这个果是圆满的,没有丝毫缺陷。这个时间「五劫」,真的不是短时间,法藏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,人家修学,真叫锲而不捨。

 

底下我们再看经文,『于彼二十一俱胝佛土,功德庄严之事,明了通达,如一佛刹。所摄佛国,超过于彼』。俱胝是古印度数字的单位,一般就是讲千万。在这裡讲「二十一俱胝」,这个数字跟前面讲的二百一十亿,其实全都是表法,都是表圆满。因为版本不同,原译本有五种,夏莲居老居士要会集起来,有的这一句从这个版本抽出来,那一句从那个版本抽出来,肯定会集起来文字上就稍微有一点点出入,但都是指一个意思。夏莲居老居士没有改动原文,完全用原经文。所以,前面讲二百一十亿佛土,这裡讲二十一俱胝佛土,其实都是一样。对这些佛国土功德庄严之事,这是国土裡头的依正庄严,因缘果报,「明了通达」。他没有一桩不明瞭,没有一桩不清楚,他取人之长,捨人之短,建立了极乐世界。「如一佛刹」,这个佛刹等于是所有诸佛刹土裡面的最好的版本。「所摄佛国」,这是他自己建立的极乐世界。「超过于彼」,超过彼,就是指刚才讲的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,统统超过。我们知道,肯定后后胜于前前,经过对前面认真的学习总结之后,你所做的国土肯定是超过。

 

这段经文,等于是说阿弥陀佛修学的历史。我们在这裡学习他,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也要学习,看到别人的善,我们就学习;看到别人的恶,我们就捨掉。在自己身上观察、反省有没有恶,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我们虽然不能说庄严整个佛土,我们先庄严自身,不断的积累善,积小善成大善,不断的去除恶,使自己达到纯淨纯善。所以,我们这个身等于也是所有善人的集大成,你修学就成功了。底下又说,我们看经文:

 

【既摄受已。复诣世自在王如来所。】

 

我们先看到这一句。法藏比丘建造了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是通过五劫的时间摄受而成。成就了这个极乐世界,老师还在,老师寿命四十二劫,老师还在,阿弥陀佛就要向老师去汇报,这是尊师重道。自己成就了不能忘本,所以自己一有成就,马上就到自己老师那裡去做汇报,交出自己修学的成绩。『复诣世自在王如来所』,就到了他的老师面前。这个极乐世界造好了,造好就好像已经出了图样,像建个房子,你得先有个图样,这个图样是经过了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的参学之后总结设计出来的,然后把这个图样交给老师,让老师来鑑定。底下我们再看经文:

 

【稽首礼足。绕佛三匝。合掌而住。】

 

他成就了。他成就了,他已经是所有诸佛所讚歎,这已经是可以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,老师都要佩服他,可是他对老师还是这样的恭敬。『稽首礼足』,稽首就是叩头、顶礼,礼足是用自己的头顶礼佛足。头是我们人最高贵的,用我们最高贵的头顶礼最卑下的足,这是最敬礼。对于尊长、老师没有丝毫的傲慢,哪怕自己有大成就,还是这样的谦虚,对老师感恩戴德,这给我们表演好样子,师道。现在社会上的人自己稍有些成就,父母老师都没看在眼裡,见到老师不可能说顶礼,点个头就算不错了,这是什麽?这样的人也不可能真有成就,他的所谓成就,都叫昙花一现,没有根本。根本是什麽?孝亲尊师。

 

我们在社会上看到一些所谓挣了大钱的大富大贵的人,假如没有德行,他只有两条路,一条,他是下监狱。有!哪怕是首富都有的到监狱裡去了。另外一条,他到医院去了,重病,业障现前,挣的钱拿来做医药费。为什麽?人没有福本,没有福之本,他那个福不可能长久。就像一棵树,它没有根、没有本,根就是埋在地裡,本是地上的那个主干。什麽是根?孝道是根。什麽是本?师道是本。你要真有成就,这个成就是永久的、持久的,你必须要有这样的一个根本,否则就是昙花一现。所以,师父老人家让我们扎根,最重要的就是这两个,孝亲、尊师。『绕佛三匝,合掌而住』,这都是行礼,绕着佛三圈,然后合掌向老师汇报。我们底下看经文:

 

【白言世尊。我已成就庄严佛土。清淨之行。】

 

对老师尊师重道,向老师做汇报说,「我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已经成了」。『庄严佛土』,就是指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,已经成了。『清淨之行』是讲正报,庄严佛土是依报。成了以后,老师听了非常讚歎。底下我们看经文:

 

【佛言善哉。】

 

老师看到学生这麽高的成就,由衷的欢喜,老师没有嫉妒,没有障碍。阿弥陀佛这是佛中之王,光中极尊,诸佛都讚歎,他的成就超过老师。老师寿命只有四十二劫,阿弥陀佛是无量寿,这个都超过了,可是老师没有嫉妒,反而讚歎『善哉』,这样真正是善知识。如果心有嫉妒,心量小,那就不是真正善知识。

 

在历史上也有老师嫉妒学生的。东汉时期的郑康成,大儒,他注解了《论语》,注解了十三经不少经典。他过去在马融座下学习,马融也是大儒,马融看到郑康成(郑康成跟他学了三年)把他所有的学问都学到了,而且知道这个学生将来了不起,一定超过自己,他就嫉妒。嫉妒怎麽样?郑康成毕业出山了,他就给郑康成送行,带着学生十里长亭送行,老师就想要暗算这个学生,所以叫所有的学生给他敬酒,一百多人,每人敬三杯酒,想把郑康成灌醉,然后派了杀手在路上要把他暗杀掉。没想到郑康成酒量特别大,三百杯下肚,连一点微细的礼节都不缺。李白「将进酒」裡面讲的「会须一饮三百杯」,就是讲这个。郑康成真的酒量大,心量大,什麽量都大。他也很有智慧,他知道他的老师嫉妒他,要暗算他,所以他跟他们讲说要走大路,结果走到半路他就偷偷的从小路熘走了。这是什麽?老师嫉妒学生。马融也是凡夫,不是什麽真正的大儒,他这样的心量,怎麽能成就大儒?所以,他的这个儒充其量叫儒学,他没有学儒。马融当时也是很有名的,做的官也很大,也注解不少经典,到现在还流传着他的注解。但是你说他这样的心行,就不配称为大儒,充其量是搞儒学,儒学家,不是学儒,他没学圣贤。我们师父常讲,儒释道三家传统文化,我们要搞学佛、学儒、学道,不要倒过来,搞佛学、搞儒学、搞道学。搞学问研究,跟你真干,那是两码事。老师在这裡非常讚歎自己学生的成就。下面经文说: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2月22日09:55:02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7704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