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书研习报告—论语 钟茂森博士(第105集 视频 文字)香港佛陀教育协会

四书研习报告—论语  锺茂森博士主讲  (第一O五集)  2010/11/18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57-007-0105

 

尊敬的诸位仁者,大家好!大家请坐。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《论语》,请看「宪问第十四」,第二十四章:

 

【子曰。古之学者为己。今之学者为人。】

 

这个话,我们看到李师公《雪公讲要》,他的注解裡头引用了「《集解》孔安国注」。《集解》,是三国时代何晏的《论语集解》,裡头引用了孔安国的注释,孔安国是西汉人。「为己,履而行之。为人,徒能言之」。这就是道出古今学者他们学习的态度和做法上有什麽不同。『古』是孔子那个时候说的古人,这是指上古时代,或者是夏、商、周三代这些圣贤的『学者』,他们学习圣贤之道是『为己』。这个为己,孔安国注就是说履而行之,就是自己把这个学问拿来落实,是自己去实行的。这个是把圣贤之道变成自己的人生态度,变成自己为人处事接物的行为,所以自己能得到受用,因而学得不亦悦乎。『为人』是徒能言之,这是『今之学者』他们的态度和做法。学来做什麽用的?他不是反求诸己,让自己成圣成贤,而是把所学来的学问去向别人讲说,来炫示,显得自己非常高明,但是自己没有真正的实行,所以徒能言之,只是能够讲说,因此他得不到受用。夫子讲的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,他这个喜悦得不到。为什麽?他学是学了,但是他没有习,没有真正的落实到自己生活,只是学点语言文字,皮毛而已。

 

所以,求学最重要的是端正自己的态度,要明确学习的目的是什麽,不是为了跟人家讲的。你说学传统文化,有的学得他很有受用,有的学得很烦恼,毛病习气依然改不了。何以故?就是这个态度上,他是为人,还是为己?为己,是用来成就自己,成就自己才能成就别人。《大学》裡面讲「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壹是皆以修身为本」,修谁的身?修自己的身,不是修别人的身。得自己学,自己真干,自己做到了,自然就能够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不是用语言,是用自己的德行。「今之学者」,夫子当时说这个话,就可见得那个时候已经有不少所谓的「讲诵之徒」。讲诵之徒是佛教禅门裡面的话,是讽刺那些只会口头禅的人,他没有真修实干,没有真正的修证功夫,拿着千七百则公桉来讲,讲得头头是道,甚至天花乱坠,但是没有真正的实行,没有实证,所以叫讲诵之徒,这都是讽刺的话。孔子那个年代,你看二千五百多年前就已经有了。那二千五百年后的今天更多!我们看这个传统文化,一看,不能是先对照别人,看哪个是那种讲诵之徒,首先还是看看自己是不是,这叫「古之学者为己」,这看自己。

 

很多的父母、老师,他们也在教《弟子规》,有不少的问题,都是关于自己家庭的问题,说自己学了《弟子规》,家裡人不肯学,引起诸多的矛盾和烦恼,来问我怎麽办。要是夫子回答,就用这句话,「古之学者为己,今之学者为人」,你学《弟子规》,你是为别人的还是为自己的?如果说学了《弟子规》处处去对照别人,看看谁犯了《弟子规》哪一条。他把《弟子规》一百一十三条能够倒背如流,一下子就能找到别人的毛病:你看这个人犯了「将入门,问孰存」,我明明在房间裡,他竟然敲门都不敲,就「匡」的撞进来了,很生气。他能够把《弟子规》那句立刻想起来,看到别人的毛病。可是,他没有回光返照自己,你为什麽会生气?你「扬人恶,即是恶」,你这《弟子规》自己没对照。所以,看到别人的问题,就看不到自己的问题,烦恼矛盾是这麽来的。假如,果然反求诸己,不去看别人过失,只看自己过失,那你就真正学到了。君子之道没别的,就在一个反求诸己。等你真正为自己成就而学习,你会不知不觉的发现,其实你的家裡人都在跟着转,你周遭的人、社区的人都跟着转。《大学》裡讲的,你知「本」了。知什麽本?以修身为本。因为你自己的身是本,那个家、国、天下是枝末。所谓「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,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」,凡是一切事物都有个本末,宇宙裡面的根本是自己的身心,所以,以修身为本,修身又是在正心。这个宇宙外面的环境,人事环境也好,物质环境也好,全是你这个身心的感召,你有什麽样的身、心,就会有什麽样的环境。这个要知本,知道这个「本」很重要,你就知道先后,知其先后,则近道矣。修道要从哪下手?不是从别人那下手,不是先改正别人,而是先改正自己,这叫实学,真实的学问。这就是夫子讲这两句话的意思之所在。

 

蕅益大师注解当中讲得特别的深刻,他注解这一句说,「尽大地是个自己,所以度尽众生,只名为己。若见有己外之人可为,便非真正发菩提心者矣」。这个话,可以说点出了儒释道圣贤心法,真正把这个话悟透,你就成圣成贤了。你看,尽大地是个自己,「古之学者为己」,他要明白自己不是就这个一身。当然身是个根本,这叫正报;外面环境,尽大地叫依报,依报随着正报转,所以一切万物跟自己是一体的。这个尽大地,实际上更准确的意思是尽宇宙,整个宇宙就是一个自己,自己以外没有众生。不论是有情众生也好,无情众生也好,全是一个自己。就好像我们这个身体,有很多很多的细胞,不计其数。这细胞,每一个细胞就好像一个众生,所有的细胞合起来组合成一个自己,哪个细胞不是自己?全是自己。所以你能够真正明瞭这一点,你发菩提心了,度众生,度尽众生,只名为己,都是叫为了自己,成就自己的法身,这个叫觉悟。发菩提心就是觉悟的意思。你觉悟什麽?就是觉悟这个,众生跟自己一体。你要是对这一点没认识清楚,即使你度众生也不叫发菩提心。因为还有人我的分别,还有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这没有发菩提心。真正发起人我一体、众生与自己不二这样的心,这叫发菩提心。

 

我真正对这点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,还是今年年初。当时我跟我父亲住在一起,住了一个月。父亲因为天气变化感冒了,感冒结果就转成肺炎,终日终夜的咳嗽。我带他去医院打吊针,没有什麽效果,很严重,晚上不能睡觉。我照顾他,晚上也陪着他,跟他一起念佛。当时我看到他非常难受,我就想到,我很希望代他受苦。于是我就在佛前祈求,愿自己代父亲受这个病苦,希望父亲能够早日康复。结果这一求,真灵验,我也得了肺炎。后来才两天,我们也没有到医院打吊针,我自己也没吃药,我父亲就吃了一些中药,结果就好了,他好了以后我就好了。这事情让我感受很深。中国讲的这个「孝」字,老字头,子字底,是讲父母跟我们是一体。只要你的心真诚,你真的可以代自己父母受苦。就好像他这个苦就是这麽多,两个人分担不就很快好了吗?你全部给他分担,他不就轻了吗?这真有这样的感应。于是我就在佛前发愿,因为学佛了,晓得一切众生跟我们也是一体,我们看一切男人是我父,一切女子是我母,对我们现在生身的父亲能发这个心,那对一切众生你能不能发这个心?所以我就在佛前发愿,愿代众生受一切苦,祈求三宝加持,能够将自己点滴功德迴向给众生。可能这只是杯水车薪,这个火很大,你想救火,你只有一杯水,可能微不足道。但是,夫子讲过一个话,叫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」,你这个心得有。发了这个心以后,先要努力成就自己;自己成就之后,自然就能成就众生。你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了乘愿再来,就能圆满大愿。像《普贤行愿品》裡讲的,「我既往生彼国已,现前成就此大愿,一切圆满尽无馀,利乐一切众生界」。普贤菩萨是等觉菩萨,尚且发愿求生淨土,方可成就他的大愿。他那是十大愿王,那真正是菩提心,菩提心在极乐世界圆满。

 

我们现在每天晚上讲《无量寿经》,对这点大约就有了比较清楚的概念。所以等到你度尽众生,就叫成佛了,成佛之后,你会发现是什麽样?原来其实不是在度众生,只是在度自己。第一个,众生跟自己不二,哪裡有众生跟自己的分别?所以度众生不就是度自己吗?所以度尽众生只名为己,就是为自己,自己以外无众生可度。等你成佛之后,你会发现什麽问题?原来这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。本来是佛,还要你度吗?你要去度,等你度尽了之后,你才发现根本没度,他们本来就是,本来就度了,就你一个人没度。所以你看,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后,他说什麽话?说「奇哉、奇哉!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」。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后,他觉得真是奇妙,连说出两个,奇哉、奇哉!奇怪什麽?原来自己都没想到(这都是示现给我们看的),原来众生都有如来的智慧、如来的德能、如来的相好,一点不缺。换句话说,众生就是佛。

 

等你成佛了之后,你跟释迦牟尼佛一样会发出这样的感叹,众生原来就是。那以前为什麽没发现?因为有妄想分别执着,不能证得。谁的妄想分别执着?你可不要说,「是因为众生有妄想分别执着,所以他们没有证得如来智慧德相」。原来我都是这样理解的。这是什麽?为人了,今之学者为人。你去为他,「你有妄想分别执着,所以你不能证得如来的智慧德相」,原来我都是这样想的。现在终于明白了,这个话不是说众生,是说自己,但因自己有妄想分别执着,不能证得。不能证得什麽?不能证明这个真相。什麽真相?「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这个真相。我自己不能证得,不是众生不能证得,是我没有证得。过去有妄想分别执着,没有证得。现在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,成佛了,证得了,原来众生就是佛!过去因为有妄想分别执着,所以看到佛也是众生。现在成佛了,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了,看到众生就是佛。都是自家的事,哪裡跟外面有关?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5日08:15:04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3584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