钟茂森博士(定弘法师)讲 无量寿经(第13集 有视频)香港佛陀教育协会

admin 无量寿经评论阅读模式

 

钟茂森博士(定弘法师)讲 无量寿经(第13集 有视频)香港佛陀教育协会

 

第二个,改环境。环境怎麽改?它自己改。就好像相貌是它自己改的,你要主动改,那就不是。你说我想主动改相貌,我去搞美容,我嫌我的鼻子矮,我就去架个架子在裡头,不是,那愈改恐怕愈不自然,愈难看。我们认识有人就是,女孩子喜欢美,嫌自己鼻子矮,她就架了个架子。结果十多年之后,架子在裡头就不好使了,不好使就换,换了之后更麻烦,鼻子塌下去更难看。改相貌不是这样改的,你要改心,通过改心来改相,这是从根本上改。环境也一样。你嫌自己这环境不好,你是什麽?自己感召。你要从自己心中改,依报随着正报转,随着你修行提升,环境也跟着愈改愈好,风水也好。古人有一句话叫,「福地福人居,福人居福地」,你是真正有福的人,你到哪儿,可能那个地方原来风水不怎麽好,你去到那裡住上一段时间,风水就改好了,你有福;假如我们没福,到个好风水的地方住上二、三年,风水全被破坏了,没福。所以,与其想着怎麽样去找个风水宝地,不如好好修自己的心。你真有福,你怕找不到好风水的地方吗?古人,这些高僧大德,他们选择道场,我们现在看那些地方都是风水宝地。是不是这些祖师大德很会看风水,挑的那个地方正好都是风水宝地?不是,祖师大德才不在乎这些风水。他为什麽偏偏住的都是风水宝地?是因为他们是大修行人,原来那个地方可能没那麽好风水,他在那一住,住上几年,风水全改了。所以,抓住根本修行,这个重要!我们学佛,佛叫「二足尊」,二足尊,足是满足,二是指福德和智慧,福德、智慧两个都圆满,这就是佛。那是什麽?他因地上修行真正圆满。

 

这裡法藏比丘看到这些诸佛国土功德严淨,严是讲它的福德庄严,淨是讲功德,功德是清淨。功德裡面包含着福德,但是福德裡头不包含功德。譬如我们去修福,我们布施、救灾、济贫、印光碟、推动传统文化,花了不少钱,但是感觉到自己功德很大,很傲慢,这心就不清淨。就变成什麽?他有福,但是没有功德。过去梁武帝见达摩祖师,他就是这样炫耀自己功德大,建了四百八十座寺庙,度僧十几万人,他就问达摩祖师,「你看我功德大不大?」达摩祖师说了四个字,「并无功德」。这好像冷水浇头,然后梁武帝很不服气,「你怎麽能说我没有功德?」很生气,就不护达摩祖师的法。达摩祖师只好跑到少林寺去面壁。达摩祖师有没有说错?没有说错,确实梁武帝没有功德。为什麽?心不清淨。心清淨才叫功德。他自己做了这些事,他还念念不忘,跟别人炫耀,这哪是清淨心?但是他有福,福是有,享福是在六道裡面享,他不能出三界,这个我们要明白。六道裡面的福都叫有漏福报,什麽叫有漏?漏叫烦恼,有烦恼,享福的时候还生烦恼。我们世间人说,「你这福气很大」,福后头要跟着气,你福是很大,气也很大,又享福、又生气,这是什麽?他没有清淨心。所以,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,我们要修功德,功德裡头自然含有福德。

 

『广大圆满之相』,「广大」是指十方无尽的诸佛刹土,这真是广大。「圆满」就是,他的老师给他讲解这些诸佛刹土,一个都没漏,圆圆满满,全给他说出来。还『应其心愿,悉现与之』,不但给他讲,把道理讲清楚,还用神力把诸佛刹土给他展现出来,这个教学是太伟大了!像我在这儿给你讲《无量寿经》,乾说,你们还没看到。要是我有佛的神力,我这说一下,不用说那麽多,给你展示出来,那就成了,你就能直接看到。释迦牟尼佛在经上他就是这样,说完之后他可以最后给你展示出来,第三十八品「礼佛现光」,就给你展示极乐世界。在《观无量寿佛经》裡面我们也看到同样的情形,释迦牟尼佛为韦提希夫人讲法。韦提希夫人是她儿子不孝,把他父亲害死了,篡夺王位,把他母亲也幽禁起来,韦提希夫人是心灰意冷,这个遭遇这麽苦、这麽悲惨,她不想留在这世间。所以,她向佛的方向礼拜,因为她被幽禁起来不能见佛,她是虔诚的佛教徒,向佛礼拜,希望佛给她排忧解难。结果这边一感,那边佛就有应,佛就腾空而来,带着这些弟子们就从空中降下来,在她面前给她说法。怎麽说?也是一样,给她演示十方诸佛刹土,让她自己去看、自己去挑,妳想到哪个世界,妳自己看,妳选择。结果后来韦提希夫人选择西方极乐世界,要到阿弥陀佛那个国土去。她的选择非常正确,佛讚歎她,告诉她如何修行才能往生到这个世界。释迦牟尼佛跟当年世间自在王如来一样,也是用这种方法演示,那个教学真是好!我们这儿说一百个小时,还不如人家几分钟演示出来就够了。所以,一定要亲近佛,你才能够得到这样殊胜的教学成果。

 

『说是法时,经千亿岁』。讲这个法不是短时间,你想想,这一切诸佛刹土都得讲到,都得给你演示到,这需要多长的时间!这是教学要长时薰修,老师是诲人不倦,学生是学而不厌,师徒两人真的是一个爱教、一个爱学,真叫师资道合。讲了多久?「千亿岁」,一千亿年。他们的寿命也长,四十二劫,这四十二劫是相当长的数字。劫是有很多种说法,有的说这一劫有多长时间?说天人穿的纱做的衣服,他寿命很长,有一个四十里长的大石头,天人百年下凡来用他的轻纱划一下,然后就走了;百年之后再来划一下,一直划一下、划一下,划到最后,把这四十里地的这麽长的石头全部划没了,全部磨掉,这时间还不到一劫。你想想,这时间多长!四十二劫,那个时候人的福报很大,寿命长久,学,他就能学得成就。他学一千亿年,他也得有这个寿命才能学到。我们这裡的世界众生福报小,寿命「人生七十古来稀」,能活到七十岁就不错了,你能学多少时间?没学成,断气了就中断了,来世还得看能不能遇到佛法;即使你很幸运再遇到佛法,你也不一定学很长时间,又断气了。每次都不能学成就的话,生生世世学,都没学成。我们这世界没办法,这叫命浊,换句话说我们命苦。所以,为什麽释迦牟尼佛劝导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,西方极乐世界是人人无量寿,你到了那裡,你爱学多久就学多久,无量劫的寿命。世间自在王佛才四十二劫的寿命,他是无量劫,更长久,你说你能不成佛吗?你肯定成佛,你不中断的学习。

 

在这裡师徒二人给我们表演教学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耐心。我们想在佛法上修学有成就,真的得有耐心。师父讲的,你想成就,首先要扎根,把根扎好,《弟子规》、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道经》你都得落实,落实了之后,你一门深入《无量寿经》,你学十年就能成就。这个时间其实不长,但是一般人觉得这也不短,「十年寒窗,一举成名」,这古人讲的,我们不要成名,我们要成就。如果你没有下十年的功夫在一部经上学,你也不能成就。你要是没有耐心,学了一下就换别的题目,换别的经,学了这门又学那门,杂七杂八的搞了一大堆,最后学什麽都不成就。所以,这真的得有耐心,耐得住寂寞,你就有成就,心才能得定。学佛就是修戒定慧,不是说你搞多少学问,你读了多少经,你能讲得天花乱坠,那充其量叫搞佛学。现在搞佛学的人也不少,大学裡教佛学的教授,他们是佛学家,什麽都懂,甚至他们梵文经典都会看,可是他烦恼没断,一天到晚都活在痛苦和烦恼当中,生死不能了,他不是学佛,他最多是搞佛学。我们不要搞佛学,要学佛。学佛是什麽?断烦恼,修戒定慧,这是真学佛。咱们不用羡慕那些学得很多、很杂的,我们知道他没有成就。真正成就你是成就戒定慧,你这生能够了生死、出三界、生淨土、成佛道,这才是真成就。这个窍门在于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。我们再看底下经文:

 

【尔时法藏闻佛所说。皆悉睹见。起发无上殊胜之愿。于彼天人善恶。国土粗妙。思惟究竟。便一其心。选择所欲。结得大愿。精勤求索。恭慎保持。修习功德。满足五劫。于彼二十一俱胝佛土。功德庄严之事。明了通达。如一佛刹。所摄佛国。超过于彼。】

 

『尔时』是讲世间自在王佛为法藏比丘说这个法的时候,不是说千亿岁之后,是在千亿岁当中,他闻法之时,他听经闻法千亿岁。在这个求学当中,『闻佛所说,皆悉睹见』,听到他的老师给他讲这些道理,同时这一切诸佛刹土裡面的「功德严淨,广大圆满之相」,他统统都见到了,所以有非常深刻的体悟。「闻佛所说,皆悉睹见」,然后他就『起发无上殊胜之愿』,这个愿就是建立西方极乐世界的愿,这个愿不是他一次就发出来的,他是一千亿岁当中累积成就的,逐渐逐渐发出来,不断的发,不断的修证,不断的圆满。这是我们现在人讲的科学精神,不是一时冲动,而是经过长时间的探索、研究、总结,最后形成这样的大愿。看到一切诸佛国土当中美好的,全部蒐集起来;看到诸佛国土裡头那些不好的,就把它捨掉。所以,『于彼天人善恶,国土粗妙』,「粗」就是不好的、有缺陷的,「妙」就是庄严美妙的,进行了会集。这极乐世界也是个会集版本,跟《无量寿经》一样,《无量寿经》是会集本,我们现在读的;极乐世界法藏比丘当时也是会集,他会集十方诸佛刹土一切最庄严美好的这些方面,真是庄严国土之集大成。『思惟究竟』,通过这样认真的学习,这个学习可不是光从文字上面、光从语言上学,他真正在这裡头看到了,等于是到十方诸佛刹土去参学。他不是学空的,他实实在在的,古人讲的「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」,他不仅是万卷书、万里路,千亿岁当中是无量无边的理、无量无边的事,统统都通达。在这裡我们看到,然后他发这个愿,还要「思惟究竟」,证明法藏比丘建立极乐世界真的不是凭空捏造,真正是通过认真的学习、归纳、总结,最后得到的。

 

「无上殊胜之愿」,就是后面讲到的四十八大愿,我们后面看到这四十八大愿确确实实非常的殊胜。最殊胜的,在这裡我先给大家透露一下,四十八大愿裡面最殊胜的是第十八大愿,叫「十念必生」。我们知道极乐世界好,往生要是很难,这对我们来讲也就等于痴人说梦,得不到,很难去。但是去极乐世界不难,十念就必生。无论你是什麽样的境界,你只要具足信愿,真相信,真愿意去,临终十句佛号你就必生。过去造了很多业,带业往生,这是其他一切法门当中没有的,只有淨土法门有,能带业往生。其他的法门都得消业,你才能成就,这个法门可以带业。所以,过去即使造了很多业,你不要害怕,也不要心裡有阴影,你真正发愿求生淨土,过去种种就好像死了,不再回顾,不再去想它,更不要去内疚,就是这样,咱以后不造就行,我们现在重新做人。我们要往生佛国,想到我现在就要去极乐世界作菩萨,我是极乐世界的人了,不能再干那些不好的事情,后不再造,你十念都能往生,很容易就去。这裡带业往生特别要提到,是带旧业,不是带新业。新业是什麽?你现在还在造,那叫新业。旧业是过去的,你造了,造完了。过去造了,造了就造了,现在忏悔,不再造,不再造新业,你这十念能往生。如果还在造新业,对不起,你就不能往生。为什麽?你不想去。你想去,你还会想造业吗?

 

有人在问,极乐世界我怎麽去?最简单的,你肯去就能去,讲得最简单就是这样。他说,「我肯,就是我放不下」,你说你放不下,你真肯吗?你真肯去,你就得放下,你不放下这个世界,你怎麽能往生极乐世界?你造业都不肯放下,你怎麽能够往生淨土?你肯就行,就这麽简单,不再造新业了,你就带业往生。这个法门,在所有法门中是最容易的,叫易行道。但是说容易也不容易,不容易在哪儿?你放下不容易,你不肯放下。你要真肯放下,决定是万修万人去。凡是不能去的,就是因为放不下,就这麽简单。法藏比丘在这裡也给我们示现,『思惟究竟,便一其心,选择所欲』。你所欲的是什麽?你要所欲的,你想往生极乐世界,那你就「一其心」,就把你的心念归一,一心一意求生淨土,你就决定往生。你还想,「我又想去极乐世界,这边我又想赚钱,又想吃喝享受」,想这想那,你就不是一其心。阿弥陀佛一看,你这善根福德还没成熟,那就随缘,等你成熟再来。什麽时候你明白了,你思惟究竟,你都懂了、明白了,你就一其心,你一心一意求生淨土,那你就决定往生。所以,一心很重要,不能二心、三心、四五六心,这麽多的心,真是往生就不可靠。阿弥陀佛在这裡他是一心「选择所欲」,他这个一心是真心,真心没有妄念。这个一心标准就高了,就是《弥陀经》讲的「一心不乱」,这一心当中没有妄想、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,全用真心。真心来选择,绝对不会有差错。我们讲他的心是纯淨,所以他的选择决定正确,他建立的极乐世界真的是最美好的。

 

下面讲『结得大愿』,他老人家的愿望就圆满了,就在此时他的四十八大愿就成就了。成就之后,他底下还有『精勤求索』,精是精进,勤是勤奋不懈。法藏菩萨他精进求索,不是为自己,一切都是为众生,建立极乐世界做为众生成佛最殊胜的增上缘。『恭慎保持』,恭是恭敬,慎是谨慎。能有恭慎之心,这个境界就不会失掉,就不会退转。我们修行,往往修行到一定程度,有了一点点小成就,开始觉得自己不错了,稍微起了那麽一点傲慢心,觉得自己不错,这恭慎的心就失掉了,立刻就退转,快得很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2月22日09:55:02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7704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