钟茂森博士(定弘法师)讲 无量寿经(第12集 有视频)香港佛陀教育协会

admin 无量寿经评论阅读模式

 

钟茂森博士(定弘法师)讲 无量寿经(第12集 有视频)香港佛陀教育协会

 

现在我们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提倡大家修六和敬。要知道六和敬是安乐的基础,你修六和敬,首先自己得到安乐,你心平气和。你怎麽样才能跟人和?最重要的一点,是要求自己修,不能要求别人跟我和。你要要求别人跟我和,说句老实话,你永远不能跟人和。为什麽?因为你有要求别人的心,这就是冲突,这跟对方就已经有了对立,你要控制他,要求「他跟我和」,这是控制的念头,要把这个念头放下。放下之后,你就自然跟别人能和,跟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没有不能和的。你要知道,一切人事物都是我这一心变现的,你就知道我们是一体的,有什麽不能和?就像全身,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细胞,都是一体的,细胞与细胞之间不会打架,它是和的,和睦共处,互相合作,是吧?人体各个器官都要有它自己正常的运作,之间不会起冲突,一体。也不会嫉妒,眼睛不会嫉妒耳朵,说「你能听,我也要听」,那就麻烦了。眼睛就管看,鼻子就管闻,耳朵就管听就行,各司其职,各尽所能,都服务于这一体,你就是健康的身体。

 

我们大家就是这身体裡面的每一个细胞、每一个器官,一个团体等于一个器官,每一个人就好像这裡面的一个小细胞,有什麽不能和?你会说,「是他不跟我和,我想跟他和」。有时候,你要知道,可能是会产生一些冲突,不是我有意跟他冲突,是他不明白,他是煳涂人,他要跟我冲突,那怎麽办?你要想到身体当中也有冲突的时候。譬如我们嘴裡头有牙齿、有舌头,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个经验,偶尔牙齿会咬到舌头,有吧?那就是冲突。舌头要不要报复它,「牙齿这麽坏,我把你都拔掉」?它不会这样想。为什麽?一体。冲突也是暂时,可能是因为互相之间沟通不够得力,对方可能一下子没想过来,就冲突了。不要跟他计较,不要跟他计较就没事,风平浪静;愈计较,事就愈大,你一拳我一脚就打起来了。只他打,我不打,就打不起来,一个巴掌也打不响,两个巴掌才能打得响。所以,我只要求我自己跟人和,绝不跟人起冲突,这世上就没有冲突。有冲突是你内心裡已经起冲突、起对立,你要跟人家对立,冲突就没办法解决。

 

真正学佛弟子,你自己想得安乐,也想让众生得安乐,修六和敬很重要。学佛弟子,我们师父讲,要内修五德,外修六和。五德,这是儒家孔老夫子的五德,温良恭俭让。温是温和,良是善良,恭是恭慎,俭是节俭,让是礼让,我们永远都要观照自己,能不能做到这五德。对人温厚善良;自己做事恭敬谨慎;待人有礼;不浪费,节俭是不浪费,惜福。现在资源耗费太多,环境受到严重污染,假如大家都有环保意识,都能节约一点,自然这个世界就会比较美好,节俭很重要。还有礼让,让是礼让,当别人跟我起冲突,我能够忍让,绝不与人争。

 

像老子《道德经》裡讲的,「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」,它只会利益万物,到哪儿它就滋润这裡的草木,它不会跟人争,水都往低处流,把高处让给别人,自己都甘愿到最低处,上善之人。我们要学水,学这一点,永远谦卑、礼让。你要想到极乐世界去,你要知道极乐世界是上善之人俱会一处,《阿弥陀经》上讲的「诸上善人,俱会一处」。什麽叫上善?若水就上善。这是我们需要学的,内修五德,外修六和,这样你就有资格到极乐世界去。极乐世界每一个菩萨,这些学生,极乐大学的学生们个个都是五德圆满,六和圆满。所以,极乐世界等于是个大的六和僧团,所有的人互相都那麽和敬,绝对没有冲突,个个都是最善良的人。我们想要到极乐世界,得朝着这方面努力。人的德行很重要,不光说念佛就能往生,如果没有德行,念佛也不能往生。我遇到一个同修,他就跟我讲,他欠了人钱不想还,想躲到深山老林裡面念佛往生。这样的心,他能往生吗?欠了人家钱一走了之,这个心不善,哪能往生?善良的人,上善之人才能往生。我跟他讲,你这种人一定得把债还完了才能走,债没还完,你念佛也不能往生,将来还会做驴做马还,还完了,再遇到淨土法门才能够往生。这个我们要懂得。在这个世间真的就是酬业,欠人家就得还,人家要,就全给他,一点跟人家争的念头、一点要讨人便宜的念头都没有,逆来顺受,你的心自然就安。

 

底下经文说,『常运慈心拔有情』。「常」就是没有间断,「慈心」是慈悲心,这个慈悲是「同体大悲,无缘大慈」,佛菩萨对众生的慈悲叫大慈大悲。这个「大」不是大小对待那个大,它没有大小,我们称这个慈悲叫大慈大悲是讚歎那个慈悲到了极点。到了极点是什麽样的慈悲?同体的大悲,无缘的大慈。同体就是我跟你同体,我帮助你没有条件,无缘就是没条件。你想想我们这身体,全部的细胞、全部的器官都是一体,譬如说左手要是痛了,右手去抚摸它,你还讲什麽条件?说你左手得给我右手多少钱,我才能帮助你,哪有?同体的!帮助是应该的,不帮就不应该,这叫大慈大悲。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救拔有情众生,有情不仅包括六道,也包括九法界一切众生。即使出了六道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他们也有情,这个情就是指烦恼,有情识。虽然他们已经觉悟了,但是叫觉有情,那个情还没有断乾淨,有烦恼他就有苦受。所以,阿弥陀佛要把这些全部都度尽,度到极乐世界让他们都成佛而后已。这裡讲『度尽无边苦众生』,这「苦众生」不仅包括六道,也包括四圣法界,这叫无边,无量无边。当然这专指三途六道也说得通,这是阿弥陀佛悲愿特别偏向于最苦的众生。这八句经文可以说是四十八愿的核心,「感得广大清淨居,殊胜庄严无等伦」底下这八句,四十八愿也就是这八句经文的展开,第六品就讲四十八愿,实际上浓缩起来就是这裡的八句,两首偈子。

 

我们看底下经文。发愿就到此就讲圆满了。底下最后还有一首偈子,第十八页,最后一首偈是法藏比丘祈请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佛为他做证明。他发了愿,发愿一定要做到,他的决心非常坚定,请佛来给他印证。我们来看经文:

 

【我行决定坚固力。唯佛圣智能证知。纵使身止诸苦中。如是愿心永不退。】

 

这首偈子读起来就感觉到一身正气,铿锵有力,那是法藏比丘那种坚定的道心,让我们感佩。『我行决定坚固力』,字字都是掷地有声,一点疑惑都没有,「决定」,发了的愿决定要做到,愿力坚固,任何的障碍都不能够动摇法藏比丘的大愿。『唯佛圣智能证知』,法藏菩萨发愿的时候已经是菩萨了,登地的菩萨。实际上也有古德注解当中讲,法藏菩萨都是乘愿再来的,叫从果向因的法身菩萨。从果向因是什麽?他已经久远劫成佛了,现在倒驾慈航,重新来示现作菩萨,发这个愿。这两种说法都能够讲得通,这裡是他那时候就是菩萨。他发的愿,他说只有佛才能知道。佛是圣智,这个智慧超越九法界一切众生,只有佛才能够知道他的大愿,所以只有佛能够给他做证明。这显示法藏菩萨发的愿真正是深广无际,而且超过了其他的诸佛在因地裡面发的愿。

 

所有的佛要成佛都发愿,所以四弘誓愿是通愿,「众生无边誓愿度,烦恼无尽誓愿断,法门无量誓愿学,佛道无上誓愿成」,这是通愿,所有的菩萨都得发这个愿才能成佛。法藏菩萨也发这个愿,可是他发这个愿,跟四弘誓愿相符合,但是又优胜于其他诸佛因地所发的愿。他要建立西方极乐世界,使苦难的众生迅速成佛,这真是了不起!所有诸佛在过去因地修行的时候都比不上法藏菩萨,所以,当法藏菩萨成佛了,成了阿弥陀佛,他的极乐世界也是一切诸佛国土比不上。因此释迦牟尼佛在本经裡面讚歎阿弥陀佛是「光中极尊,佛中之王」,佛裡头最伟大、最殊胜的第一佛,佛中之王,大家推崇他做王。这个「王」不是说像朝廷裡当皇帝那个王,不是。这是像什麽?过去「文王百里」,周文王在百里的范围裡面建立他的小国度而王天下。这个王就是成为天下所有国家的榜样,这叫王,叫王道。不是说要统治、控制别人,那个不叫王道,叫霸道;王道是不会控制别人,是做人家最好的榜样。

 

阿弥陀佛做一切国土裡面的典型、榜样,因此一切诸佛都劝导他们的学生、他们的弟子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。为什麽?极乐世界最好,成佛最快速。一切诸佛唯一的希望就是使众生赶紧成佛,哪个地方最快速,就到哪个地方去。诸佛绝对没有嫉妒心,说「你阿弥陀佛比我好,极乐世界比我这儿好,我不能让我的学生全都跟你走了」,他没有这个嫉妒心。谁度都一样,阿弥陀佛度,最快速的这个方法,那就全部交给你度。所以,一切诸佛就做阿弥陀佛的招生广告,就给极乐世界这个大学去做广告,包括我们这裡的释迦牟尼佛也是。《无量寿经》就是释迦牟尼佛说的,等于是给阿弥陀佛做招生广告,希望大家都觉悟,赶紧去极乐世界大学,留学之后乘愿再来,你就是菩萨了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5年12月22日09:49:59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7700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