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上感应篇直讲(第四回)更新至第8集/悟道法师主讲/文字版

admin 悟道法师评论阅读模式

太上感应篇直讲(第四回)  悟道法师主讲  (第三集)  2017/11/20  澳洲净宗学院  档名:WD19-030-0003

《太上感应篇》。尊敬的诸位法师,诸位老师,诸位同学,大家下午好。阿弥陀佛!请大家翻开经本第二十六页第二行,我们从第二行:

【是道则进。非道则退。不履邪径。不欺暗室。】

我们今天从这里看起。从「是道则进,非道则退」,一直到「施恩不求报,与人不追悔」,这一大段是属于「积善章」,第四「积善章」。这章主要就是给我们讲哪些是善,善事善行我们要去累积,所谓积功累德,有善事要去做。这章第一句是『是道则进』,这个「道」,在我们中文字里面讲道这个字含义很深,讲到究竟之道,以佛法来讲,是不可思议的,道就是自性本体。这个深的我们体会不到,我们从浅显的来理解。我们从浅显的来理解,「是道」就是合乎道义的事,我们就勇往直前的去做。那什么是合乎道义?下面这章讲的,列出来这些事就是合乎道义的,我们要遵守是道,合乎道义的。『非道』就是不合道义的事,这个就是恶事恶行,这个就不能去做,做不得,要赶快回头。『退』就是悬崖勒马,赶快回头,对于邪道、不合乎道义的这些事我们就不能做。如果不知道去做了,现在知道了要赶快退,赶快回头,在我们佛门常讲,回头是岸。所以,这两句就是这章一个开头,「是道则进,非道则退」。

下面这两句是讲『不履邪径,不欺暗室』。前面两句是讲是道、非道,第三句就是给我们讲「邪径」,「不履」就是不去走,邪径就是好比一条险道,邪恶的道路,我们一般讲走入歧途。我记得早年在台中莲社也有出一本书,可能有同修看过,这本书它的书名叫《歧路指归》,歧就是歧途,我们误入歧途,走到不好的路上去,走到一个险道、邪路,这是用路径来比喻我们行为偏差错误,用路径来比喻,好像我们走入一个险道、邪路,都会有生命的危险,以这个来比喻。所以,这个《歧路指归》也是有很多人,他也是好心要做好事,特别现在这个时代,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这些善事,夹杂了一些不好的在里面,这个在现前社会也非常之多,我们总是要谨慎。像《了凡四训》里面讲,修善也要学习的,《了凡四训》里面讲善讲了八对,这个当中有真有假、有偏有正、有端有曲、有大有小、有阴有阳、有难有易、有是有非、有半有满。我们如果不学习,实在讲,特别现在这个社会,那更复杂,我们往往做错了,以为自己在做好事,这个在现前社会非常之多,因此我们要做个好事,也是要学习的。

学习的标准,我们总要记住一个原则,要依佛菩萨、圣贤的经典做为一个标准。我们佛门弟子,一入佛门,大家都知道,先受个三皈依。现在有很多人都皈依了,皈依我们讲得太深的大家也听不懂,我们导师上净下空老和尚讲的《三皈传授》,也有它相当的一个深度,讲到皈依自性三宝,自性觉、自性正、自性净。我们净宗同修很多人都听过,大家似乎也听懂了,听到我们老和尚讲三皈依,大家听得也欢喜接受,也点头,好像大家都听懂了,但是遇到问题来,我看好像也没有皈,也没有依。后来我才发现,老和尚讲的这个三皈依大家根本就没听懂,好像是懂了,事实上是没懂。所以,我到山东去做百七系念,有人来求三皈依,我就讲比较浅显的。为什么?因为还是有很多同修,皈依很多年了,遇到问题来问,我才发现大家对于我们老和尚讲的三皈依没有真懂,就是基本上一个粗浅的概念都没搞懂,那个深的他怎么会懂,实在讲似懂非懂都谈不上。

我举出一个例子,我在大陆、在台湾、在海外有很多同修问我一个问题,他说听人家讲,在家里不能读《地藏经》,晚上也不能读《地藏经》,晚上读《地藏经》鬼都来了,因为晚上是鬼道众生活动的时间。所以晚上读《地藏经》,鬼都到家里来了,恐怕自己就没办法接待。晚上不能读,在自己家里也不能读。他讲读《地藏经》这个事情,我说你皈依三宝了没有?皈依了,皈依很久了。我说老和尚这个三皈传授听了没有?听了。听懂了没有?他都说懂了。我说懂了怎么还有问题?我就跟他讲,我说你已经皈依三宝了,皈依佛,佛在世的时候我们有问题,皈依佛,我们跟释迦牟尼佛学习,我们有问题就是请教本师释迦牟尼佛,请佛来给我们解答这个问题。佛现在不在了,我们有问题也没得问,怎么办?就是第二个,皈依法,法是什么?法就是经典。佛在世的时候讲过的经,后来佛弟子给它整理结集,流传到后世,流传到中国,翻成中文的《大藏经》,每部经都是法,佛不在世,三宝以法为中心,僧也要依法来修学,才有个依据。所以,佛不在世,以法为中心;佛在世,以佛为中心。法就是经典,你现在讲的《地藏经》,我们就要依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做一个标准。所以我就问他,《地藏经》你诵过几遍?他说诵得很熟,诵很多了。我说那这个经文你大概都记得,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释迦牟尼佛有没有规定晚上不能诵这部经?他说没有。有没有规定在家里不能诵?他也说没有。我说没有,那都可以,为什么说晚上不能诵经,在家里也不能诵?他说他听某某人讲的。我就问他,你是皈依三宝还是皈依那个人?我说你要依三宝还是依那个人讲的?他才明白。

佛在涅槃之前,阿难尊者也去请问释迦牟尼佛,佛在世,我们有问题来请教佛,大家都要来问佛,佛给我们解答,问题就解决了;佛不在世,我们后世的佛弟子遇到问题怎么办?佛就讲出了四依法。第一个就是「依法不依人」,法就是经典,经典上有依据,这个我们可以依靠,如果经典没有依据,我们不能依靠,这是第一个。不管他名气再大,在家也好,出家也好,他在社会上有多高的地位、多大的名气,他所讲的话我们在经典上找不到依据,我们可以不依他的,不要依他的,你依他就错了。如果他讲的经典上有依据,那我们可以依他的。

第二个就是「依义不依语」,义就是意思,语言、文字不同,意思相同,我们也可以依靠、可以依据。像我们印光祖师提倡《了凡四训》、《感应篇》、《安士全书》,这三本书不是佛经,但是这三本书讲的内容跟佛在经典上讲的意思是一样的,属于十善业的。所以,在《占察善恶业报经》佛也给我们讲,凡是善的都归在十善,凡是善法都归纳在十善,凡是恶法都归纳在十恶。你看《弟子规》、《了凡四训》、《感应篇》、《安士全书》内容是不是善的?都是劝人断恶修善的,内容跟十善业道相应的。所以十善涵盖所有一切善法,十恶也包括所有一切恶法,这个经典上我们可以找到依据。所以这个是依义不依语,语言、文字不一样,但是意思一样,我们就可以依靠。如果这个没有搞懂,因为现在佛教界也有很多人他不能接受印光祖师提倡的《了凡四训》、《感应篇》、《安士全书》,不能接受,他就是没有依照四依法第二个「依义不依语」,他这一条他没有搞懂,所以他就不能接受。

第三个,「依了义不依不了义」。同样是佛讲的经,有五乘佛法,五乘佛法最究竟了义就是一乘佛法,《妙法莲华经》讲的,「唯有一乘法,无二亦无三,除佛方便说」,佛说三乘、五乘都是方便,目的还是接引大家导归一乘法。实际上,给我们讲真的只有一乘法,没有二乘、三乘、五乘,那都是方便说的,最后还是导归一乘,一乘就是成佛了。所以,当了义跟不了义有冲突,我们要有个取舍,要依了义,就不依不了义的。

第四,「依智不依识」。智就是理智,识是感情用事,所以我们要理智的。这是佛灭度前讲的四依法,我们要去遵守,就不会有矛盾,不会有冲突。我们依四依法、依三宝,我们就不会走入邪径。因为皈依三宝一个很基本的概念,很多人皈依了很多年,他也没有真正搞清楚。

所以,二OO九年我在山东做百七系念,有一天,有好几个山东大学退休的教授要来皈依,我就看看,大家都是教授,要来发心皈依也难得。但是我想一想,当到教授也不容易,皈依我要跟他讲真话,跟他讲真的,看他是不是真的要皈依。所以我就问他们,我说你们皈依要皈依形式的还是实质的?他们就问,什么叫形式,什么叫实质?我说如果皈依形式的,就跟着我念一念,念完了,然后皈依证给你,你就是三宝弟子。从哪里回归,要依靠什么,也没搞清楚,我说这样就叫形式的,结缘式的皈依。实质的,我说实质的,我就不要讲太深,讲皈依自性三宝,恐怕大家也听不懂,我就讲比较浅的。我说皈依佛,依照皈依证来讲,皈依佛,从今日起至命终时,不皈依天魔外道,以佛为师,不依天魔外道为师。佛就是释迦牟尼佛,释迦牟尼佛就代表所有一切诸佛,任何一尊佛都代表一切诸佛,一尊佛讲的就代表所有一切诸佛讲的。只要成佛,没有不一样的,佛佛道同,都一样的,绝对不会有这尊佛讲的跟另外一尊佛讲的不一样。这尊佛教人家修十善,另外一尊佛劝你修十恶,那肯定有一尊还没有成佛的,一尊是迷惑颠倒佛,他也是佛,但是还没觉悟。

皈依佛,以佛为师,他说好,我皈依佛,以佛为师,大家也都点头了,这样是不是真的要依佛为师?我看也未必。所以我就举出一个例子,我说现在大家都学科学的,大家都相信科学家,对不对?我说如果科学家讲的话跟释迦牟尼佛讲的不一样,那你要依释迦牟尼佛还是依科学家?讲了大家还不是很懂,我就举出更具体的,我说释迦牟尼佛在经典上给我们讲,杀生是有罪的,有果报的,一刀还一刀,一命还一命,科学家给我们讲杀生没有罪,也没有果报,那你要依谁的?我就问这个话,他们还在考虑,我说考虑清楚再来皈依,不然你糊里糊涂,当到教授,你说不认识字的老太婆来皈依,糊里糊涂,情有可原,读到当教授还糊里糊涂,那就不可以。所以基本上你要搞清楚。

第二个,皈依法,我说你们真的要皈依法吗?我说你们是不是从小读唯物论?他说是,我们从小都读唯物论。唯物论大家听说过吗?唯物论有没有听说过?我说现在你皈依三宝了,佛讲的不是唯物论,佛讲叫唯识论,差一个字,你要依唯物论还是唯识论?又在考虑了,我说考虑好再来。你现在皈依三宝了,你依唯物论还是依唯识论,差一个字。如果你要真正皈依三宝,你就要放下唯物论,要依唯识论对不对,这样才是有实质皈依。不然你皈依三宝,你也不依佛讲的唯识论,还是依你的唯物论,那你不是皈依释迦牟尼佛,你没有皈依三宝,你还是皈依马克思对不对,这样大家懂吗?

僧,我也不要讲太深,僧就是依佛依法,如理如法修学的在家出家这样的团体,我们就可以去参加它的共修共学,讲得很简单。所以,我到美国西雅图去讲,他们皈依我也是这样讲,不过美国西雅图那些同修还是比较肯接受,山东这些教授他们还在考虑。所以,我就送了一本唐大圆居士解释唯识论,那是最浅的,就这么厚了,我就送给他们回去看,我说看明白了再来。在美国西雅图有些同修,我也是这样讲,我说遇到杀生,佛说有罪,科学家说没罪,你们依谁的?他们还在考虑。后来,我问了之后,他们才回过神来,我们依释迦牟尼佛的。我说那要真的依,不是嘴巴说依,心里根本就不依,遇到这个事情还是不依,那有什么用?那个皈依就没有什么意义了。

所以,我们现在修学,「是道则进,非道则退,不履邪径」,这个三句是很关键的。往往我们好心来修学,学佛,走入邪路自己不知道,那就非常可惜,浪费自己的生命,浪费自己的光阴,浪费精神,到最后走入邪道去,那就很冤枉了。因此,我们要不履邪径,就是要有个经典做依据。所以,现在也有人提倡做什么善事、什么善事,我们都要拿这个经来对照,《感应篇》这里讲的就是一个标准,一条一条,就是一个标准。现在人发明的他有一套,我们都要依这个经典来做一个对照,这样才不会走错路。因此我们这个《感应篇》,我们这次时间很短,也不能做太详细的讲解。大家多读,我们净老和尚常劝大家「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」,就多读,读熟了,你自己有悟处。悟从内出,知从外入,知就是知识,我们听别人讲的那个叫知识,知识从外面学来的。智慧是从自己悟出来的,你自己悟出来的是智慧。悟就是心要定下来,读书、背书就是修定,我们心定下来,自性的般若智慧它就现前。所以这次来,悟庄法师请悟道来讲这个,主要也是提醒大家不要疏忽这个,这个也是我们净老和尚提倡三个根之一,特别印光祖师提倡的,我们同学大家不要疏忽。你给它读个三百遍以上,读个三千遍那是更好,大概没有成天仙,也成地仙了。

我们再看下面这句,「不欺暗室」。这个暗室,在我们这个事相上来讲,就是我们一个人在房间里面,暗暗的,都没有别人,自己房间门关起来,这个就叫暗室。暗室就是没有别人,别人都看不到的,我们自己房间门关起来。一个人自己在暗室里面,也不敢做不好的事情。像儒家讲的慎独,就是独自一个人也不敢做坏事,这个是儒家讲有慎独的功夫。自己独自一个人他也能够很谨慎的,跟在大庭广众是一样的心态,这个慎独的功夫就有了,这是从事相上来讲。从心里内心来讲,这个暗室就是我们的心,我们内心深处别人不知道,我们心里在想什么别人不知道。别人不知道,我们自己都知道自己心里想什么,我们自己知道就不欺骗自己,不自欺才能不欺人。我们自己的心是什么样的心只有自己知道,就是不欺骗自己,要欺骗别人之前都是先欺骗自己。所以,俗话讲「不自欺,不欺人」,没有自己欺骗自己,才不会去欺骗别人,凡是会去欺骗别人,首先先欺骗自己。我们自己讲一些假话,自己知不知道?自己知道,这是假的,知道假的我们又讲,打妄语,那不是先欺骗自己吗?为了要去欺骗别人,首先就先欺骗自己。所以这个不欺暗室也有这个意思,我们内心深处。所以这里,「不明瞒,不暗骗」,这个比较浅显一点,就是从这个地方去理解。我们再看下面:

【积德累功。】

这一句就是,『积』是累积,『德』我们一般讲功德,阳功阴德,「多积阳功阴德」。这个阳功,这个『功』有功劳,我们勤劳就有「功」,好像我们勤劳去扫地、扫街,天天扫,那就有功,你有勤劳、劳动,你就有功。所以雪庐老人在《论语讲记》里面讲,他说我们人不要一生什么正事都不干,如果你只做一件事情,就是扫街扫到死,那也有这一条的功劳,不要去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。所以要有功就要去劳,要勤劳,所以叫功劳。这个「德」,讲阴德。《了凡四训》讲,「阳善享世名,阴德天报之」。阳善就是明显的,大家知道的,我们做好事报章杂志会赞叹,这是阳善。阳善,他会享受到世间的好名声、名誉,他享受这个世名,享受世名也是福报。阴德,做好事人家不知道,人家也不会去赞叹你,甚至有些做好事的人还要遭到人家去毁谤、去侮辱。但是他那个阴德没有被报掉,受到人家的侮辱、毁谤,消他前生的罪业,消他以前的罪业,他做的这个好事没有报掉,保存在那里,保存得愈久,将来果报就愈殊胜。所以,阴德天报之。所以做善事人家不知道,反而受人家毁谤的,往往他的后代好几代都非常发达,有好的子孙。阳善,如果保持得好的,大概一世的清名。因此,阴德比阳善好。

过去我们老和尚讲经也常讲,做好事最好不要让人家知道,知道给我们赞叹一番也就报掉了,我们得到的福报就是让人家赞叹。如果人家不知道,我们那个福报保留在那里,保留得愈久,利息就愈丰厚,果报就愈殊胜。所以,我们老和尚讲经曾经讲过,就有很多同修来道场写功德统统不要收据的,也不要写名字。有一次在景美华藏佛教图书馆,有一个同修跑来跟我讲,他说我做好事都不让人家知道的,但是有一次不小心被人家知道了,那怎么办?他心里很罣碍这个事情。我说知道就让他知道,你不要去执著就好了。所以也不要刻意去逃避,也不要刻意要去让人家知道,顺其自然就好,这样就是「积德累功」。我们要累积,它就会有它的果报。

所以,澳洲净宗学院,师父上人也赞叹我们做了一项,这是十几年温馨晚宴,这个都是累积的。温馨晚宴,这就如同《了凡四训》讲的,有一个仙人变作一个普通人来给一个老太太化缘粉团,天天来就天天给他吃,吃了三年,后来这个仙人报答她,给她找一个好的地理,把她的祖先的骨灰葬在那个地里面,后来她们那个家的后代,代代出状元。所以学院现在大概也都有好的地理,很多都来了,将来应该会很发达的。今天看到很多同学来,这也是一个感应,我也想不到这次来会碰到这些年轻的同学,因为以前来我看到都是老菩萨,都是老菩萨比较多。第二个就是宗教团结,第二个项目也做出一个效果。所以在这边也是累积来的,累积就是要有长远心、要有耐心,要有人在这边蹲著,蹲在这里,这样才能够去累积。所以累积必须要有耐心、长远心。我们再看下面这句:

【慈心于物。】

从这里就是给我们讲什么叫「是道则进,非道则退,不履邪径,不欺暗室」,下面讲的这个都是属于善事,我们要去做的,这一章叫「积善章」。『慈心于物』,「慈心」就是发慈悲心,「物」就是一切众生,这个物包括植物、矿物,不是只有指动物。我们一般讲慈悲有情众生,有情众生,人是动物,那些畜生也是动物,蚂蚁也是动物,都要对牠有慈悲心,这是对动物有情众生的慈悲,对植物也要有慈悲心,对矿物山河大地也要有慈悲心。所以它这个物是广义的,它就很广,它不是说慈心于人,对象只有人,人以外就可以不要有慈悲心。所以《感应篇》讲的就比《弟子规》要深入,《弟子规》讲「凡是人,皆须爱」,《感应篇》这一句「慈心于物」,就是凡是物皆须爱,是不是这样,不止人,动物、植物、矿物都要爱,《弟子规》只有讲到人,对象只有人,这里讲到物,它就很广。慈悲是我们佛门讲的,一般宗教讲的叫爱心,爱心就是慈心,就是慈悲心。对于一切物我们都要有慈悲心,不能任意去伤害,养我们的慈悲心。

慈悲心也是观音菩萨代表的,观音菩萨就是大慈大悲,救苦救难。所以,我们念观音,看《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》,这个经里面给我们讲,念大悲咒要发大悲心,这个咒念了就相应,就是对一切众生要生起大悲心。现在这个心也是我们要去发的,我们现在先观察一切物跟我们是一体的,这个大慈悲心才慢慢发得起来,跟我们是一体,这是我们净老和尚常讲,天地万物跟我们都是一体的。一体是事实,我们自然能够生起这个大悲心,我们现在生不起来,就是不知道这个真相,不知道这个事实,以为外面这一切跟我是没有关系的,这样慈心就会被障碍,就生不起来。其实这个慈心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,本来都有,在儒家也讲,「恻隐之心人皆有之」,这个慈心人人都有。「慈心于物」,这句也是一个总纲,实在讲,下面讲的也都是这句的一个延伸,怎么样叫慈心于物,具体要怎么做,要怎么表现?这个也不是说我们嘴巴讲一讲,我慈心于物,但是做的是不是属于慈悲心的行为?所以,下面提出来的也就是这一句的延伸,我们再看下面一句:

【忠孝友悌。】

这个忠,我们一般讲,对国家尽忠,对父母尽孝,「友爱兄弟姊妹」,这是『忠孝友悌』。对国家这是一个大的,「忠」就是尽自己的本分去做,尽自己的义务责任。所以,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,一个国家人人都有责任,希望这个国家好,对这个国家要忠心,做什么事情都是不偏不倚。所以,忠这个字,一个当中的中,下面一个心,就是这个心摆在当中,没有偏左边,也没有偏右边,中正,做什么事都是不偏不倚的,我们以一个中正的心来待人处世,就是属于忠。孝顺父母,「孝」这个字,在古代讲,能够尽孝,他就能尽忠。所以《论语》里面讲,为人如果能做到孝悌,在家孝顺父母、友爱兄弟,这个人在社会上他就不会犯上作乱,犯上,对上面他不尊重,在社会作乱、扰乱,他就不会了。凡是会犯上作乱的人,他一定在家就是不孝父母、不爱兄弟,到社会上他才会犯上作乱。所以古代找忠臣到哪里找?就是看看哪一家有孝子,找那个人就对了,找他出来为国家人民服务,他就能够尽忠报国。「忠孝友悌」,这是我们要学习的,我们学习《弟子规》也就是学这个,「入则孝,出则弟」,这也是从《论语》里面来的,从这个地方开始,尽孝。

讲到这句也跟大家提醒提醒,现在很多人发心学传统文化,学《弟子规》,也办班教学教小孩子,这个都非常好。但是我听说也有很多地方,就是小孩子,我在福建也听到一个同修说,小孩子三、四岁送到一个学《弟子规》传统文化的学校去,都不准跟父母见面的,父母去看,说远远看可以,不能靠太近。我听到这个,我说那你是教什么《弟子规》!你教孩子跟父母不亲,那你教什么《弟子规》!教孩子不能跟父母接近,那教什么《弟子规》!《弟子规》教什么?晨昏定省,你早上还要跟父母请安,晚上睡觉前还要问候问候。这个亲爱的亲,我们正体字写的就有一个看见的见,现在简体字没有这个见了,亲人不见面他会亲吗?大家想想,你的亲人,不要说别的,你自己的兄弟,如果三十年没有见面,你认识吗?你在路上看到了,好像陌生人,不认识了。亲人不见面就不亲了,你要孝亲尊师,你不跟父母见面,那怎么孝亲?所以在学校教就是教小孩回家你怎么去孝顺你的父母,看到父母你要怎么样对待父母,你都不让他跟父母接近,那你怎么教?教到最后,他回家,不认识他爸爸妈妈,那你教什么《弟子规》!这些我看都会教出问题的,大家想一想对不对?你都要晨昏定省了,还不准跟他爸爸妈妈见面,还要隔离,到最后长大了,他也不认识他爸爸妈妈,他跟他爸爸妈妈就没感情了,你知道吗?跟他的父母就疏离了,这个不是教传统文化。

所以现在教传统文化的老师,我都讲那个叫转基因,你叫转基因的那个问题很大。我是我们师父上人推广,看了有时候会发发牢骚,但是人微言轻,没有人会相信我的。但是后面,根据我这几十年的历史经验,真的,我感觉怪怪的,后面都出问题,都不出我所料。我也没有神通,但是就是看多了,看多了就知道,经验,看多了。

所以,大家教孝要怎么教?所以,同学大家到这边来,最少你一个星期要打个电话,你要报平安,你在这里身体状况怎么样,让父母知道,让他安心。不然天下父母心,你来这里他都在挂念,甚至他到死的时候都还想念儿女,天下父母心。你要体会父母他的心,你体会到了,你才会去孝亲,你体会不到,你怎么会孝亲?要教什么?教孝就是从这里教,要教你们怎么跟父母亲能够亲、父母恩是什么样的恩,要教这个。就是父母生我们,纵然没有养我们一天,你这个身体也是从父母来的,你现在一切的享受,没有这个身体你能享受吗?这个身也是得之于父母。所以,纵然他没有养我们一天,也要感恩,是不是这样的,就是教这个。所以大家来这里学,学孝,一个星期打一次电话回家,这是我良心的建议,但是打不打就看你们了。

所以现在有很多地方教传统文化,教得都怪怪的。我到大连去,还有一个居士讲,我这个孩子就送给哪个老师,那个老师我也不讲,我看了、听了就怪怪的,我也不便去讲什么。那个教的老师也要懂得怎么去教,就是要教他要孝顺父母,教他跟他父母亲要有亲爱之心,不然父母亲就变成好像路边的路人,那个不认识的,他怎么去孝亲?教的不对了。所以讲到这一句有感而发,也请大家多多谅解。下面这句讲:

【正己化人。】

『正己』就是「先端正自己」,才能去感化别人,这句也是我们要从自己做起。所以上面讲这个孝亲,诸位同学要来这里,也是要一个星期最少打一次电话回家,因为《弟子规》规定是晨昏定省,早上打一次,晚上打一次,恐怕电话费太多了。一个星期可以,一个星期报平安一次,报一次让父母安安心。你自己先做给别人看,就能去感化别人。我们再看下面:

【矜孤恤寡。】

『孤』、『寡』就是孤儿、寡妇,「救济孤寡、无依靠之人」,因为这些人非常可怜,在社会上很可怜,孤儿、寡妇就是需要社会大众来帮助,不能够不去帮助他。如果再去欺负他,这个罪过就更重了,不帮助都有过失了。所以对孤寡要去协助他,这个属于社会救济的事情。下面这句讲:

【敬老怀幼。】

就是「尊敬老人」,关怀幼儿,要关怀。我们净老和尚曾经劝前任的澳洲总理,说澳洲这个国家,只要办两桩事情就功德无量,第一个就是养老,第二个是育幼,就是办这两桩事情。『敬老』,对老人要尊敬。以前我们华藏图书馆都要拜三千佛,三千佛我们以前都要拜的,馆长在的时候,过年都要拜三千零五十三尊佛。我记得有一尊佛叫敬老佛,「南无敬老佛」,这尊佛的佛号我们就知道,这尊佛出现的那个时代,那个地区那些人都不懂得去尊敬老人,所以他用这个名号来教化当时的那些人,所以叫敬老佛,敬老尊贤。

今年在法国巴黎,今年英国因为我生病没去,香港现在佛陀教育协会王会长,他去英国参加法会,然后回来就把我们师父上人,他带我们师父上人问候的话,他说知道我生病住院,问候。王会长跟我讲,他说我们老和尚讲,说悟道法师也六十岁以上,也可以称老和尚。我们师父说我可以称老和尚。今年六十七岁,我在台湾也领到政府的敬老金。悟忍师也领到了,我们同年的,我们都是老人了。所以,以后我们同学可以叫我老法师。尊敬老人也是一个美德,我们会尊敬老人,别人就会尊敬我们。我们尊敬老人也有很多好处的,因为我对老人也是很尊敬的,所以我走到哪里,就是那些老菩萨对我特别好。

我每次每年现在我朝四大名山,都带台湾的老菩萨,都七老八十的,有的八十几岁,还有九十五岁跟我去旅游的,他们都不愿意去跟一般旅行团,就是要参加我这个团,每年都超过人数,都带一百多人到大陆去旅游,我一年去一座山,大家很喜欢跟我去。今年到丝路,甘肃,那很辛苦的,那一天坐车要坐五、六百公里,都是拉车的,从西安一直拉车拉到甘肃去。我们真的是早出晚归,早上七点多就出门,晚上大概十一点才回到房间,睡没有几个小时,早上七点又要出门。那些老菩萨都七老八十,八十几,精神比我好。所以这些老人也满可爱的,很喜欢跟我一起旅游,我也很乐意带他们,因为我跟他们讲,我也是老人,我们都是老人队的。

这句教我们「敬老」。对于幼儿我们要去关怀,关怀就是你要去教导他、去辅导他,像现在办传统文化的,就是教导。看到幼儿来这里学习,看到也非常欢喜,因为我们学院如果能够华人自己要有这种学校办学,我们的文化才不会断。如果只是移民移过来,自己的文化没有移过来,那就没有了,你学的是外国文化,就没有了。所以一个民族国家要强,一定要注重自己的文化、自己祖宗的历史、自己的语言。英国过去讲叫日不落国,英国它为什么叫日不落国?你看英国人他移民到外国,他英语有没有丢掉,有没有?没有。澳洲不也是以前英国殖民地,他移民到这边来有没有学土著的话?没有。现在全世界的华侨,只有马来西亚的华侨重视自己老祖宗的文字,其他国家我看都没有了,没有,那些子孙他就不认识自己祖宗,不认识自己祖宗的历史文化,他不懂。所以移民你要把自己的文化移出去,你才不会亡族。亡国跟亡族是两个概念,亡国就是我们管理的政权被抢走了,管理国家的政权被抢走叫亡国;亡族就是自己民族历史文化没有了,那个叫亡族。亡国还可以复兴,亡族就没有了。

所以我们学院在这里办中文的教学也非常重要,我们也学英文,以中文为主,这样才是正确的。所以我们跟净老和尚到海外来,我常常跟同修讲,我们是在推销我们中国的东西,一般留学生来是要买人家的东西,觉得自己的东西都不好,我们是来推销我们好的,这样大家明白吗?所以,我们跟老和尚跑不是乱跑的,我们是推销我们好的让外国人知道,让他们认识,跟他们分享。

我觉得英国威尔士大学的校长很有善根,他真懂、真识货,也真有心,实在也不容易。这次到福州、苏州,我刚好去那边上课,他刚好从香港去,我就跟他们夫妻去福建看陶瓷,到苏州还去听昆曲。我们还去听昆曲,我第一次听昆曲。我看校长他很用心的,他看每件事情他都很深入。在苏州吴董固锝公司,吴董也请我去讲一堂课,也是叫我讲《感应篇》,他们公司里面墙壁都是《感应篇》的标语,都是法语,叫我去讲给他们员工听,因为我时间很短,只有讲一堂课。那天刚好吴董他也接受浙江宁波有些企业家去访问,也请我去参加,去讲几句话。后来校长通过翻译,后来也请校长去讲,那个校长实在也很厉害,把我讲的话他能够重复的把我的话的意思用英文讲出来,所以我实在对他也非常佩服。所以,他能够请老和尚去威尔士大学办汉学,现在蔡老师在那边教,在福州阿弥陀佛大饭店李越老师在教,现在要去英国的,要先去那边学习,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地方。

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自己老祖宗优良的传统文化,这个外国人没有的,我们应该要先知己知彼,要认识自己。我们要学古圣先贤,古代就有留学的,你看我们中国隋唐时代,这些高僧大德都到印度去留学,玄奘法师、义净法师都到印度去留学,要翻译经典不留学那怎么翻,都要学外文,中文、外文都要通的,外国法师他也要学中文,他才能翻经典。我们中国最近这一百年来为什么对民族丧失信心?都是这些留学生,这些留学生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没有学通,不通,然后去外国留学,对外国文化也不通,两方面都不通,然后回来就要把自己传统文化全部去掉,全部西化。全部西化,学人家的又学不像,自己的又不要,所以到现在变成四不像,中不中,西不西,所以不通。你说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回来,有没有批评老祖宗?有没有?没有。现在清朝末年这些留学生到外国,去留学几年回来,一天到晚批评老祖宗。他为什么批评?他不懂,不认识,不通,自己不知道自己的东西,对外国的东西也了解得不够透彻,都是一知半解,所以搞成现在这个样子。所以,诸位年轻的同学,你把自己的传统文化学好了,再去学外国的文化,知道人家的优点在哪里,缺点在哪里,要学人家的优点,不能学人家的缺点。我们再看下面这句:

【昆虫草木。犹不可伤。】

这句主要是讲不杀生的。连昆虫草木都不可以去任意损伤,这句就是我们佛法讲的不杀生,不但大的动物不能杀,连昆虫草木也不可以故意去伤害它,昆虫草木也是有灵性的,也有草木神,树有树神。好像我们澳洲,我听师父讲经,说树有树神,要搬家,中国的树神要三天,澳洲的树神要一个星期,也有树神。草也有神,十几年前,北京陈晓旭居士,她有天晚上跟她先生要睡觉,看到她房间的灯怪怪的。她对这方面很敏感,她就对着那个灯讲,就是说你们是有什么事情要找我吗?我现在不知道你们是什么事情,如果真的有事找我,我们睡觉之后,你来托梦给我,他们就睡了。睡了,果然梦中梦到很多好像小孩的声音,很多,一直跟她讲,说我们是你们家的小草,都没有水,快枯死了,赶快帮我们浇水。第二天醒来,她就拿着水龙头一直去浇水,她父亲看到,跟她讲那个草不要浇、不要浇,她还是继续浇水。她就把这个事情到新加坡去给老和尚汇报。所以这个草也有神,我们也不能任意去损坏这些草。在《楞严经》佛也规定出家众,如果有路,不能走草地,除非没有路,我们只好走草地。这句也是慈心的表现。

【宜悯人之凶。乐人之善。】

别人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,我们应该要有同情心、要有怜悯心,不要幸灾乐祸,应该怜悯。别人有好事,别人他有善事、做好事,我们也要随喜,也要替他高兴,这在佛法叫随喜功德。

【济人之急。救人之危。】

『急』就是急难的、紧急的。别人有急事,因为这个急事,在生活上有很多方面的,一般比较普遍就是财务上的。另外,其他生活方面的也是有,也是有急事,我们要帮助别人化解急难。有一年,陈晓旭跟她先生,她先生跟陈晓旭都喜欢开车去旅游,有一次约我去,他们从北京开车开到九华山、黄山,约我跟她去旅游。我们车子开到安徽的乡下,黄山,我内急要上厕所,到一户人家要去借厕所,不借,这就是没有「济人之急」那个心。急的方面,在生活上很多方面,人家有需要、有困难,紧急的,我们有能力帮忙的,我们就应该去帮助,这个就是善事。

『救人之危』,「危」就是危险,别人有危险要去救助,譬如说有人病倒了,在路上,你要帮忙打个电话,请个警察、救护车来帮他。凡是遇到一些危难,我们也需要去帮助。看到人掉在水里面,如果你不会游泳,就要跳下去跟他一起死吗?也不是这样的,你要打个电话叫救生员来,不是要你去跟他一起死,这样就错了。这在《论语讲要》讲,有一个尾生,他就是学了不懂,学个守信用,他跟一个女子约会,约在一个桥下,突然大水来了,他也不肯走,说约会不能失信,就抱着桥的柱子,结果后来被大水冲走淹死了,那就是学得变呆子,守信。所以为什么《论语》要学就是这样,学了才会开智慧的。所以,我们救人有危险也是这样的,你有能力我们能够救的方面我们去救,譬如说打个电话,这个我们做得到,不是叫你你没有办法去救的你也去救,你也救不了他,你自己送掉一条生命,就大不孝。

【见人之得。如己之得。见人之失。如己之失。】

「人我一体」,人家有好事得到了,就好像自己得到;人家有损失,就好像自己损失,有同理心,这个存心就好。

【不彰人短。不衒己长。】

这个也是《常礼举要》讲的,在《常礼举要》就有讲到这条,「不宣扬他人的缺点,不夸耀自己的优点」。

【遏恶扬善。推多取少。】

有人做恶事我们要去劝阻,人家做善事,给他表扬、鼓励,这个社会风气才会愈来愈好。『推多取少』,这个特别是合作事业的,赚的利润我们拿比较少,给别人多一点,我想很多人都愿意跟你合作。如果我们自己要多拿一点,让别人少一点,恐怕这个合作的关系不会持久。总是我们多让人,多让人好像吃亏了,吃亏就是占便宜,不会吃亏的,而是会占便宜的。

【受辱不怨。受宠若惊。】

受到别人的侮辱也不怨恨,受到宠爱要有惊畏之心,不能得意忘形。往往受到人家宠爱或者赞叹,自己就得意忘形,那很快就失败了。所以我常常跟同修讲,我宁愿给师父骂,他骂我觉得心比较安,被他骂心很安,赞叹我就浑身不对劲,我就战战兢兢。因为我看到太多人给师父赞叹,到最后都出很大的问题。所以被师父赞叹未必是好事,给他骂我觉得是好事,消业障,这个业障消得快。以前师父在新加坡讲经,说我要跟韩馆长的儿子争权夺利,实在是冤枉。后来做录音带公司那个老板,悟道法师,师父在骂你那一段要不要剪掉?我说拿来听看看,我说不要剪,我还特别做一千套流通,我说师父这个是劝我们,我都认了,说争就争。我做这个,我们悟威师弟也效法,有一次在布里斯本骂他,他也做一千套来流通。所以这个没有关系的,就是被冤枉也好,也是好事,但是被赞叹未必是好。

【施恩不求报。与人不追悔。】

我们布施恩德不要求人家报答,给人就不要后悔,特别我们做好事,你后悔就不好了,给人就给人了,要放下,布施要净施,不要有牵挂。

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这章。下面「善报章」,这个积善,下面有善报,我们下一堂课再来学习。阿弥陀佛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8年2月12日11:44:02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43540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