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严经(第95集 文字/mp3)jingkong法师讲于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

admin 楞严经评论阅读模式

楞严经  (第九十五集)  1981 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 档名:07-001-0095

第95集A

第95集B

请掀开经本第六十六面第五行:

 

【复次阿难。云何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。】

 

前面我们读过五阴、六入、十二处,十八界与前面这三科也只是开合不同。佛为迷于色心俱重的人说十八界,十八界就是讲六根、六尘、六识。在这一段经文里面,也是把它归纳为六类,也就是经文里有六个小段。我们先要说明,这个十八为什么叫做界?界有界限的意思,各有各的界限,它不会混乱。譬如我们讲眼根,虽然眼根对色尘,当中生起眼识,可是各是各的界限,眼根不会混杂在色尘里头,色尘也不会杂在眼识里面,各有各的界限。世间一切法,我们把它归纳起来总不外乎这十八类,这就是称之为十八界。但是我们要晓得,界虽然是有十八类,体是一个,正像我们今天在《圆觉经》里面所读过的,体是一个。十八界的全体,都是从自性清净心中变现出来的;换句话说,一界有,全都有;一界要是无,那全都是无。你们就可想而知,十八界本来是无有自性,没有自体,所谓十法界染净诸识都不是真实的。佛在大经上常讲,「诸法所生,唯心所现」,这两句话是总纲领,是唯心所现。因为是唯心所现之物,所以一一法即空、即假、即中,无有一法不如是,法法皆是。

 

怎样才能信解证得『十八界本如来藏妙真如性』?底下经文诸位要留意。可是在未讲经文之前,我们一定要晓得,我们学佛的目标何在?这一定要搞清楚。有了具体的目标,我们的修学是不是达到这个目标?好像我们走路有目的地,我们天天在走,有没有走到?如果没有走到,前面还有多远,这个事情是要知道的。这个目标可以讲是有两个,第一个就是近目标,是开悟;第二个远的目标,证果。如果我们学佛是依这两个目标做为自己修学的归趣,那你在佛法上必定有成就。《楞严经》的目标是叫我们开悟,《弥陀经》的目标是叫我们证果的,果就是一心不乱,只要你证得一心不乱,你就见到西方极乐世界。所以我们读这部经能不能开悟?古大德说开智慧的《楞严》,「开慧的《楞严》,成佛的《法华》」。我们读这个经没有开悟,没有开悟的原因何在?有没有去想一想,我们为什么不开悟?这个问题要多想想!你要是不认真去想这问题,第一个目标就达不到。我们不能开悟,当然这里面有障碍,障碍绝不单纯,绝不止一种,要自己认真的去反省、去检点,把这些障碍找出来,哪一重障碍最大,先要破除障碍。障碍消除了,没有不开悟的。古人读《楞严》能开悟,我们今人读《楞严》更能开悟。请看底下经文:

 

【阿难。如汝所明。眼色为缘。生于眼识。】

 

这是世尊在小乘里面常讲,同时也是为小乘人所理解的,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因缘生法。可是小乘、凡夫、外道,实际上包括我们的见解,我们的见解也是如此,佛讲个因缘生法,我们执着因缘真有、法也真有,我们执着有,这就是不能悟入一乘的原因,不知道因缘生法,即空、即假、即中,不晓得这个道理。而以为佛说因缘所生法,譬如这个扇子因缘所生法,你就认为这东西真有的,因缘所生的,真有,你不晓得这个东西当体即空、即假、即中,你不晓得这个道理。如果你知道这个道理,你就悟入,智慧就开了。我们虽然在经上这样说,说得再多遍,即空、即假、即中的道理,我们还是不能证入。一提起来,你都知道,你也会说,虽然会说,不是你自己的境界,是诸佛菩萨、祖师的境界,不是你自己的境界,你只是听说而已,自己没有到达这个地方。所以你的烦恼不能断,你的生死不能了,你修学佛法的目标达不到,前途渺茫,遥遥无期,我们是不是这个情形?

 

权教、二乘统是这个境界,他们比我们好一点,但是他不能见性。佛这句话,实在是讲得清清楚楚,「因缘生法」。我们程度不够的人,听了之后,以为是眼根在内、色尘在外,眼根与色尘相对,这当中生起眼识,于是内、外、中间三个界限清清楚楚,称作三界,这就叫法执。必须把这个执着打破,然后才能会归到如来藏性。底下这个文,破执着的意思,所以佛说的每一句话要晓得他用意在哪里。虽然是对阿难说的,阿难在楞严会代表的是小乘之见,他在此地的位次是小乘初果,所以代表的是小乘人之见,当然也就是代表我们的知见。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、想法跟他差不多,我们不晓得这些知见是错误的,还执着以为这是真实,这就是我们病根之所在。请看底下经文,佛再进一步告诉他说:

 

【此识。】

 

这是讲眼识。这一段是眼色识界,眼根、色尘、眼识,把这三界合在一起来讨论,因为它的性质是相通的。『此识』,这个眼识。

 

【为复因眼所生以眼为界。因色所生以色为界。】

 

这个意思是说,就你平常的见解、你的看法,眼根与色尘为缘,这当中生起眼识,现在我们得要问一问,眼识到底是从眼根生的,还是从色尘生的?换句话说,如果是眼根生的,这就是眼所生的识,当然是以眼为界限;如果说这个识是从色尘所生的话,它就是色所生识,当然它是以色尘为界限,先把这个大前提给我们标示出来。

 

【阿难。若因眼生。既无色空无可分别。纵有汝识欲将何用。】

 

下面文字都是破执着。如果要是说眼识是从眼根生的,以眼根为界,我们晓得眼根生识的作用是见色,是在一切色相里面起分别,这是它的作用,现在说单单这个眼根能够生识,不必要色尘,也不必要虚空;换句话说,这个识它有什么用处?它没用处。『纵有汝识,欲将何用』,这个意思是从眼识的功能上说。既然没有色相把眼识表现出来,你怎么知道眼根能生识?关于这个道理,佛在大乘经论里面说得很详细,「眼识九缘生」,不是单单眼根能生识。九缘里面缺一条,眼识就不能生,这个诸位必须要记住。如果我们讲见性,见性是离缘独立的,它有,所以它是真心。眼识需要九缘,少一个都不能起来,可见得它是虚妄,不是真实的。我们现在暂时不讨论这个问题,单单问它是不是根生的?这个很显然说明不是根所生的。如果是根所生的,离开其他的缘它应该有作用。离开色空,它没有作用,显不出它是从眼根而生的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7日18:27:38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9562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