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严经(第96集 文字/mp3)jingkong法师讲于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

admin 楞严经评论阅读模式

楞严经  (第九十六集)  1981 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 档名:07-001-0096

第96集A

第96集B

请掀开经本,六十七面倒数第一行,我们将经文念几句对对起方。

 

【若生于声。识因声有。则不关闻。无闻则亡声相所在。识从声生。许声因闻而有声相。闻应闻识。不闻非界。闻则同声。】

 

上次我们讲到十八界的第二段「耳声识界」,今天我们接着来看。这一段是说,如果要是讲声能够生识,前面说过耳不能生识,那声能不能生识?要是声能够生识,不需要闻;换句话就说,不要用耳闻。所以经上讲『识因声有,则不关闻』,为什么?不需要闻,那个声它自己能生识。实在说,如果要是无闻,声相也不可得,为什么?因为声尘确实是因闻而有,如果没有闻,的确没有声相可得。这些都要我们很冷静的去观察,我们才能够看得到事实的真相。下面说如果『识从声生』,这是讲识是因声而生;换句话说,这个时候应当闻与声合一才对。如果不用闻根,就是不用耳根,怎么能够分别音声的大小长短?前面说过无闻,声相都不可得,从什么地方生识?后面这两句是假设的话,假设识是从声而生的,我们也勉强的同意,因闻根而有声相,闻根的时候是不是同时也要闻识?为什么?识从声生的,我们耳闻声岂不同时也闻识吗?所以这个经上说『闻应闻识』,我们想想事实是不是如此?事实确实不是这个样子。

 

这几段的经文说出,「诸法不自生,亦不从他生,不共不无因,是故知无生」。下面就讲空,『不闻非界,闻则同声』,这是讲空生,这个意思是说,如果我们耳根闻声而不闻识,闻不到识的时候,这个识不是从声生的,所以说是「不闻非界」。声既然不是生识之界,如果它要能够生识,当然识与声的性质就相同。我们晓得声没有知觉,识有知,所以声叫尘,属于色法,识是属于心法,尘没有分别,识有分别。我们耳闻声,识要是声所生的,识必定也是属于色法,也是无分别的,也是无觉知的。我们好了,闻声、闻识,识也是无觉知,所以说「闻则同声」,这是假设的话,你闻声同时也同意你闻到识了。所以这里头诸位听这段经文,必须要冷静,头脑要冷静、要细细去想这道理。它这个说词是用比方说,使我们了这解事实的真相。底下接着说:

 

【识已被闻。谁知闻识。若无知者。终如草木。】

 

我们晓得,知是识的作用,识不同于声,声尘无知,耳识有知。因为耳识是心法,我们讲八心王它是属于心法,它是有知,有知它才能够辨别音声大小长短等,它才能够辨别。现在从前面讲下来,识已经被耳闻,识也被闻,识就跟声一样,识也变成无知的;换句话说,它也等同声的境界。这个时候我们问『谁知闻识』,闻识的是谁?如果说没有,找不到闻识的,那岂不是跟草木一样,草木是无知。如果你要是有知,那你就变成两个识,那应该还有第二个耳识,闻到前面一个耳识,哪有这个道理?哪有两个耳识?耳识只有一个,决定没有两个。

 

【不应声闻杂成中界。界无中位。则内外相复从何成。】

 

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,如果你要是讲根尘相杂,这样的尘当中有个界限,成了一个中界,识就生在这个当中。如果你是这样的说法,那跟前面讲的一样,这边是根、那边是尘,根代表有知,尘代表无知,你这个识生在当中。识生在当中,接近根的这边就变成有知,接近尘的那边就变成无知,你的耳识难道还是一半有知一半无知吗?这个情形在前面眼识讲过,所以这么一说,诸位一想前面的意思,就能够明了经中所说的大意。这样变成什么?你的耳识混杂了。为什么?一半有知、一半无知,杂乱了,哪有这个道理?纵然是这个现象,你这个中相不可得,你还是找不到中间,所以此地讲『杂成中界,界无中位』。因为你识在当中,一半有知、一半无知,这当中的中还是找不到;既然没有当中,这个内外的相,内根外尘,内外的相你又怎么能够建立?这是叫我们推求。

 

我们日用平常,可以说我们的心都太粗,多少事情是颠倒是非,你仔细想想,毛病百出。譬如天热了,我们搧扇子,这就颠倒,扇子还用得你去搧吗?我们习惯说搧扇子,你们想想这个话,是不是颠倒?扇子要你搧吗?扇子不要你搧。衣服脏了,说洗衣服,衣服要你洗吗?这就是我们整个生活都在颠倒错乱之中,你仔细一研究,处处都是毛病,这就是叫你深入一层,你去追究,处处都不能成立。我们叫扫地,地要你扫个什么?抹桌子,桌子还用得着你抹?抹的是什么?桌上的灰尘,不是抹桌子。擦黑板,黑板不要你擦,擦黑板上的粉笔灰;如果擦黑板,一擦黑板就擦掉才叫擦黑板,黑的擦掉了。正是处处都颠倒,你们仔细想一想才了解。自己还认为我们说的话没说错,你要跟佛说话,佛这么一辩驳,处处就觉得是错误,没有一句话我们说对了。所以佛法不叫你马虎,不叫你含糊笼统,样样事情追根究柢,要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。搞清楚、搞明了之后自己不迷,在应用上还是很慎重,众生叫搧扇子,我们也叫搧扇子,众生不知道搧扇子错误,我们晓得,我们随顺他,他怎么说我们也怎么说,无需要跟他去辩驳。除非是深入追究真相,就得要把这个话要讲清楚;如果不是深入追究真相的话,那就不需要,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佛法,诸位要是深入之后,其味无穷!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7日18:28:23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9561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