楞严经(第96集 文字/mp3)jingkong法师讲于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

admin 楞严经评论阅读模式

 

【若鼻是一。香臭无二。】

 

这个意思是说,气味既然生鼻识,鼻识又是一个,而所生的香臭并无有二。

 

【臭既为香。香复成臭。二性不有。界从谁立。若因香生。识因香有。】

 

前面两句是假设,如果臭可以为香,香也可以为臭,换句话说,香臭不分;香臭不分了,你鼻识的界限从哪里建立?如果说鼻识是因香尘所生的,换句话说,就是以香尘为识的界限,识就是因香而有的。我们以这个前提来看:

 

【如眼有见。不能观眼。因香有故。应不知香。】

 

我们拿眼根做一个例子,这是用比喻来说,我们见确实是因眼有的,但是眼能够见一切物,眼不能见自己的眼。以此类推,识是因香而有的;换句话说,它应当不知香。

 

【知即非生。不知非识。】

 

在此地下决断,能知就不是香尘所生的,你说不知,不知不能叫做识。由此可知,从香生这个说法是不能成立的。

 

【香非知有。】

 

这是我们大家晓得的,香臭无知。

 

【香界不成。识不知香。因界则非从香建立。】

 

香既然是非有知,识又不能知香,这个界限当然不能建立。

 

【既无中间。不成内外。彼诸闻性。毕竟虚妄。】

 

『既无中间』这个中间,就是指根境的当中,我们鼻根与香尘这个当中,你要是认为这个当中能够生识,其实内外根境找不到,像前面所讲的,找不到中间;中间找不到,要是说中间能够生识,这是讲不通的。所以说『彼诸闻性,毕竟虚妄』,为什么?没处所。就像经的前面佛叫阿难找心,心在哪里?不管真心、妄心,真心也好、妄心也好,心在什么地方?阿难七处征心,了不可得。

 

【是故当知鼻香为缘。生鼻识界。三处都无。则鼻与香及香界三。本非因缘。非自然性。】

 

我们明白了,『三处都无』,可见得鼻、香以及鼻识都无自性,既无自性,当然就谈不上因缘、自然这些戏论。学佛的大前提,我们也常常与同修们提示,要紧的是要开悟、是要有悟处,这个悟处又不能勉强,不是强求得来的。我们之所以不悟,诸位要晓得,这里头有障碍,障碍是什么?就是分别、妄想,去掉分别妄想才有开悟的可能。我们今听特别是大乘了义经典,《楞严》也是其中的一部,处处都是启发我们开悟,每讲到『本非因缘,非自然性』,这都是给我们开启悟门,所以这个经从头到尾可以说处处在指引我们。一处错过了,底下还有悟处,底下错过了下面还有,这是佛菩萨的大慈大悲。我们在这里面可以有疑情,不能有疑惑,这是必须要把它搞清楚的,疑惑是迷,疑情是求悟,这是不相同的。

 

什么叫做疑情?什么叫疑惑?疑惑,或者是没听佛法之前迷惑在里面,对于事实真相是一无所知;或者是听了佛法之后又迷惑了,对于佛所说的这些事理莫知所云,不晓得他在说些什么,这都是疑惑。疑情又是什么?疑情是听了佛说的话,听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可是不是自己的境界,但是相信佛所讲的决定是真实;对于圣言量自己能够深信不疑,但是不是自己境界,我们自己如何去证得这个境界,这是疑情。因为你自己证得了,是自己的现量境界,决定没有疑;不是自己的现量境界,都有疑。疑而信圣言量,这一遍就算是没听懂、没有悟,没有悟,但是相信佛所讲的句句是诱导我们的意思,我们在这地方又错过了,我们再等底下一个机会,心要清净、心要真诚,唯有真诚、清净这才是开悟的条件。如果在这里面起妄想,因为一妄想、一研究又落在意识里头,意识是虚妄分别,那是我们悟入的障碍。所以世间人往往他用这个心堵塞了自己的悟门,变成不能开悟。不悟的时候怎么办?读经。古人常说「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」,读书、读经,也是常给诸位说的修戒定慧,在这里头修戒定慧。好,今天就讲到此地。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7日18:28:23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9561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