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藏经(第5集)jingkong法师讲于美国达拉斯

 

从此之后,他是「无功用道,任运流入,即舍赖耶之号,别受清净之名」,这就是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,这就成佛了。无功用道,就是俗话说用不得力,自自然然的。古人有个比喻,因为这个境界很难体会,但是这种比喻,从前人容易体会,现在人恐怕也很难。以前过渡,过河、过渡,都坐船。那个船都是用桨划,划桨或者是摇橹,快要上岸了都用竹竿,到浅的地方用竹竿。但是离岸很近的时候,竹竿也不要用,统统放下,船自自然然往岸上接近,那就叫无功用道。用这个比喻,什么力都不要用,自自然然的它会往前进,就是这个意思。这要到什么境界?十地菩萨以后,十地菩萨、等觉菩萨一直到成佛。在这个阶段里头是无功用道。或者我们把这个境界放宽一点说,从八地菩萨起,八地是不动地,是中品的无生法忍。一般讲,严格的讲,无生法忍,七地菩萨,下品;八地菩萨,中品;九地菩萨,上品。十地菩萨就不叫无生法忍,叫寂灭忍,一品是清净寂灭。所以十地菩萨是下品的寂灭忍,等觉菩萨是中品的寂灭忍,佛是上品的寂灭忍,那在无生法忍之上,无功用道。任运流入,流入什么?流入一切种智。梵语名字叫萨婆若海,就是一切种智海。海是比喻,比喻它广大。到这个时候完全转识成智,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,从此以后不叫它做阿赖耶,叫它做大圆镜智。这是转八识成四智,转凡入圣。

 

可是我们再要追究它的根源,「然破惑显性,功由六识」。你怎么会有这一天,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成就?还是当初依靠第六识的观照,我们起步是要靠第六识。就是常常能够提醒自己,能够修正自己的错误,这叫修行。修行就是修正行为,行为里面特别是思想、是念头,把错误的思想修正过来,把错误的见解修正过来,这个修正过来就叫做观照。譬如我们眼见色,色境,色境是眼根所对的外面一些境界,起了贪心,觉悟了,「这是错误的,这是烦恼」,一下警觉到,我在境界里没有贪心了,这就是观照。你把那烦恼的心所照住,它就不起作用。在逆境里面起了瞋恚心,一想,「我不应该,我的清净心里头本来没有瞋恚,为什么会有瞋恚心起来?」叫你处处用第六意识觉察你自己。

 

外面境界没有善恶,外面境界是平等的,外面境界都是善知识。为什么?没有那些恶人恶境,我们的瞋恚心断不掉。你要一辈子遇不到恶人恶境,你那个瞋恚心藏在你阿赖耶识里面那个仓库,藏得很深,为什么?它不起现行。一遇到境界它跑出来了,它一跑出来,你觉察它,「你是坏东西,不准你跑出来」。念佛人最好,马上换成一句阿弥陀佛,把这念头打掉,换成阿弥陀佛。这样的时候,譬如说我们外面的恶人恶境,对我们的功德很大,不然这个烦恼不会起现行。这个烦恼一起现行,我马上就把它换掉,马上把它控制住,这就是功夫,用功是这么个用法。顺境里头也是如此,在顺境里头,贪爱的心一起来,「这是烦恼,跟瞋恚没两样,同样的害处,一样大的害处」,马上换成阿弥陀佛,马上把它用清净心打下去。所以顺境,那些也是我们的佛菩萨。顺逆境界都是帮助我们修行的。

 

世间有一些人他不知道,以为顺境好,他被顺境害了他不晓得;逆境、瞋恨不好,他被逆境害了。觉察的人他能转环境,把顺境、逆境统统转变成平等境,这叫做真修行。日用平常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你会用这种功夫这叫真正修行,功夫哪有不得力的?什么地方不是道场?无论什么地方,起心动念就是修行,一切境缘全是道场,没离开道场一步。念佛人有个最大的好处,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个佛号不间断。为什么?最容易提醒自己,最容易提醒。所以在八万四千法门里面这是第一法门,第一方便、第一稳当、第一快速。追究根本是第六识。但是到了照见就不用第六识,六识是前面两个,就是观照要用六识,照住还是用六识,照住就是得事一心不乱,还是第六识。理一心不用,理一心是转识成智,用真心不用妄心。

 

「四明指为近而复要」,近是亲近,要是重要。四明大师告诉我们,前面用第六意识用功,近,大家一讲都知道,因为第六意识分别,第七识执著,一说都知道,近,非常重要,对于初学的人来讲太重要。「为事理解行之本。如伐树得根,灸病得穴」,这是举个比喻。你看禅宗里头常常提倡说「修行从根本修」,从根本修就方便,这个方法就是从根本修。所以观门是事、理、解、行,这是根本。事理解行是四大项目,是四个大项目。事是讲事相,理是讲理论,有事一定有理;解,解门、理解,对于事理理解;行就是修正自己的心行,换句话说,我们在这世间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做人、来处世,这就叫修行,修正我们种种错误的态度、错误的行为。这就是从根本修。好比你砍树,你要从枝枝叶叶上砍很费事,相当费事,如果你从根本上把它一砍,很容易那棵树整个就倒下来。你要懂得这个观法,好,这修行是从根本修。好比治病,古时候的治病,针炙是我们中国古代治病重要的方法。这个炙是用艾草,一定要在穴道上,真正找对穴道了,非常有效果。「此即十乘中初观不思议境」,这上面所讲的这些方法,就是天台宗十乘观法当中初观不思议境。主旨都是在起心动念之处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之处,从这个地方提起自己观照功夫,要用功夫。

 

下面这是讲「托事」,从事相上说。事相里面我们要晓得表法的意思,此地也举一个例子来说。从这个例子当中我们要觉悟,为什么?将来在一切法里面都可以托事提观,都可以。譬如我们刚才讲的燃香,香是什么?香是气味,鼻根所对的对象。你真正明白了,无论在什么地方,无论闻到什么气味,马上要想到戒、定、慧、解脱、解脱知见,你都能提起,那就好了。看到佛前面供的灯,代表般若光明,无论在哪个地方,你看到太阳、看到月亮、看到星星,马路上看到灯,任何地方看到灯,统统代表智慧,统统代表心地的光明,这样才能修行。不能说佛堂的灯代表,我厨房的灯不代表,那就错误了,马路上的路灯不代表,那就不对了,那你就完全搞错了。我们佛堂里供的花,代表六度万行,无论在哪里看到花,就想到我要修六波罗蜜。看到供的水果,供果代表菩提涅槃,不管在哪个地方看到果就想到菩提涅槃,这样才行。所以佛堂里面等于是我上课一样,这是课堂的作业,课堂学了之后,带到学校之外,在社会上要能起作用,学以致用才行。课堂给你讲解这个道理,然后你离开讲堂之后,你在你实际生活当中统统用上了,你才晓得佛法不可思议,才知道处处提醒你自己的觉性,觉而不迷、正而不邪、净而不染。所以在生活当中修行,在待人接物之处用功,在这里用心去。

 

这底下说,举一个例子讲,「皆依经题」,就拿经题来做一个例子,来解释。「地藏本愿人法而观之」,我们就看经题这几个字。「行人瞻礼大士时」,这行人就是修行人,我们看到地藏菩萨,我们会给他烧一柱香,拜三拜,瞻礼,瞻仰礼拜,瞻是看,瞻视。为什么要看它?表法的意思太多。因为你看才能提起观照,你要是不看,观照就提不起来,所以要看。在念佛里面,四种念佛里头有观像念佛,观像就是看佛像,就是面对着佛像看佛像,有这种方法,念佛法门有这一种。那个人要有很大的福报,为什么?你没有福报,你要天天上班,你就没有办法看佛像,你要很悠闲。我们修净土法门,我们的房子四面统统挂著阿弥陀佛像,无论走到哪里都看到阿弥陀佛,这样跟阿弥陀佛就很熟,阿弥陀佛这个像深深的印在自己阿赖耶识里头。自己不起心动念则已,一起心动念就是阿弥陀佛,念头一起来就是想到阿弥陀佛,因为你一天到晚看阿弥陀佛。这个人很大的福报才行,很清闲,不要做事情。你要是有工作的时候,你就没有办法,你的功夫就会断掉。所以四种念佛里头持名最方便。持名,不管你做什么事情,它不妨碍你。你观像就不行,观像只有在一个固定的地方,你一离开之后你这功夫就断掉了。所以瞻礼、瞻仰是很重要的,常常看佛像很重要的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3日20:11:57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8356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