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藏经(第2集)jingkong法师讲于美国达拉斯

 

经题简单给诸位介绍到此地,下面要介绍的是第二个大段。因为这个题要是明了之后,我们对于这个经才能够产生信心。也就是我们在《弥陀经》里面讲的「信持」,他的思想,理论的依据,我们把这点搞清楚,我们对于这部经就能够深信不疑,自己的信心才能够真正的建立,这一点非常重要。本经,「辩不思议性识为体」。性识着重在识,性是本性,识就是本性起用,这是不可思议,性是真如本性,识就是阿赖耶识,就是第八识。但是在这部经里头,我们主要的着重在第八识,第八识是真如本性的作用。所以不从体上说,从用上说。为什么?因为它要讲六道轮回,完全讲事,事那就是识这一边的,理是性那一边的。所以不可思议性识为体。

 

为什么以这个为本经的经体,就是理论的依据,就是本经的理论依据?下面我们要讨论这个道理。请看讲义,「经云:一切众生未解脱者,性识无定,为善为恶,逐境而生。又云:念佛菩萨名号,历临终人耳根,或闻在本识。此识的指第八识也」。这个意思我们还要来说说。一切众生,当然是指六道凡夫。未解脱者,识性无定,那是完全指的六道。单单讲未解脱者,阿罗汉、辟支佛只能够解脱一半,还有一半没解脱。但是看后面的文,确确实实是指六道凡夫。六道凡夫,我们的心没有一定,这是真的,就是一会想东、一会想西,确实我们的心不是一定的。如果你一天到晚专门只想一桩事情,那就叫得定。定不是没有念头,定是有念头,他定在一桩事情上。所以我们念佛人一天到晚,如果二六时中,什么念头都没有了,只有一句阿弥陀佛,你就得念佛三昧,就是念佛的大定,你定在一桩事情。

 

既然这个心不定,当然就有好的念头,也有坏念头,为善为恶,逐境而生,这就是迷惑,就是颠倒。为什么?心被境界所转,这个苦了。佛在《楞严经》里面告诉我们,「若能转境,则同如来」。佛与菩萨他高明在哪里?他的高明处就是他能够不随境转,无论看什么境界,他心是平等的,他心是清净的。不像凡夫,凡夫的心是随境转,那个境界你觉得很舒服的,你就生欢喜心;看到是不满意、不舒服的,你就要排斥它。那个欢喜要得不到,就苦了,求不得苦;如果那个是不满意的环境,想离开又离不开,就怨憎会苦。烦恼就从这来的。所以那个觉悟的佛菩萨他没有怨憎会苦,他没有爱别离、求不得,他都没有,他心清净,他一尘不染。凡夫这个心是逐境而生,他逐境生什么?起惑、造业、受报。所以这个「生」字,它里头包括三个意思,就是迷惑、造业、受果报。这里讲的是第八识。

 

又云念佛菩萨名号,这是本经里头所说的,教给我们,当我们家亲眷属如果是有人快要命终了,这个时候怎么样?教他念佛。他能够跟到念,最好;不能跟到念,他能够听得进去,也好,能够听得进去。为什么?在这个时候如果他纵然一生造罪业,他想到佛菩萨名号,真正改过自新,他可以不堕恶道。为什么不堕恶道?就是临终这个缘好,这个缘是个善缘。当然他一生也有善因,善因跟善缘他就到善道里头受报去了,到三善道,他不到三恶道。我们要问,那他那些罪业的种子还在不在?还在,并不消灭,只是他那个善先受报,就是这么回事情,善先受报。如果要想真正得解脱,那说个实实在在话,只有往生净土,这是最稳当的一条路。因为往生净土之后,纵然是带业往生,西方净土都有善缘,没有恶缘,虽有恶种带到那边去,没有机会受果报。时间长了,转识成智,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,把你那些恶业种子统统变成了菩提种子,都变成将来度那些恶道众生的工具,那就是大慈大悲了。所以诸位要记住,真正要解决问题,的确在西方世界。除了西方世界,其他世界只是解决我们暂时的问题,而且这个暂时实在讲太短暂了,仅解决眼前的问题而已,不能真正解决问题,不能永远解决问题,这一点我们要特别记住。这是经典里面说出这两段,都是证明这部经是以第八识为主,是讲的第八识阿赖耶识。

 

再看第二条,「是心为何物,烦恼习种子;善恶皆由心,心为阿赖耶」。这是佛在经里面告诉我们,我们一看更明了了。这个四句偈意思非常之好,很能教我们省悟,很能教我们警觉。什么是心?这讲凡夫的心,心是什么?是心为何物?烦恼习种子,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种子,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心。真心,六祖讲的,「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」,那是真心。真心只有佛与大菩萨才有,声闻、缘觉都没有,声闻、缘觉还是以阿赖耶为心。所以他没有能转识成智,他只有定,这个定功太深了,叫阿赖耶识里头习气种子不起现行,他伏住,像石头压草一样,他压住,所以那叫甚深的禅定。佛菩萨把它们化了,转烦恼为菩提,所以那菩提是觉悟,烦恼是迷惑,就是转迷为悟,他觉悟,他不迷了。所以烦恼习种子是迷心,转成大觉是觉心,觉心是真心,迷心是妄心。善恶皆由心,这就讲六道凡夫,为善为恶都是你的妄心,这个心叫阿赖耶。

 

阿赖耶在八识里面,说它叫做藏识,就像一个仓库一样。我们今天一般人讲印象,我们见色闻声落了个印象,印象落在哪里?就落在阿赖耶识里头。这个印象永远不会消灭的,虽然有的时候印象很浅,忘掉了,其实怎么样?遇到这个因缘又会把它引起来了,它永远不消失的。这个真妄和合,它是半真半妄。它的体是真的,体是性,是真如本性;作用是虚妄,是迷惑颠倒的,所以叫真妄和合。古人也翻作无没识,没就是坏的意思,它不坏。前七识有断灭,阿赖耶没有断灭,阿赖耶只有转变,没有断灭。譬如说前五识,那个人一死了之后,前五识马上就没有,就不起作用。不要说人死了,我们睡着了,睡得很熟的时候,我们这个眼识不起作用,眼识不会看,耳识起作用,耳识,外面有声音,你睡的时候还能听得到,所以耳识比眼识要灵光多。你看《楞严经》里面讲,眼识是八百功德,耳识是一千二百功德。因为耳能够听八方,眼只能看一面,不能看后面,所以耳识的功能比眼识要大。这是讲我们前五识。前五识,有的时候睡着了,有几种它不起作用,舌识不起作用、眼识不起作用,舌不起作用,耳识、身识跟鼻识还起作用。人死了之后,前五识不起作用,第六也不起作用,第七也不起作用。第六是分别,那个病重的人,他连自己儿子、媳妇他都不认得,这就是第六识不起作用了。一切他也不执著,第七识也不起作用了。所以前面七识都有断灭,唯独第八识没有断灭。所以第八识叫无没识,它不会断灭,它是常住的,真正是常住。

 

一转就变成大圆镜智,转第八识就成大圆镜智。可是转识,第八识没有办法转,要在第六、第七转。六、七是因地转,六、七一转,第八识就转了,跟着转。所以第八识跟前五识是果上转,因转了,果就转了。所以我们真正讲修行功夫的,就是在第七、第六下功夫。第六是分别,我们在一切境上不分别;第七是执著,我们不执著就行了,不要分别、不要执著就行。可是你要记住,不分别、不执著是对自己,是对内,不能对外。对外要不分别、不执著,就天下大乱了,整个秩序都破坏。对外要怎么样?随众生的分别而分别,随众生的执著而执著。自己有没有执著?没有执著。如果众生要问你,这是什么?你不分别,「不知道」,那成什么话?那不成话。众生问你,这是什么?这是茶杯。茶杯是不是分别?是分别。你们叫茶杯,我也叫茶杯;你们叫这颜色黄色,我也叫黄色。可我是不是真的认定它是黄色、是茶杯?不,心里面决定没有,随众生的分别而分别,随众生的执著而执著。

 

这个就叫做分别即是不分别,分别是对你分别,对我没分别;执著即是不执著,对你有执著,对我,我自己心里头没有执著,你自己的心完全清净。外面样样事情做得很圆满,样样事情做得很顺利。佛法在世间,不离世间觉,绝对不破坏世间法,完全能够顺从世间法,随缘不变,不变随缘,这是佛法。所以佛法能够为一切众生所接受。不但他能接受,而且欢喜接受,除非他不知道,他误会了。如果他不误会,真正明了,没有一个人不愿意接受佛法。因为佛法一得到,不论你得到的多、得到的少,你马上就有受用,就能够变成自己的生活,就能够美化自己的生活,使自己的生活得到更幸福、更圆满,跟任何一个人相处会处得非常之好。为什么?你觉悟了,你不迷了。

 

好,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7年3月3日20:08:31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8350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