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书研习报告—论语 钟茂森博士(第92集 文字)香港佛陀教育协会

 

你看孔子这一番话,整个治国大道,天下归仁的大道,给你和盘托出,所以子夏讚歎,「富哉言乎」,这裡头讲的话真的是富有深奥的哲理。可惜樊迟听得半懂不懂,没有直下悟入,不像颜回,颜回直下悟入了。你看,他直下悟入之后,他就「请问其目」,我该怎麽下手?樊迟这裡没有,问了就不敢再问,听不明白也就算了。颜回听明白了,就问我应该怎麽做,夫子就教导他「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」,然后颜回就「请事斯语」,那就是老实、听话、真干。这境界就不一样,听懂了不用再问了,老实、听话、真干,直趋仁者的境界。我们再看底下一章,二十三章:

 

【子贡问友。子曰。忠告而善道之。不可则止。毋自辱焉。】

 

这裡『子贡』向夫子请问交友之道。《论语》裡头真的是涵盖面很广,夫子是圣人,什麽都懂,你儘管来问,问了你就有受益。子贡是很好问的,他在《论语》当中问的是很多,我不知道是不是最多的,没有算过,可以去算一算,可能是最多的一个。他『问友』,夫子在这裡回答他,『忠告而善道之』。这个道应该念导,就是引导,善于引导他。这个是什麽?交朋友最重要的是互相勉励,切磋琢磨,能够一起提升,这个才叫朋友。真正的朋友是志同道合,大家都有希圣希贤的心,都愿意学习圣道,大家走到一起来,然后可以一起长进。在求学过程中要有老师,也要有善友。老师是指导我们,他给我们讲道理,另外给我们做榜样,身教、言教。可是当学生的不一定一天到晚都能够跟老师在一起,老师有他的事业。像孔子他要向全世界(当时是讲天下)来推动圣贤之道,他要看他的书,要备他的课,他要写《春秋》,删《诗经》,他很忙的。所以学生们,学生人数也很多,孔子三千门徒,那怎麽能常常去打扰老师?所以有问题也都是瞅着,看老师是不是没事的时候,清閒的时候问。你看前面樊迟问夫子的时候,他是跟着夫子出游,看到夫子没什麽事,很清閒,立刻抓紧机会问,善问。其馀的时间,大部分同学都是自己修学。

 

同学、朋友对自己就有很大的帮助。蕅益大师曾经讲过,修道是所谓「持戒为本,淨土为归,观心为要,善友为依」。善友就是真正的好的朋友,互相可以依靠。修行,真正帮助我们最多的,那还真的是朋友,有问题大家可以切磋讨论。就像刚才,你看樊迟问老师,没听明白,那他出来可以问子夏,子夏跟他讲,他就明白了,这就是好的朋友。当然,朋友也是可遇不可求,这是你自己感召,你是什麽样的人,就会感召什麽样的朋友。这个你是没办法的,你只能是好好修自己,去感召。如果是交友,旁边的朋友不善,那你只能反省你自己,为什麽你有这样的朋友?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,所以不断提升自己。

 

朋友之间有义务互相帮助,这就是「忠告而善道」。忠告就是对朋友,关于大是大非、善恶抉择这些问题上要劝告朋友,尤其是当朋友做出错误决定的时候,或者是在迷惑的时候,要对他忠告,他有过失,要提醒他改过。如果我们见到朋友有过,不能够劝善规过,「过不规,道两亏」,那就对不起朋友,俗话裡面讲的「不够意思」。你要真正对朋友负责任,以善道来引导朋友,善导之。

 

当然劝告的时候,因为是朋友,这方式也要注意。同辈,大家地位平等,要柔和,不能够太直裸裸。直裸裸的去批评的话,对方未必能接受。《弟子规》上讲的,「亲有过,谏使更,怡吾色,柔吾声」,这也适合于朋友。在规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,不能在大庭广众下来批评,你是搞批斗大会了,他怎麽能接受?一定什麽?你真想劝他的时候,把他拉到一边,私下裡跟他讲,很诚恳。这样他能够真正改过,改了以后,他会真正感恩你。

 

当然,不一定是说每一次你劝告他都能听,有时候可能他固执,或者他的思想偏在一边,鑽在牛角尖裡头出不来,所以,『不可则止』,如果朋友不能听从的话,那就要停止了,不能再劝。就是不能够死乞白赖,你执着了,你一定要他听你的,这就会导致关係破裂。所以『毋自辱焉』,这个辱就是跟朋友疏远了,这叫辱。如果我们一定要怎麽样,用我的意思,这是一种控制欲,那自己已经有过失了,这样的话往往会导致朋友远离你,因为人都不愿意被控制。你设身处地想一想,如果是你有这麽一个朋友,一天到晚盯着你,说你毛病,你也觉得不好受,你也想远离他。设身处地一想,己所不欲,就勿施于人。当然自己要有这分修养,别人就是成天到晚批评我,我也要能接受。你有这样的心量,你的成就就大。我们不能说,别人批评我的方式不对了,我不能接受,甚至怀恨在心,那以后谁敢提你的过失?所以自己一定要谦虚受谏,这是福,受谏是福。你不能受谏,你不能听劝,你就没福,你容易犯过失。但是对朋友不可以这样,我们是严于律己,宽以待人,所以不可则止,不要自辱,使朋友远离我。

 

蕅益大师在解释当中就讲到,「自辱,则反带累朋友,所以不可」。为什麽不可则止?因为你不能止,就会自辱,就让朋友远离你了。远离你,实际上也就带累朋友,为什麽?他就没有机会再听到劝谏,也就是说,他可能因此就不能再提升了,那我们这麽做实际上也就对不起他。所以,为什麽夫子讲要察言观色,这个重要,达者是察言观色。自己的心地是质直而好义,但是对人要察言而观色,要看看他接受程度到哪裡。不能够太过,太过跟不及是一样的,过犹不及,使他远离了,那你一片的好心想帮助他也帮助不上,这就不是真正的慈悲。真正的慈悲仁爱心,对朋友的义,那就是你自己要有智慧。对不同类的人,譬如说对有些人,他所谓的自尊心很强,你不能对他直说的,那你就不要直说,你是对他尊重,他能接受到这,你就说到这,剩下的让他自己去悟。反正一个人他有多大的心量,他就有多大的成就,你也急不来,非你自力能所及也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19:35:13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3546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