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书研习报告—论语 钟茂森博士(第89集 文字)香港佛陀教育协会

 

所以「同是自心所现之境」,既然如此,你又何必要去爱、恶?所以有爱、有恶,这就是迷惑。迷了什麽?迷了,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,真相是一切法由心想生。外面境界没有什麽好坏,蕅益大师讲过,「境缘无好丑,好丑在于心」,你说外面有好丑,好的我就爱,不好的我就憎恶,那全是你自心在那裡迷惑颠倒使然,全是自己分别执着所致。所以这裡讲,「而爱欲其生、恶欲其死,所谓自心取自心」,你这个爱和恶是你自心的,能爱、能恶之心和所爱、所恶之境,都是一不是二,这不就是自心取自心!你要觉悟,你就婉然一笑,何必去用爱恶?平等的,好丑都平等,所以爱憎也平等,怨亲也平等。如果自心取自心,在这个本身是一心当中一分为二,然后把这个心和境又对立起来了,产生这个爱憎的烦恼,「非幻成幻法也」。这是什麽?心本身是一个幻,虚幻的,那个法,境界也是虚幻的,你迷在当中把它着实了,把它当真了,那你不就是「非惑而何」,你这不是惑是什麽?这是最大的迷惑,这叫无明。从此觉悟了,就是立刻放下分别执着。

 

最后一句,『诚不以富,亦祇以异』,这两句是补充的话。这句诗是《诗经》裡的话,是出自《诗经.小雅.我行其野》篇。根据郑康成的注解,说「祇,适也」,适合的适。「言此行诚不可以致富,适足以为异耳。取此诗之异义以非之」。「诚不以富」,就是我们这个行为,诚然不可以致富,怎麽能够适足以为异?这句话是一种贬斥。《朱子集注》裡面引程子的话,说这两句话是错简,就是可能是古人抄这两句诗抄错地方了,把它摆在这,所以这上下文不连贯,这一句就没办法解释了。雪公这裡讲说,咱们不讲了,这很难讲,上下都不流畅,可能是错简,所以只存疑就好。当然也有的人,像李卓吾先生的《四书评》裡面就说,这两句诗放在这正好,有什麽不好的?这是引两句诗来证明迷惑这个意思。这个我们就留待读者自己去斟酌。根据程子说,「此错简,当在第十六篇齐景公有马千驷之上」。这是在第十六篇的,我们以后会讲到,齐景公死的时候有一千辆的马车,但是人民对他并不讚赏,不称讚他的德行。所以,这样的富又有什麽作用?当然,这也是迷惑。所以用在这裡也讲得通。

 

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有讲得不妥之处,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。谢谢大家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19:01:54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3536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