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书研习报告—论语 钟茂森博士(第80集 视频 文字)香港佛陀教育协会

 

佛家重视戒律也是这样,古大德劝勉我们,宁为护戒而死,不犯戒而生。所以戒律看得比身命还要贵重,你有这样的心,你就绝不会犯戒。确确实实,戒是护我们的慧命,慧命比身命要贵重得多,身命这一期终止了,还有下一期,生生世世捨身受身,永无休止。可是慧命却不容易成长,要得到佛法的滋养才能够成长,但是要遇到佛法那可不是一件容易事!人生难得,佛法难闻,善知识难遇。所以知道「无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万劫难遭遇」,你就肯不惜代价来深入学习佛法,为了护持佛法,怎麽护持?自己真正做,这就是护持,以身护法,为了护法不惜身命。你有这样的存心,你能持之以恆,锲而不捨,你这一生决定成就圣贤。下面第十三章:

 

【入太庙。每事问。】

 

根据《雪公讲要》,他引郑康成的注解,郑康成说,「为君助祭也。太庙,周公庙也」。『入太庙』,做什麽?太庙是周公庙,那是供奉周公的宗庙,周公是鲁国的始祖,是文王的儿子、武王的弟弟,大圣人!孔子最佩服的就是周公。鲁国每一代的国君都是周公的后代,所以用太庙供奉周公,祭祀他,入太庙是祭祀。这些臣子、大夫也要陪同国君助祭,所以一同入太庙。这一章是记录孔子入太庙时候的情形。『每事问』,就是认真的学习,因为太庙裡面有很多祭祀用的器具,还有祭祀时候各种礼仪,应该站哪裡,东西放置在哪,那都不容错误,处处要一丝不苟,否则叫失敬。如果是心生怠慢,那就是对祖先的亵渎、不敬,这样的祭祀就不能感格祖先的神明。所以入太庙每事问,是记录孔子认真学习,不耻下问,事事认真,处处恭敬,这样的一个行持。

 

前面第三篇,这是《论语.八佾第三》裡面的第十五章,跟这一章有非常相同的部分。第三篇第十五章是这样说的,「子入太庙,每事问」,底下说,「或曰: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?入太庙,每事问。子闻之曰:是礼也」。这一章我们前面讲过,这裡略略提一下,因为两章有相同的部分。「子入太庙,每事问」,这是孔子到太庙裡面,认真学习。「或曰」就是有人说,「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」,谁说鄹人之子知礼?鄹人之子就是指孔子,因为孔子的父亲曾经在鄹邑,鄹是一个地方,在鄹邑裡头做过官,所以鄹人之子就是孔子。谁说孔子知礼,他入太庙,每事问,什麽都问,什麽都不懂的意思,那他怎麽能说懂礼?结果「子闻之曰:是礼也」,孔子说,每事问,正是礼。如果不懂还不问,那就是非礼,所以这是认真学习。

 

前面这一章跟这裡的这一章有相同部分,但是雪公认为这个不属于重複,两章它的意思有不一样。雪公引《皇疏》,这是皇侃的注疏,「前是记孔子对或人之时,此是录平生常行之事,故两出」。前面在「八佾第三篇」,刚才我们念的那一章,是记录孔子对或人,就是对某一个人,某人说他,怎麽你还知礼,入太庙还每事问,孔子对他的一个对答,这是只是这麽一次,有这麽一次的情形,不是说每次进太庙都有人来说他,就有这麽一次有人说他,他就有一个回答。这裡记录的「入太庙,每事问」,是他平生常行之事,所以孔子每一次入到太庙裡面都认真虚心学习,因为要学的礼太多。祭礼是非常複杂的一套礼仪,所以孔子一丝不苟的来学习,请教这些专家们学礼,这是记录他平常好学那种态度。所以这是两出,属于记录两桩事,不是一桩事,不算是重複。

 

确确实实,孔子,蕅益大师注解裡面讲的,「不知便问,是孔子直心道场处」。直心道场就是真诚心、率直的心,没有歪曲的,心中没有其他杂念,这就是直心。心裡杂念多,心就不直,心就委曲。孔子心无杂念,到了太庙就是一心学习,不知就问,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所以他并不以不知而为耻,不耻下问。这才是孔子真正令人佩服的地方,是我们应该学习的。不要觉得不好意思,问人好像就比人低了。没什麽不好意思,闻道都有先后,本性都是平等的,有先觉、有后觉,先觉觉后觉,理当如此,没有什麽心理障碍。所以要虚心多向善知识、方家请教。下面第十四章:

 

【朋友死。无所归。曰。于我殡。朋友之馈。虽车马。非祭肉。不拜。】

 

《雪公讲要》裡面引《论语集解》,这是何晏注的。「孔安国曰」,孔安国是西汉经学家,「重朋友之恩也。无所归,无亲昵也」。『朋友死,无所归』,这是讲孔子的朋友去世,没有亲人给他办后事,「无亲昵也」,就是他没有亲人,没人给他办后事,他的尸骸没有归所,所以孔子说『于我殡』。什麽叫殡?停柩待葬叫做殡。棺木叫柩,停在家中,等待下葬,没人办这些后事,夫子说「于我殡」,就是我来替他治丧,包办他的丧事。这是什麽?重朋友之恩,对朋友这种恩义、情义非常看重。孔子是非常有道义的人,所以勇勐承当这些事情,叫见义勇为。当然这是因为朋友没有家属,不能为他做后事。假如他有家属可以给他做后事,孔子也就不会多事。

 

底下说,『朋友之馈,虽车马,非祭肉,不拜』。这是朋友的馈赠,虽然是像车、马,车(音居)就是车,以前的音念车(音居),马车都是比较贵重的,像现在有人给你一部汽车,那都很贵重,这种礼物。但是,不是祭肉(就是祭祀祖先的供品,一般会分给亲友),即使是非常贵重的礼品,朋友馈赠给我们的,而这个礼品又不是祭肉,孔子接受的时候不拜。唯有是什麽?接受祭肉的时候才会拜,为什麽?因为祭肉所带的意义非常厚重,这是朋友祖先的恩赐,所以必是拜而受之。朋友的馈赠还不如祭肉那麽厚重,虽然车马价钱上比肉要贵得多,但是象征的意义不同,所以用的礼就有轻重不一样。朋友给的这些贵重的礼品,不拜,也是避免人家说孔子重利这样的一个讥嫌,所以夫子重义而轻利。这一章是讲夫子交朋友之道,这五伦裡面父子、兄弟、夫妻、君臣、朋友,朋友是一伦。朋友如何来对待,夫子在这裡也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表法。我们继续看下文,第十五章: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18:31:31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3518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