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书研习报告—论语 钟茂森博士(第80集 视频 文字)香港佛陀教育协会

 

根据《刘氏正义》,刘宝楠的《论语正义》,「引刘氏逢禄」,刘逢禄《论语述何》这部书说,「孟子曰,可以仕则仕,可以止则止,可以久则久,可以速则速,圣之时者也。乡党篇记孔子言行皆准乎礼,而归之时中。礼以时为大也」。这裡《论语述何》引用了孟子的话,说君子可以出仕的时候就出仕,出仕是做官;可以止则止,什麽时候把官辞掉就辞掉。孔子当年就是这样,他任鲁国大司寇,看到鲁君沉迷于酒色,齐国送来女乐,鲁君也就不上朝了,立刻就辞官,周游列国,可以止则止。可以久则久,可以速则速,你让他久处官位也可以,让他马上离开也可以,他总是看时节因缘。这个因缘不是从自己出发,而是从整个大局出发,看看我适不适合在这个大局裡面扮演这个角色,如果不适合就赶紧离开,这叫识时务者为俊杰。所以圣人识时务,知道进退的学问。

 

这裡是孔子跟子路师徒二人藉野鸡做比喻,孔子说出来,子路把它表演出来。孔子说这野鸡很懂得时务,子路立刻来一次示范,一拱手,那野鸡立刻就飞了。那是什麽?野鸡见来意不善,立刻离开了,然后看到来意并没有什麽太不善的,就止在树上。所以这是可仕则仕,可止则止,可久则久,可速则速。这野鸡当然只是个比喻,人不能只跟野鸡比,这是用这样的一个表法。所以,「乡党篇」这裡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行,皆准乎礼,都符合礼。而归之时中,所以这一篇到最末一章讲到圣人识时务,这说明什麽?孔子一生倡导礼,但是最重要的礼以时为大,是让我们有智慧,看清楚时务。这个智慧哪来的?当然也是守礼而来的。礼是戒,因戒生定,因定开慧,你不守礼,你怎麽可能有定?怎麽能够开慧?你怎麽能够识时务?

 

我们再来看蕅益大师的注解,他说,「也是实事,也是表法」。子路跟孔子在这裡他做的这个事情,看到野鸡,子路一拱手,野鸡飞走了,这是真的是有这个事,但这也是表法。表什麽法?底下说,「只一时哉时哉四字」,这是本章的章眼所在,关键字在这裡。这四个字时哉时哉,「便将乡党一篇血脉收尽」,这是刚才讲到的,整个「乡党」一篇都讲礼的,在这裡收,用一个「时哉时哉」。「而实从时习中来,故得时措之宜,名为时中之圣也」,这个实从时习中来,这个实是一种智慧,从哪裡来的?时习中来,这就是《论语.学而》一开篇就说到,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,这个时和习,习就是你实践,你真干,学了你就得落实,这叫习。时是什麽?时时刻刻,无时不学,无时不习,没有一刻停止,这叫时习,这你自然有智慧了,所以你得时措之宜,知道应怎麽样进退,这叫时中之圣。

 

「三鸣而作,正色斯举矣之证,正举集皆时之验」。三鸣而作,应该是《论语》原文的「三嗅而作」,牠这个野鸡看到子路拱手,振开翅膀就飞走了,这是什麽?色斯举矣的证明。前面本章一开端,就用「色斯举矣,翔而后集」这两句诗来兴起。色斯举矣,就是子路一拱手,容色改变,鸟就立刻起飞,就举矣,这就证明了。「正举集皆时之验」,举集,举是飞,集是落到树上,这就是孟子前面说的,可以仕则仕,可以止则止,可以进就进,可以退就退,可以飞就飞,可以止就止。「皆时之验」,无不合时宜,处处合时宜,这是用野鸡作表法。实际上,都是圣人的智慧。

 

下面,「雉者,文明之物。雌者,述而不作之象」。蕅益大师精通易学,他对《周易》非常有研究,《易经》是儒家十三经之一,孔子亲为注解的。《易经》是注八卦、六十四卦,文王批八卦,周公注六十四卦,孔子又进行发明,写了很多像「繫辞传」,他有十传,专门注解《易经》,《周易》。蕅益大师有一个《周易禅解》,把《周易》跟佛法又联繫起来做注解,都是精彩绝伦。所以蕅益大师也是个易学专家。在这裡他把子路向野鸡拱手,野鸡飞走,然后落到树枝上,这样一个卦象来进行开解,所以会算卦的人一看到这个卦象,立刻起卦,他就能够把裡头的深义给我们发明出来。蕅益大师说,雉是文明之物,那是讲文化;雌的母鸡,这个雌是述而不作。因为母一般要跟着公的,嫁鸡随鸡、嫁狗随狗,雌就是述而不作,不自己独立创作,这个卦象。

 

「山梁者,既非庙堂,亦非穷谷,乃不行于天下,而行于后世之象」。讲的这个卦象,山梁,用山涧中的桥梁来做表法,这个不是庙堂,庙堂是朝廷裡头,夫子当时在朝廷裡面没有得志,他想做官做不到。亦非穷谷,但是他也不会隐居山林。当时很多隐士曾经劝过孔子隐居,你再怎麽样改造世界,你改造不了,但是孔子没有听他们的话,继续留在这个世间,没有隐居,所以没有到穷谷。「乃不行于天下」,虽然当时他的道没有行于天下,但是能「行于后世」。所以,蕅益大师把这个卦象给我们解出来了。

 

「按家语,孔子尝自筮,而得贲卦,愀然有不平之状」。《孔子家语》裡面讲的,孔子是精通《易经》,他曾经讲过,说如果「加我数年,五、十以学易,可以无大过」。他希望多个五年、十年来学《易经》,可以无大过,没有大的过错,所以他常常用《易经》。其实,《易》是为君子谋,趋吉避凶,《易经》帮助君子断恶修善,从而趋吉避凶。他自己会起卦,筮就是起卦。这个尝,是有一次,他自己起卦得了个贲卦,「愀然有不平之状」,贲卦是六十四卦之一。下面说,「谓丹漆不文,白玉不琱。质有馀,则不受饰。今贲非吾兆,以其饰也。盖孔子是时,易学未精耳。后于杂卦传云:贲,无色也,则得之矣。离为雉,艮为山,故云山梁雌雉,时哉时哉」。孔子起了个卦,在他还没有精通《周易》之前,他得的贲卦,他说这是「丹漆不文,白玉不琱」,他感叹自己生不逢时,没有遇到好的机会来施展自己的抱负。所以「质有馀,则不受饰」,自己裡头很有学问,是质有馀,但是不受饰,没有办法施展。「今贲非吾兆,以其饰也」,但是孔子很有志向,他不相信这是我自己的徵兆,他觉得自己是肯定可以施展的,所以他很着名的话,叫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」,他还在努力。这是「孔子是时,易学未精耳」,还没有精通易学,所以说这个话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18:31:31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3518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