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书研习报告—论语 钟茂森博士(第66集 视频 文字)香港佛陀教育协会

 

『天下有道则见,无道则隐』。有道,天下必定是太平,我们讲是太平盛世,社会和谐,人民安居乐业,民风淳厚,这样的情形下应该出来。「见」就是出现,不能够退隐山林,这时候应该出来,做什麽?行道、传道。社会太平,人心向善,这时候应该来帮助民众觉悟,回归本性本善,为天下大治出一分力。这个「见」,在古代讲出仕做官,替国家朝廷服务,建功立业,所谓立德、立功、立言。假使天下无道呢?各国纷争,甚至有流血冲突、有恐怖主义,天灾人祸频繁,民心不善、喜爱造恶,这个时候就不能出现,就是不能去做官,不能去干大事业。因为,要干,很容易招致祸殃,而且自己也有可能因此而受到污染,甚至堕落,对社会也没什麽大帮助,最好归隐,做一个隐士,所谓「退则独善其身」。他再找一个清淨的地方,与世隔绝,他在裡面自己修行,不能够兼善天下,他能够独善其身。

 

自古以来,我们看到不少隐士都是这样的。这个时候他退隐的因缘,在于他已经没有因缘、没有能力、没有机会来改造社会,当然应该退隐。如果有因缘、有能力、有机会,也还是可以出来,不一定要做官,但是也可以找一个方式来帮助社会。像三国时代诸葛亮,是最典型的。三国时代,也是天下溷乱的时候,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。东汉末年,社会很溷乱,诸葛亮就隐居南阳,天天高卧,不出来。虽然自己很有学识、很有学问,但是他还是选择归隐,因为无道则隐。后来刘备三顾茅庐,请他老人家出来。这位君主能够这样的器重他,虽然天下无道,但是因为君主的诚心,感动了诸葛亮,想到这也是一个机会。虽然未必能够真正帮助刘备平定天下,让社会长治久安,至少也能够将自己平生的所学,对社会、人民做一点贡献,所以他最后答应出来。出来了,就鞠躬尽瘁、死而后已,知其不可为而为之,帮助刘备三分天下。最后,当然世运单靠一人是改变不了的,蜀国还是被灭亡,可是诸葛亮的忠孝节义却是长存于青史,这也是对于社会的一个贡献。

 

所以,是隐还是现,都要看因缘,看有没有这样的机会。天下无道的时候,又没有机会,当然要隐,不能够兼善天下,总不能自己随波逐流捲进去。要现,也是要能够不被影响、不会被捲进去,而能够改造一下社会,这才能现;如果会被影响,会被社会拖累,你改造不了社会,反而被社会改造,那就得隐。在现在这个社会,我们是现还是要隐?还是要看因缘、机会。我们现在自己要笃信好学、守死善道,这是我们自己分内的工作。至于帮助社会来讲,我们就用教学。在现在因为科学工具发达,所以用网路来进行远程教学很方便,我们可以既是隐、又是现。你看,我们躲在小摄影棚裡面讲课,不跟外面接触,这个是独善其身,我们自己笃信好学、守死善道,独善其身;同时,也可以兼善天下,用网路教学,可以使世界每个角落的人,只要有缘的,他愿意来听课的,他就能够受益。你说我们是隐还是现?隐、现不二,这个方法好。天下有道、无道,我们都不会受影响,兼善天下和独善其身合而为一。

 

这是我们恩师很高的智慧,用远程教学达到学而不厌、诲人不倦,教、学两不误。我们所处的地点就是太平盛世,为什麽?我们不看报纸、不听广播、不看电视、不看新闻,天天天下太平。天下不管怎麽乱,乱不到我这来,我「躲进小楼成一统」,自己活在太平盛世当中,天天我们跟古人在一起、跟圣人在一起。和他们一起,我们向他学习,然后把所学的心得跟大众进行分享,你看,我们不也在「天下有道」之中活着吗?天下有道、无道,原来不在外界,在我们自己的心。内心有道,到哪裡都有道;内心无道,到有道的地方还是无道。所以关键还是头两句,「笃信好学,守死善道」,这个是最重要的,果然做到这样,你自己就有道,你的天下也有道。

 

末后两句,『邦有道,贫且贱焉,耻也』,这个讲国家有道的时候,天下太平而我贫贱,这是什麽原因?我不能够为国家服务,「贫贱」是自己没有功劳,所以这是可耻的,自己无能。应该出来为国家服务,没有这个能力,这是可耻。『邦无道』的时候,而我自己『富且贵焉』,我有富贵,这是可耻的。为什麽?如果天下无道,这个富贵是从无道中得来的,这不就是可耻吗?所以这章是孔子劝勉人学道,同时在学道当中我们要知道现今的时宜,选择有道的处所来求学,看准机会、看准因缘,决定我们的去向取捨。

 

蕅益大师在注解当中说到,「信得人人可为圣贤,名笃信」。你看,蕅益大师就是这个讲法,这裡面就包括信自、信他。信什麽?你自己能成圣贤,这就是信自;信人人都能成圣贤,这就是信他。尧、舜、禹、汤、文王、武王、周公是已成的圣贤,我是未成的圣贤,我本来跟他一样,现在居然跟他相差这麽远,怎麽可以?所以应该发愤图强,不能够亏负己灵,埋没了自性。「立地要成圣贤,名好学」。立地,这是讲到下定了决心,我这生有幸遇到圣贤学问,就要紧紧的抓住不放鬆,我这一生一定要成就。怎麽成就?好学,天天不离圣教,每日读经、听经,天天干,没有一日间断。重要的是天天依据圣贤的道理来反省、检点自己,看看自己有哪些还不符合圣贤的教诲,如果有不符合的,你要把它改过来,这就是颜子克己复礼的功夫,天天干,这叫修行。什麽叫修行?行为有错误,把它修正过来,这叫修行。所以修行是天天要干的,没有一天间断,像曾子「吾日三省吾身」,颜回「不迁怒,不贰过」,这才能够成就。如果没有坚定的决心和信念,我们办不到。

 

所以好学从笃信中来,你要信得过,信自己是圣贤,能成圣贤;信圣贤的教诲,依教奉行,信得深才行得力。就好像念佛法门,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淨土,关键还是个信心,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就看你的信心足不足。蕅益大师在《阿弥陀经要解》裡面讲到的六信,我们解释这个信,採用他前面两条,信自、信他,后头还有信事、信理、信因、信果。你要信得恳切,你这行才能够专注,念佛才恳切。我们讲,信怎麽才能叫深?如果圣贤的教诲我们还不能够落实,说明还不够信。孔子教我们的,我们不肯落实;释迦牟尼佛教我们的,不肯依教奉行,这说明我们信得不足,对圣贤还是怀疑。怎麽办?这属于善根不足,善根不足才会有怀疑。信太难了,有的人学圣学贤学了一辈子,都还不信。为什麽不信?他不肯照做,就不信。要我们照做、要我们能信,那要先明白道理。往往信心不足,是因为对道理弄不清楚,所以会有怀疑。明白道理,没有别的,天天学习,天天听教,补足自己的善根。所以好学,反过来也能帮助你笃信,笃信帮助好学,好学帮助笃信,这是相辅相成的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17:00:45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3488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