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书研习报告—论语 钟茂森博士(第54集 视频 文字)香港佛陀教育协会

 

我们恩师提出「世界宗教是一家」的理念,这个理念的提出是什麽?他真学通了、学透了,透到自性了,哪裡会有冲突,哪裡会有矛盾?这个理念提出来,真正对于世界和平有大帮助。首先解决宗教冲突,宗教和谐了,一定能影响世界的关係。因为世界上信宗教的人数,超过世界人口一半,这一批人全都团结了,这个世界就容易带来和平。团结之后最重要的,宗教要从事宗教教育,要教导信徒,把这些道理讲清楚,教导伦理、道德、因果,这是把人教好。还要教什麽?教哲学、教科学。实际上哲学和科学可以归一,这就是夫子所言性与天道,那是什麽?帮助你了解本源的问题。你学到这,你就知道真的全部的宗教都是一体的,都是对于同一个真神、同一个自性不同的表达形式,让我们能够更全面的来认识真神、认识自性。

 

江谦讲,「学《易》可以无大过」。学《易》学通了,他就不会有任何冲突。没有冲突,才叫无大过,对世间任何的学派、任何的宗教,他都能够融会贯通,而没有对立、没有矛盾,这叫无大过,这就和谐了。和谐是什麽?内心裡没有对立的念头,没有矛盾、没有冲突,这就和谐了。「学佛可以成无上道」,这让你的学问究竟圆满。佛就是中国人讲的大圣人,至高无上、圆满的大圣人,他对宇宙人生真相完全彻底的明瞭。《大学》裡面所说的,自觉觉他,就是「明明德,亲民,止于至善」,他全部做到圆满了,这个人称为佛。所以佛是个学位的名称,他不是神,人人都能成佛,只要你能够真正对宇宙人生真相明瞭了,就成佛。

 

这裡下面又讲,「五十者」,这是江谦先生提出的对于五和十的一个新解,也很有道理。「《河图洛书》之中数。而五为阳,十为阴,一阴一阳之谓道。易所以教中道也,空假双照,精一并观,故无大过」。《河图洛书》是一部上古时代的古书,中国有一个所谓的河洛文化,源头就是这部《河图洛书》。这裡面有最早的一些图桉,可以说是阴阳五行术数的起源,就在这个《河图洛书》裡头。在《尚书》裡有记载,在《易传》裡面也有记载。后来发展起来的太极、八卦、周易、六甲、风水,都是从这裡起源的。在《河图洛书》裡头,五和十分别做为阳和阴的数目字,五为阳,十为阴,它是代表阴阳,一般单数为阳。

 

「一阴一阳之谓道」,所以道是什麽?一阴一阳,这是有二边。二边我们都不执着,我们要走的是中道,《中庸》裡面讲的,不偏不倚。「易所以教中道也」,《易经》原来是教什麽?教你中道,教中庸。中庸、中道都是圣人的智慧,它不落二边。具体而言,「空假双照」,空和假,假是讲有,所有一切相都是假相。刚才我们引用物理学家普朗克的话来讲,所有的物质实际上都是波动而已,它不是真正的物质,所以物质是假相,没有真正的物质。既然它只有波动,说明物质是空的,当体即空;可是它又有相,相是假相,假相和真空是一不是二,相有,叫妙有,真空妙有。

 

圣人用智慧观照现前的宇宙万事万物,知道相有性空,这叫空假双照。他知道它是空,他就不执着了,没有控制佔有的欲念,也不会有得失之心,眼前的境界都是假相。佛常常用梦来比喻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人人都有作梦的经验,你在作梦的时候梦到自己发了大财,身家亿万,你是真有还是假有?你要是知道自己在作梦,你也不会很欢喜,那是假的,梦一醒了什麽都没有,空空如也。所以,「有」的时候他知道它是空,他不执着;万一失去,他也不会悲伤,反正是梦。他不会控制佔有,但是它可以受用,在梦裡,既然有钱,你就拿去做做好事,布施、救度苦难众生,积功累德。你会很努力的去做,但是你没有得失心,对于是非成败,你也不那麽执着,你知道它是梦、它是空,所以你做得很努力,可是又不执着。不执着,你又很努力,这就叫空假双照,你不落二边。落二边是什麽?凡人执着假相,忘记它是空的,所以他就控制、佔有、执着,裡面生出贪婪、得失之心,造业,造业就痛苦;小乘阿罗汉知道是空了,什麽都不做,他不去度众生,住于空裡头,这也不行。大乘菩萨空假双照,既不偏空又不住有,得大自在。

 

这个「精一并观」,精、一是儒家《尚书》裡面讲的,这意思跟空假双照是一样的意思,说法不一样。空假双照是佛法裡讲的,天台宗讲这个;精一并观,精和一是《尚书》,原话是讲,「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」。第一个危是危险的危,人心惟危;第二个微是微妙的微,道心惟微。「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」,这个惟精的惟就是思惟,思惟要精诚恳切,这是什麽?他不落空,他很认真的、精诚恳切的做事情。惟一,这是用心专一,一是他住在一体的理性上,这佛法裡讲的,他不离自性,自性是一;道家讲的「抱元守一」,守住自性,不偏移,不离开自性,不为现前假相所迷惑,这是不住假。惟精是不住空,惟一是不住假,空假双照,就是精一并观的意思。

 

你看,儒家的道理讲得跟佛家一样。过去我们不读佛家的书,认识的程度没有那麽深,体会没有那麽透彻。刚才讲的《尚书.大禹谟》裡头的这十六个字,「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」,这是所谓儒家心传十六字。惟精惟一,就是空假双照;允执厥中,这个执就是拿住,允执厥中,就是守住中道,就这个意思,就是行中道。天台宗讲的空、假、中三观,你看儒家也讲,这是《易经》所教导的。你能够用空假中三观,就没有大过了。

 

「《史记》引孔子之言:假我数年,若是我于易,则彬彬矣」。这是《史记》上说孔子有这句话,跟《论语》这章是一样的。「假我数年」,天如果借给我多几年的寿命让我学《易》,我能够彬彬。什麽叫彬彬?「彬彬者,文质无偏」。这是《论语》上讲的,「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」,所以彬彬的意思是形容有文又有质。文是表现出来的,你的言语、你的形态、你的举止、你的礼仪,这是能够看得到的,叫文;质是内心质地、本质。文和质要平衡,不能够文多于质,也不能质多于文。如果文太多了质不够,这人就显得虚伪。这个人很会讲话、很有礼仪,什麽都给你做得很周全,但是他内心当中并不是朴实的,并不是真诚的,那就是变成虚伪了。孔子讲的「巧言令色,鲜矣仁」,这种人很会讲话,令色是他容貌看起来很谦卑、很恭敬,这个样子挺好的,实际上他心地就不仁了。「鲜矣仁」,鲜就是少,心中少仁。所以文过于质则史,史就是讲过多的修饰于文彩。质多于文也不行,这就属于野了,看起来他很朴实,但是教养不够,看起来很粗野,他待人、讲话不懂得礼仪,也不懂得进退,虽然内心还是很朴实,像乡下人一样,他实际上还没有经过凋琢。所以孔子讲要「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」,你又要有好的质地,内心能够孝悌忠信,有德行,但是还要学文、学礼,你要学圣贤之道,这样你就真正成为一个君子。你看孔子这裡讲得很谦虚,他说如果天多给我几年寿命,我能够学《易经》,我就能够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了。实际上他老人家早就超过君子的地位了,但是他很谦虚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16:13:12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3462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