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书研习报告—论语 钟茂森博士(第48集 视频 文字)香港佛陀教育协会

 

人能好学,这就跟智相近了,虽然现在没到达圆满的智慧,但是能好学,你能接近。什麽叫好学?夫子称讚颜回好学,讲了两条,一个是「不迁怒」,一个是「不贰过」。不迁怒,普通的讲法,我对这个人发了脾气,我不能转移到另外一个人,不能把我的怒气转移,这个讲法太浅了。真正的讲法应该是怎麽讲?因为这个不迁怒是讲颜回的,颜回哪裡只是这样一个境界?夫子讲唯有颜回才叫好学,他三千弟子裡面没有一个比得上颜回。只做到不迁怒,不转移他的怒气,这有何难?不迁怒不是这麽讲。这个迁,转移、迁移,怒就是烦恼,我这一念起了烦恼,我不能把烦恼迁移到第二念,前念刚起烦恼,后念就把它灭掉,这叫不迁怒。烦恼念头一动,马上觉悟,一觉悟立刻放下,回归到没有烦恼的状态。我们这样的学,才叫好学,起心动念,念念觉照。万一真的犯了,怎麽办?不贰过。这个烦恼起现行,不能马上控制,我们觉悟了,我们忏悔,忏悔了以后再不犯。这还了得!烦恼只起一次,第二次都不再起来,这个进步太快了。好学,所以颜回能成圣人。这个智是智觉、觉悟,觉悟什麽?觉悟你起烦恼。「才动即觉,觉之即无」,这叫好学,这真修行。

 

力行就是你真干,我们听了圣贤教诲回去真干,放下自私自利、放下名闻利养、放下五欲六尘、放下贪瞋痴慢,真放下。真正像颜回箪食、瓢饮、陋巷,不改其乐;孔子「饭疏食,饮水,曲肱而枕之」,乐在其中。孔颜之乐,你通过力行才能得到,得不到是耻。知耻很重要!《孟子》裡面讲,「舜何人也?予何人也?」舜是圣人,圣人为什麽做得到,我做不到?这是我的耻辱。我们本性上跟圣人一样,为什麽现在沦落到这般地步?耻啊。知耻你就勇于改过自新。这是知行三要。治国平天下就是行道,要凭智、仁、勇这三达德,没有智仁勇你就不能治国平天下。所以「依于仁,游于艺」,这个很重要。

 

底下,「雍也篇」当中「子曰」,这说到孔子有这麽一句话,「君子博学于文,约之以礼」。这个文是文学,包括一切圣贤道理,我们要博学,也包括前面提到的六艺、百工。「上四所列曰博,而须约之以礼者,礼为道德仁义之后,又为六艺之首,道德仁义暨诸艺术,待礼而成」。儒家讲的道、德、仁、义、礼,最高的是道,其次是德,德没有了就要讲仁,仁没有了要讲义,义没有了要讲礼,礼都没有了,天下大乱。所以最高的,以道治国,这是上古时代,德都不用讲。什麽「父慈子孝」,这是讲德,那时候都不用讲,无为而治,最高境界。道都没有了,那得讲德,八德,「孝悌忠信,礼义廉耻」;父慈子孝,兄友弟恭…什麽时候讲德?《道德经》上说到,「六亲不和,有孝慈」,到六亲不和了,就得讲孝、讲慈,道没有了。六亲和的时候是道,五伦是道,和为贵,和合是原来的样子,自然的样子,那是道。到六亲不和,人与人之间关係不和了,你得讲孝、讲慈,这是讲德。德也没有了,你看孔子那时候讲仁。上古时代讲道,文武周公时期讲德,孔子时代讲仁,孟子讲义,你看看,这个民风愈来愈坠落,讲求的也就愈来愈下降。道德仁义,最后要讲礼。礼,周公也讲礼,孔子也讲礼,贯穿下来一直到现在都要讲礼。一个社会没有礼,那就完了,礼是维护社会安定和谐的最低标准,这个一定要讲求。

 

有人讲不需要用礼治,可以用法治。法治如果没有礼、没有道、没有德、没有仁、没有义,这个法治什麽?你只能是用严刑去震服人、吓唬人,让大家不敢犯罪,但是他没有耻心,他自己不可能会遵照礼法进行、去生活,他一旦找到空子他就鑽你的空子,鑽法律漏洞。人要是不讲道德仁义礼了,你再健全的法律,他都能找到漏洞,他心思用得比你还厉害。你去写这些法律条文,他立刻就能找到法律的漏洞,这个社会怎麽能够治理得好?法治充其量是辅助,应该讲礼治,还要什麽?讲求以德治国、以仁义治国,这是王道。这重要的就是教育,所以「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」,国家必须通过教育来创造和谐。

 

礼是做为道德仁义之后,又做为六艺之首,刚才讲的礼乐射御书数,第一个是礼,道德仁义和艺术都要由礼来成就,所以礼是很重要的。「伦常、政治、军备、祭祀、婚丧、教法,非礼皆乱」。礼是一个正常的秩序,没有正常的秩序,社会就大乱。「『礼运篇』云」,这是《礼记.礼运篇》,「故圣人之所以治人七情,修十义,讲信修睦,尚辞让,去争夺,捨礼何以治之?」「礼运篇」裡讲得好,圣人教化大众,教什麽?治人七情。七情是喜怒哀惧爱恶欲,七种感情。人是感情动物,不能没有感情,但是感情又不能够太浓烈,要理智强过感情才对,不能感情用事,要用理智。所以情要调治,不能任情。调治,最重要的修十义,十义是五伦关係当中我们应该承担的义务。五伦是父子、兄弟、夫妇、君臣、朋友。十义,就讲到父慈子孝;兄友弟恭,或者称兄良弟悌;夫义妇听,我们现在讲女德教育,这专门就讲到这方面,很重要,女德是如何处理好夫妇的关係,讲求道义、恩义、情义;还有君仁臣忠;长惠幼顺。五伦当中要修十义。讲求信用,和睦,这是和谐社区、和谐家庭、和谐社会;推尚辞让,处处让人;不争夺,不搞竞争,要礼让,这当中就是要提倡礼教。「捨礼何以治之?」这个治,治人也好,治国也好,都要用礼。

 

我们恩师过去师从着名的哲学家方东美先生,方老曾经讲过,《周礼》可以说是最好的宪法。这裡面讲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係,以及社会中各种秩序、各种做法,都讲到了最完备。方老说,可惜周朝后代的子孙没有依《周礼》而行,如果依《周礼》而行没有改变,到现在还是周朝。所以,恢复礼制,我们应该参考《周礼》来进行恢复。现在要治国平天下,和谐社会、和谐世界,捨礼何以治之?

 

《雪公讲要》底下又说,「故学道德仁艺,必自学礼始。学礼必以学习敦伦、修睦、辞让为根基」。讲到道、德、仁、艺,这是「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」,讲到此章,怎麽落实?从学礼开始做起,这是给我们提供一个下手处,教我们怎麽学。学礼从哪始,从哪开始?学《弟子规》开始。所以,志道、据德、依仁、游艺这是整个儒学的总纲领,落到实处,就是学习《弟子规》。

 

我们恩师常讲,《弟子规》是儒之根,这下我们终于明白了,真的是儒之根。《弟子规》教我们什麽?这底下讲的「必以学习敦伦、修睦、辞让为根基」,就教我们敦伦、修睦、辞让。敦伦是敦睦伦常,五伦的关係我们要处理好,这叫敦伦。扮演好自己的角色,履行自己的义务,你要敦伦尽分,这是《弟子规》教你的。修睦,讲信修睦,这是和谐。你把你义务都尽到了,你能够敦睦伦常,你自然就和谐家庭;由一家而推及一个社会,就是和谐社会;再推及到天下,就是和谐世界。而礼以辞让为贵。礼何为贵?「礼者,敬而已矣」,敬的表现就是辞让,内心是谦虚、谦卑,外表是恭敬,这是礼的核心。所以,《弟子规》真正能帮助我们落实这一章学儒的总纲领。我们学了这麽多,解了也不少,关键是力行,「力行近乎仁」。回去真正在《弟子规》上下功夫,拿《弟子规》做功过格,天天反省对照,你就是在落实此章,「志于道,据于德,依于仁,游于艺」。

 

今天的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有讲得不妥当的地方,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,谢谢大家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15:51:02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3450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