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书研习报告—论语 钟茂森博士(第46集 视频 文字)香港佛陀教育协会

 

他学《周易》,历史上讲,叫「韦编三绝」。因为,古代的书,春秋时代的书叫竹简,这些文字写在竹简上。竹子把它削成一片片的竹简,然后两头穿起来,用熟牛皮做成的绳把它穿起来,因为牛皮比较坚硬,比较有韧度。古代的竹简都是很大捆,穿起来的。孔子学《易》学得很用功,从头翻到尾,从尾翻到头,看了一遍又一遍,所以皮绳断了三次。实际上这个三也不是数字,多次,「韦编三绝」,证明什麽?真正是「活到老,学到老,学不了」,始终如一的仰慕周公、仰慕圣人,虽然到暮年,依然不堕青云之志。

 

底下蕅益大师引方外史先生说,「方外史曰:人老心不老」。这五个字正好是孔子晚年最好的写照。他不是说因为自己衰老就不想周公,不是,人老心不老,心还是跟周公在一起。他说自己不梦见周公,正好反映他内心无限仰慕周公,只是感叹现前社会无法去落实周公之道而已。从这裡我们联想到,孔子真正是一生把这个仁字做到了极处,到断气,死而后已。这叫做唯求义尽,方为仁至,义是你该做的,都做到了,到最后都不改变,你就成仁了,成圣人了。虽然夫子生前不敢以仁自居,他说「圣与仁,则吾岂敢?」他不敢去担当,但是他真正做到仁了。

 

我们联想到我们的恩师,今年八十四高龄,孔子是七十三、孟子是八十四过世,现在我们恩师都超过了,他身体现在还是很好。他的教学也是一生的,从二十六岁开始学佛,三十三岁出家,一出家就开始教学,教到现在超过半个世纪了,还是一样,每日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。他老人家教导我们,学佛要学释迦牟尼佛,这是他老师章嘉大师对他的教诲,要向释迦牟尼佛学习。释迦牟尼佛一生学而不厌、诲人不倦,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,从三十岁开始,开悟成佛了,一直教到七十九岁圆寂,四十九年没有一天间断。我们师父现在也学释迦牟尼佛,学得很像,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,我们恩师老人家是五十二年了,在年头上都超过了,天天就想着佛。当然,他老人家不敢自己称自己成佛了,正如孔子当年不敢以圣人自居一样,但是孔子最后真正仁至义尽,到最后他也成圣人了,后人评价他至圣先师、万世师表,他学周公学得很像,最后超过了。我们恩师现在也学佛,学到最后,我们也可以大胆的预言,他最后也成佛了。我们晓得,往生极乐世界那一定是成佛,都是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一定成佛,那也是义尽而后仁至,学得很像,最后也就成就了。

 

所以最重要的是学,好学比什麽都重要。孔子对自己有个评价,他在《论语》中讲过,「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如丘者」。在十户人家这麽一个小地方,必定能找到像孔子(他说自己)一样,有忠信德行的人,忠信是根基。但是「不如丘之好学也」,却找不到像孔子那样好学的人。孔子一生,活到老、学到老,你看他到最后晚年的时候,有这样的感叹说,「久矣,吾不复梦见周公」。从这裡头我们体会他的心境,正是好学,不因为自己年老而放弃求学,每天还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,学无止境,境界一直在提升。

 

我们学习圣贤之道,正要学这个。忠信,我们扩展一点来讲,「孝悌忠信,礼义廉耻」,这是八德,八德是做人的根基、成圣的基础,我们首先要扎好根。用什麽扎根?就用儒释道三个根来扎,《弟子规》、《太上感应篇》、《十善业道经》。这三个根我们都能落实,忠信的根你就扎好了。这是德,还要加上好学,如果你只有这个根,你不好学,你不能比得上孔子。孔子所说的「十室之邑」,十户人家地方都能找到这样有根的人,当然现在难找了,过去有,能够找到,现在找有根的人都难了。我们现在先扎根,扎好了之后,一生学习不断,最后你也能成为大圣。

 

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先学习到此地。有讲得不妥当的地方,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。因为从明天开始我们这裡楼上要装修,所以我们停讲五天。谢谢大家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15:43:40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3293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