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书研习报告—论语 钟茂森博士(第40集 视频 文字)香港佛陀教育协会

 

继续努力,再提升就是乐之者。「乐之者,已知其所以然,是以乐之」。到什麽地位上你才真正知道所以然?你证得了圣贤境界,你才叫全知,你知道圆满,对其然、其所以然都已经完全明瞭了。我们用修学的过程来讲,这个知之者是属于信解的阶段,你首先相信圣贤学问有好处,你才会学。有什麽好处?你得要学,你能理解了,到信解。可是光是知之而不去力行,是有解无行,那没有真正的受用,必须知了就去做,解了就要行,真向君子的境界去迈步,然后你慢慢功夫得力,你在行的过程中,但是还未证。你有爱好的心,你喜欢学圣贤之道,因为什麽?你学了之后你变化气质。人家也觉得你变化了,你自己也真正感觉到变化,原来是一个小人,现在有点像君子了。之后,真正你证得了君子的境界,那你就是真的快乐无比。像颜子不改其乐,像孔子「饭疏食,饮水,曲肱而枕之」,乐在其中。吃的饭菜很清澹,「疏食」,稀粥烂菜;饮的是水,没有茶、没有饮料;枕的是自己的手,把它曲起来,枕在手臂上,「曲肱而枕之」,没有枕头,但是这样清澹的生活,乐在其中。为什麽?你得道了,这叫证。

 

信、解、行、证,「知之」还是信解阶段,信解无行不是真学;到「好之」了,你有学,你是真行了;到了「乐之」,是证。用佛法修学的次第来讲,知之属于名字位,有名无实,你还没有真正证得圣贤这个位次,名字位;好之是属于相似位,观行位和相似位,但是还没有真正证得,你在力行;到了乐之,你就是到了分证位和究竟位,分证是你分证圣人境界了。圣人境界就像十五的月亮,你现在变成初一的月亮,已经有月牙了,分证,但是是真月亮,你是个真圣人,慢慢的再圆满起来,最后十五的月亮就圆满,你就究竟圣人了。

 

《皇疏》,皇侃注解中说,「乐,谓欢乐之也」,这是很喜欢、很快乐,乐此不疲,欲罢不能这样的一个境界。下面雪公又说,「求学,由知之,而好之,而乐之,由浅入深。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笃厚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深邃。乐之,则必有成就」。我们知道求学的次第,要慢慢的去提升,目标是乐之。大家如果能够坚持每天我们一起来学习《论语》,《论语》,如果是没有真正体会它的味道,你可能觉得它有点枯燥。因为这裡头有很多考证,甚至有很多我们原来没有接触过的内容,你难免会觉得有点艰涩难明。虽然我们尽量讲解都是採用很浅显的讲法,深入浅出来讲,但是对于初学者可能也会觉得有点乏味。但是你要锲而不捨,先从知之做起,最后好之,你得来兴趣。

 

像我现在就来兴趣,你要我一天不讲,我都觉得口痒痒的,我得讲。为什麽?我体会到裡头的味道,味道很浓。你现在让我去什麽卡拉OK,那些我没味道,我不喜欢去那个地方,味道在这裡。每天读《论语》读得其乐无穷,天天学了之后讲,教学相长,这使我觉得很快乐。我好之了,但是乐知还不敢说,因为到乐,是真正证了。但是少少的乐还是体会到,天天就真的觉得日子过得很快,一下又是一天,读着书一下就天黑了,天亮了又读到天黑,就有这麽个感觉。这是有好之者,我相信你们当中一定会有这样的人。如果再提升到乐之者,恭喜你了,你就到孔颜这样的境界了,孔子颜回之乐你就尝到了,你就已经有成就了。肯定可以的,我们《论语》现在还没讲到一半,《论语》二十篇我们现在才第六篇,如果你已经有好之这个境界了,恐怕到学完的时候,说不定你已经有乐之的境界。不知不觉当中,你可能就已经入圣贤境界,这是我们所期望的。

 

我们看来《朱子集注》当中有一段这样的说法,他引尹氏,这是尹彦明,是宋朝程颐的弟子,也是一位大儒。「尹氏曰:知之者,知有此道也;好之者,好而未得也;乐之者,有所得而乐之也」。我们刚才把这裡头的讯息透露出来了,尹氏讲到知之者,这是知道有此道,你有圣贤之道,我们知道,「这个好,这个应该学」,所以天天还是来学,儘管可能觉得听起来挺枯燥的,还是咬着牙根来这裡学,不知道在座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?这已经不错,你知之了。再提升,「好之者,好而未得」,你已经来兴趣了,你很喜欢,虽然一天下了班挺累的,还是来协会一起学,你觉得这是兴趣,人有兴趣他就不累。所谓「人逢喜事精神爽」,他要喜欢干这个事,他就不累,本来很疲倦,听听课觉得精神抖擞起来。这是好之,但是还未得,就是你未证,听了道理是明白,但是没入境界,还不是你的。到你入境界了那是你的,不是孔夫子的,是你自己的。现在还是孔夫子的。

 

「乐之者,有所得而乐之也」,真正你就变成孔子了,你就觉得其乐无穷。这个时候,你对于世间任何染着的那种乐受,你不会再留意了,财色名食睡对你来讲都变得很乏味了,你会觉得学圣学贤最有味道,正所谓「世味哪有法味浓?」你真正有体会,你这时候绝不会退转。如果你现在觉得世味还挺好的,有财富、有美色,有名有利、有吃有喝有的玩,那个挺乐,那你还远之远矣。所以修学没别的,就是生处做熟、熟处做生,我们原来乐的那些,就是喜欢的、很熟的,现在把它变生疏,先把它变生疏,然后你会觉得那个乏味;原来觉得乏味的,学《论语》挺乏味的,慢慢你就变得很有兴趣了,很来劲头了,最后很喜欢了,这个生处做熟了,那你就成就。

 

我们再看蕅益大师注解,「知个甚麽?好个甚麽?乐个甚麽?参」。这话完全是禅门裡面祖师在直指人心的点拨,你参了吗,你悟了吗?知个什麽、好个什麽、乐个什麽?读《论语》跟读佛经一样,都讲求悟性,不是只读一个知识,学点这些文词术语,那没用,你绝对不可能有乐之。等什麽时候你乐了?你悟了就乐,学有所得,所以讲求悟性。像夫子教人,他是讲求悟性的,你看他这一句,他不告诉你,知之者、好之者、乐之者这个之是什麽,他没告诉你。蕅益大师在这裡提醒我们,是知什麽、好什麽、乐什麽?你去参。夫子也不把谜底揭开,这给你留一个后路,让你自己去悟。悟明白了是你的,你悟不明白还有机会。如果现在把谜底揭给你,那把你的悟门给堵上了,你就没有机会再悟。子贡读诗有所悟,他去向夫子汇报,夫子称许他,说「始可与(跟你)言诗已矣」。读《诗经》也要讲求悟性,读这些圣贤的典籍都要讲悟性。这个知什麽、好什麽、乐什麽,你们回去好好参,我要是讲出来了,那是我的,不是你的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09:15:29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3281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