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书研习报告—论语 钟茂森博士(第40集 视频 文字)香港佛陀教育协会

 

这三种人,上上的人是生而知之。上上以下,这都属于学而知之,你要靠学,你才能知。实在是根性很差的,困而知之。学,他不肯学,圣贤之道他觉得没意思,他去玩很有意思,他去搞五欲六尘享受,搞贪瞋痴慢,造恶、造业,最后碰钉子得报应,可能身体完了,或者是可能家庭闹矛盾、破裂了,或者自己犯了恶,最后遭到法律的惩处或者天地的报应,这时候碰得头破血流,他才知道。「早知如此,何必当初?」这时候他才肯学,困而知之。遇到困境他才回头,那属于下根人。

 

孔子给我们示现的是我们能够学的,因为上上之人,说老实话我们都不是。惠能大师,要知道,这个人是「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」,历史上就出他这一位,那是生而知之。生而知之,我们讲是什麽?佛菩萨再来的,那不是普通人。我们能学得像孔子,不断的学习,好学。孔子曾经讲过,「吾尝终日不食,终夜不寝,以思无益,不如学也」。他说我曾经一天不吃饭,一个晚上不睡觉,日夜在干什麽?在「思」,思考,也就是在悟。他想悟,悟什麽?我们知道他悟的是道,可是悟不明白,「以思无益」,他觉得这个没用处。为什麽?他不是生而知之的人,悟不透。所以「不如学也」,他还是老老实实的学,证明他是学而知之。我们也应该是这样,孔子都学而知之,我们岂能不学?天天得学,天天不离圣贤教导,逐渐逐渐我们最后知之了,及其知之则相同。不论你是生而知之,还是学而知之,还是困而知之,你知了,就是你真正证得,你得道了,那是一样,你都是圣人。

 

「下下之人是愚人」,所谓愚人是「学习能力最下,一窍不通」,这是笨到极点的这种人。笨到极点的人有没有救?还是有救,只要他能老实听话。「『阳货篇』子曰」,这是《论语》后面「阳货篇」,孔子说,「唯上智与下愚不移」。根据雪公的讲法,上智和下愚不移,不移是说他能够老实。上智的人听到圣贤教诲,立刻就依教奉行,他能做到不移,坚定不移的来践行;下愚,他很笨,他不明白道理,一无所知,一窍不通,但是他能老实。他知道自己既然这麽笨,也不要再怀疑什麽了,老师教他怎麽做,他也就不移了,也是能够依教奉行,这种人也能成就。

 

最明显的一个例子,释迦牟尼佛当年有一个弟子叫周利槃陀伽,这个人是笨到极点了。可能大家都没法想像他笨到什麽样,他怎麽笨?你教他念经,他念了上半句就忘了下半句,念了下半句又忘了上半句,记忆力几乎是零。最后怎麽办?大家都没办法了,说「你这个人没得救了,要不然别出家了,不要跟释迦牟尼佛学了」,下下根人。结果他大哭,释迦牟尼佛看到了就问,「怎麽了?」「我学什麽都学不懂、学不会,被别人耻笑,所以很难过」。释迦牟尼佛,「这样,教你念两个字,叫扫帚」,扫把,那个扫地的扫帚。「教你两个字,应该容易念,看你能不能记得住」。结果大家费了很大的心力教他,念了扫忘了帚,念了帚忘了扫,好不容易把扫帚连成片了,能念出来两个字。然后释迦牟尼佛就教他,「你就『扫帚、扫帚』一直念,不要停,一门深入」。结果他很老实,就念「扫帚、扫帚」,天天拿着扫帚扫地,就念「扫帚、扫帚」,从早念到晚,他就会念这两个字,到最后突然有一天开悟、证果,成了阿罗汉,智慧大开。

 

大家都觉得很不可思议,连他这麽笨的人都能够成就阿罗汉?对!因为他老实。释迦牟尼佛告诉弟子们,周利槃陀伽过去生曾经是一个大法师,三藏法师,讲经说法也是辩才无碍,但是因为前生吝法,就是他所学的他有一部分自己保留,不肯完全教别人,吝法,所以这一生获得愚痴的果报。但是经过「扫帚、扫帚」这样给他调教,他大悟了,宿世的智慧就生出来。

 

所以上智与下愚这两种人都好教,难教的是中间那个,叫半吊子,又不是上上根,又不是很笨,还很多思想。你教他什麽,他还跟你很多的辩论、很多的怀疑,行起来就很多的折扣,这种人就比较难教。怎麽办?你得给他不断的讲道理,让他不断的明白道理,提升他的根性。雪公曾经讲过,学愚,愚不可及,学下愚学不来。你说你去学周利槃陀伽你能学得来吗?叫你念「扫帚」,一天到晚念不停,你也念不了,你做不来;你即使念、一天到晚念,你还打妄想,你会夹杂。周利槃陀伽他没夹杂,他夹杂不起来,他太笨了,他只能容纳两个字「扫帚」,这种人他能成就。我们这种人就麻烦了,只能什麽?向上上根靠拢,不断的学习,不断的提升我们的根性,最后有一天我们能够变成上上根,成圣人,这是学而知之。周利槃陀伽属于困而知之,困学成就。

 

雪公又讲,「此下愚之人,非普通教育可以教化者」。你看,这个教化的手段,就不能用普通教育方法。「上上、下下之间,皆是中人」,上上根和下下根中间的都叫中人,中根之人。「施教中人须依差等,循循诱进」。我们经过学习,从下辈裡面的下中,到下上、到中下、到中中、到中上、到上下、上中,慢慢提升,最后能够到上上,九品根性,不断的往上提升。要依差等,就是循序渐进,不能够躐等。所以学儒怎麽学?先学《弟子规》,《弟子规》学好了、做到了,我们再学一些相关的课程,譬如说《朱子治家格言》、《孝经》,这都比较容易学,然后再学四书。四书,可以说已经是儒家的菁华。

 

 
admin
  •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16年6月24日09:15:29
  •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:http://ww.wmfjt.com/13281.html
匿名

发表评论

匿名网友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
确定

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